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業基地成港澳青年投身灣區“第一座橋”我省已構建“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體系
這個“五一”假期,香港青年吳國晉依舊忙碌。淩晨1點,他還在朋友圈曬出剛剛結束的視頻會議截圖。“‘五一’前把要做的事先做好定好方案,‘五一’就能見合作夥伴好好往前推進……”
吳國晉是廣州獨鏈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他公司所在的廣州科學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正是以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為特色的科技創新集聚地。他在朋友圈充滿信心地宣告,接下來南韓的合作夥伴也會加入到市場推廣中。
而另一個香港青年,李劍禧和來自廣州的孫嘉晞,以“港夫廣妻”更為人們所熟知。他們所在的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是前不久中央領導到廣東調研時的考察點。在最新的一期vlog裏,李劍禧説道:“人流量多、機會多……那麼支援我們港澳青年回來,所以要把握好這個機會。”
如今,廣東已構建起以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以珠三角12個重點基地為骨幹、以各地特色基地為基礎的“1+12+N”孵化平臺載體佈局。這些遍佈廣東全省各地的創業基地,正成為港澳青年投身灣區的“第一座橋”,吸引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創新創業、安居樂業。
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
來自香港的鑫瀚高科技産業(廣東)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柳妍熙是首批入駐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的企業之一。“基地的服務非常具有港澳特色,會針對港澳青年的特點和需求突出港澳元素,對於我們初創團隊來説再合適不過。”柳妍熙説。
目前該基地已入駐項目及企業近60個,涵蓋人工智慧、新一代資訊技術、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等前沿領域。基地總投資超7億元,建築面積達6.65萬平方米,建設三大智慧系統、六大服務平臺、八大功能分區,可同時容納孵化企業約200家。
“基地有沒有吸引力,關鍵在於政策和服務。”廣東省人社廳副廳長楊紅山介紹,將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作為“1”的資源樞紐作用,打造基地總部,推動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建立健全“1+12+N”聯動機制,共用人才、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創新創業資源,不斷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影響力。
今年3月,廣東出臺“促進就業九條”3.0版,支援開展“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對參加計劃人員每人每月給予1000元生活補助。
數據顯示,廣東全省“1+12+N”孵化體系已初具規模,13個重點建設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有12家投入運營,孵化港澳項目765個。
“通過大力推動實現‘1+12+N’的空間佈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將成為港澳青年增強認同的‘第一扇窗’和投身灣區的‘第一座橋’,讓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用祖國繁榮成果。”楊紅山説。
孵化基地讓港澳青年創業時減少後顧之憂
在珠三角各市,各個創業基地也以各具特色的政策和服務,吸引著港澳青年前來創新創業。
2013年,在香港從事貿易與金融行業超過十年的許柏鴻,選擇回到祖籍地惠州創業,成立文化品牌傳播公司,落地惠州市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
“創業初期,基地除了貼心地幫忙解決工商註冊等問題,還有一系列政策補助。”許柏鴻説,吸引他的還有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區位的獨特優勢。
在香港青年聯會副主席、惠州新動力主席樓家強看來,基地不僅能在工商、稅務等方面給予諸多優惠政策支援,還在居住和交通等方面推出貼心服務,這種一站式服務能讓港澳青年在最短時間內融入惠州生活。
“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希望努力打造成為‘1+12+N’孵化平臺載體中的示範基地。”惠州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説,自2019年12月開園運營以來,基地累計引進企業(項目)28家,目前在孵項目22個,其中港澳項目14個。
在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吸引美態科技創始人施雲龍前來的是具有競爭力的創業成本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施雲龍在香港土生土長,此前在香港從事美容行業的資訊系統開發工作已有10多年。首次創業為什麼會選擇佛山?他説,進駐香港的科學園、數位港等園區面臨非常大的競爭壓力,還要排隊等候才能正式入駐。同時,兩地的市場容量也是考慮因素之一。“僅算美容店的店面數量,香港可能接近一萬個,但內地至少是幾十萬個的體量,市場潛力很大。”
一家家創新創業基地,孵化的不僅是一個個具有前景的創業計劃,更是港澳青年們的“灣區夢”。(記者/曾美玲、肖文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