大灣區 > 新經濟

《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發佈

發佈時間:2021-05-12 09:03:48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申卉、徐雯雯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發佈啟動營商環境4.0改革 “繡花功夫”成4.0改革關鍵詞

 

南沙三期集裝箱碼頭(圖片/黎旭陽、富凱攝)

廣州南沙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大廳的政務服務機器人“小智”廣州日報全媒體記(圖片/蘇俊傑)

琶洲濱江綠道(圖片/駱昌威)

用繡花功夫推動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出新出彩!5月10日,廣州正式發佈《廣州市用繡花功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啟動營商環境4.0改革。

4.0改革全方位貫徹“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圍繞“國家試點、灣區示範、指標攻堅、涉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監管”六大方面總體佈局,研究提出了35條改革舉措、共260項年度任務,用繡花功夫繼續深化、細化、系統化各領域改革,加強地方事權系統整合,提升企業感受度。

為何強調“繡花功夫”?專家指出,在3.0改革的基礎上再提升並不容易,尤其是一些數據指標無法呈現,但企業、市民辦事過程中可能會觸及的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使出“繡花功夫”。從廣州營商環境改革4.0舉措看,措施非常務實,體現出用“繡花功夫”精雕細琢的精神。

六大方面謀劃4.0改革開新局

4.0改革全方位貫徹“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從六大方面謀篇佈局:以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為牽引,率先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便利化法治化指標攻堅,提升政務服務品質和效率,強化數字賦能,創新智慧監管,可概括為“國家試點、灣區示範、指標攻堅、涉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監管”。

為推動六大方面落實落細,進一步提出35條改革舉措,作為改革“總覽圖”;清單化列出260項年度任務,作為改革“施工圖”。

在國家試點方面,4.0改革提出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具體來看,廣州將圍繞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制度、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政務服務效能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爭取一批含金量大、企業和群眾呼聲高、示範帶動效應強的綜合授權改革在廣州落地,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試驗田”,展現出廣州為全國營商環境改革做出廣州示範的決心與信心。

同時,4.0改革還“點名”多個區域賦予重任:構建中新廣州知識城開放合作示範區,建設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推進越秀區、廣州高新區(黃埔區)開展省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試點,支援南沙區創建信用治理創新先行區,打造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國標桿城市。

“三減一優”力推4.0改革上新臺階

在對標世行評估和國家評價指標方面,4.0改革用了“攻堅”二字,體現出廣州啃下營商環境改革這塊“硬骨頭”的決心,圍繞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獲得用電用水用氣、獲得信貸、不動産登記、納稅、跨境貿易、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執行合同、辦理破産、保護中小投資者、勞動力市場監管12大方面,具體提出攻堅目標。

據廣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革以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為導向,著力破解數據共用不充分、部門協同不到位、對標改革不徹底等共性問題,精準施策,注重改革整合,鞏固和升級“三減一優”改革舉措。

一是減環節。通過推行信任審批、加強政企數據共用、推廣電子證照應用等方式,全面推動開辦企業“一表申報”,建築許可“一站式”辦理,獲得電力“四零(零申請、零到府、零審批、零投資)”服務,不動産登記與電水氣報裝等民生服務“一窗申請、並聯辦理”,讓數據多跑路,企業群眾少跑腿。

二是減時間。通過“掌上辦”“隨時辦”,推動政務服務事項從“可網辦”到“全網辦”轉變,提升網辦率。同時,對線下服務窗口,施行自助終端設備、優化智慧導辦、推廣郵寄服務等舉措。

三是減成本。注重綜合施策、靈活施策,打好組合拳,“政策普惠減成本”“多措並舉減成本”。

四是優服務。聚焦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關切,提升政務服務效能。一方面,全面優化涉企服務,充分發揮法治聯合體和諮詢委員會的作用,建立“建議意見直通車”制度,對企業訴求“接訴即辦”;另一方面,提升群眾辦事體驗,新增入學、就業、退休等10件市民“一件事”專題服務,推出婚育、社保、養老等不少於300項“省內通辦”事項,讓廣大市民群眾享受更多優質服務。

四大亮點展現4.0改革新作為

回顧2018年以來開啟的廣州營商環境改革之路:1.0改革強調“簡政放權”,2.0改革聚焦“指標突破”,3.0改革實施“流程再造”。4.0改革則強調與前序改革前後銜接、縱深推進,重在以“繡花功夫”推動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地,激發和保護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著力突出“新、細、活、彩”四個特點。

更“新”平臺:抓住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機遇

營商環境改革4.0提出要搶抓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機遇,一體化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中新廣州知識城、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全國社會信用體系標桿城市建設,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重要“策源地”和“試驗田”。

精“細”服務:在細節上找差距、補短板

4.0改革堅持問題導向,在細節上找差距、補短板,從産業發展全鏈條、企業生命全週期出發,深化對標改革,充分利用大數據和資訊化技術,建設完善政務區塊鏈等數字基礎設施,加速數字應用場景落地。

靈“活”監管:實現監管“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4.0改革突出創新監管,管出公平、管出活力。率先構建信用全週期閉環監管、行業綜合監管、包容審慎監管、社會自治監管“四位一體”新型監管體系,實現監管“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牌出新出“彩”:對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品牌複製推廣

4.0改革突出創品牌、走前列,提高營商環境美譽度和顯示度。複製推廣廣州開發區“一門式”政策兌現經驗,全市推行“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的“政策兌現整合服務”,展現營商環境“廣州風采”。

4.0改革全方位貫徹“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圍繞“國家試點、灣區示範、指標攻堅、涉企服務、數字賦能、智慧監管”六大方面總體佈局,研究提出了35條改革舉措、共260項年度任務。

在這份6000多字的政策文件中,廣州日報記者梳理出當中的高頻“關鍵詞”,一起讀懂營商環境改革4.0。

關鍵詞

繡花功夫‍

繡花功夫,無疑是4.0改革中最核心的“關鍵詞”,沒有之一。

回顧2018年以來開啟的廣州營商環境改革之路:1.0改革強調“簡政放權”,2.0改革聚焦“指標突破”,3.0改革實施“流程再造”。

隨著廣州營商環境改革總體框架已基本形成。4.0改革將著力點放在與前序改革前後銜接、縱深推進,重在以“繡花功夫”推動各項政策舉措落實落地,因此比起3.0而言,出現的“新詞”並不算多,但“繡花功夫”,正是最有力度的一個。也正是這樣的精雕細琢,推動了“人人都是營商環境、處處優化營商環境”理念的落到實處,真正讓營商環境“無處不在”。

關鍵詞

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

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已經在廣州多個重要文件出現過。在4.0改革中,廣州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意味著什麼。

4.0改革提出,廣州將圍繞行政審批制度、商事登記制度、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政務服務效能等重點領域先行先試,爭取一批含金量大、企業和群眾呼聲高、示範帶動效應強的綜合授權改革在廣州落地,打造全國營商環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試驗田”,展現出廣州為全國營商環境改革做出廣州示範的決心與信心。

關鍵詞

灣區示範

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營商環境,就要對標國際商貿規則。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廣州,還要深度對接港澳經濟運作規則。

率先構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標準市場體系,首先要促進資源要素跨境流動高效便捷。4.0改革提出,要爭取放寬赴港澳簽注管理,試行往返港澳便利政策。推進大灣區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深化粵港“跨境一鎖”應用,擴大“一鎖到底、全程監管”模式應用,服務範圍由貨運轉關擴展至粵港澳三地進出境郵件轉關運輸。同時,爭取放寬港澳企業商事登記投資者主體資格證明文件要求限制,開展穗港澳投資跨境商事登記全程電子化,探索開展公證文書資訊共用。探索國際商事網上調解方式,引導商事主體選擇網路仲裁。開展大灣區智慧財産權互認試點。推動擴大港澳居民代理見證開立個人銀行結算賬戶業務試點銀行機構範圍,探索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點,推動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

關鍵詞

跨城通辦

在4.0改革中,專門設置了一項關於政務服務事項“跨城通辦”的任務。除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到現場辦理的事項外,其餘事項全面納入“跨域通辦”事項清單,分批次對外公佈。與深圳共建政務服務“廣深通辦”機制,統一業務標準和辦理流程,率先實現兩地跨城通辦。與省內其他城市共建政務服務“省內通辦”機制,實現多地聯辦。圍繞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群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需求,建立“灣區通辦”機制,涉港澳服務事項在“穗好辦”APP、“廣東政務服務網”平臺同步預約、跨境辦理。

其中,在不動産登記方面,廣州提出將深化“全城通辦”“跨城通辦”“跨省通辦”“跨境抵押”服務。

關鍵詞

政策兌現整合服務

數據賦能營商環境改革。在這一領域,4.0改革提出要推動電子證照、電子印章、電子簽名等“應用盡用”,探索推廣電子憑證應用,加快實現政務服務“四免”(免材料、免表單、免實物章、免手寫簽名)。研究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産權保護制度。安全有序推進政企數據共用對接與開發利用,構建政企數據共用機制。

數字政務服務除了讓企業、市民辦事更加方便,隨著政府部門收集了大量基礎數據,在政策兌現方面也能釋放出能量。4.0改革提出,全面梳理使用財政資金支付的行政獎勵、資助、補貼等惠企政策,編制和公佈政策兌現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完善惠民惠企政策兌現“一站式”服務模式,試點開展惠企政策分類和標簽化管理,加快實現一次申報、全程網辦、快速兌現。強化政策精準推送,試行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予申報、直接享受政策(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一次不跑。

關鍵詞

智慧監管

隨著政務服務、生活服務的數字化,數字生活逐漸深入人心,如何從數字化邁向智慧化,讓數據學會自己思考,讓城市變得更聰明?

在4.0改革中,“智慧監管”更是成為謀篇佈局的六大方面之一。開辦企業不斷便利,也意味著事中事後的監管要更加精細。4.0改革提出,構建信用全週期閉環監管。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週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後的信用監管機制。聚焦數字經濟等新經濟領域,探索建立行業綜合監管制度,全面推行跨部門聯合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為了鼓勵創新,4.0改革也強調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審慎行使自由裁量權,將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免處罰免強制清單範圍擴展至各執法領域。建立“吹哨人”、內部人員依法舉報機制,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重大風險隱患的內部舉報人予以獎勵和嚴格保護。在食品藥品、稅務、海關、城管等監管領域推廣應用“雲監管”,減少實地監管次數。(記者/申卉、徐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