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生活

廣州要打造職住平衡新生活

發佈時間:2021-04-29 13:49:10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杜娟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五成以上適齡就業人口30分鐘通勤四成以上居民享受低成本房廣州要打造職住平衡新生活

4月27日上午,廣州市政府舉行發佈會,通報了廣州新一輪城市更新中産城融合職住平衡的情況。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廣州將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全面提升軌道交通覆蓋率,加大低成本住房供應量,構建“5040”職住平衡新生活,即50%以上適齡就業人口30分鐘通勤,40%以上居民享受低成本住房。

頂層設計:通過城市更新破解大城市病

2019年底,經廣州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廣州市交通發展戰略規劃》指出,2005年至2017年,廣州市平均通勤距離增長了58%,通勤耗時增加了47%。2020年百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顯示,廣州平均通勤距離約8.7公里,平均通勤時間約38分鐘,中心城區內部交通出行強度及交通流動性高。研究預測,如按目前的增長態勢,預計2035年廣州市平均通勤距離將超過12公里,在維持既有運作水準下,平均出行耗時將達到56分鐘,屆時平均通勤時耗將超過45分鐘容忍閾值。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鄧堪強在發佈會上表示,過去以市場為主導、過度房地産化的城市更新,未能解決産業空間供給不足、分佈不均,低成本住房配建短缺、類型單一、公服配套區域短板、標準較低等問題,無法滿足城市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2020年8月底,中共廣州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廣州市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進高品質發展的工作方案》及相關配套指引(合稱城市更新“1+1+N”政策文件),于2020年9月印發實施,為廣州新一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提供頂層設計,通過城市更新,一併破解廣州在快速發展中面臨的大城市病等一系列問題。

未來規劃:構建新格局享受“5040”職住平衡新生活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從軌道交通覆蓋、用地佈局優化、公服均等化、低成本住房保障多維度出發,構建産城融合職住平衡指標體系,一方面為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市更新政策和行政管理方式、科學編制各層級規劃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明確開發企業責任和目標,為推進更新項目實施和成效評判提供標準。

指標體系涵蓋市域、行政區、商圈就業中心30分鐘通勤圈三個層級,每層級5項,共計15項指標,充分發揮宏觀監測、中觀管理、微觀管控的作用。特別是微觀層級的交通需供指數、軌道可達指數、公服配套指數、職住平衡指數、低成本住房指數5項市民可切身感知的指標,落實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體現服務均等化,全面考慮不同階層、不同年齡市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尤其是更加關注低收入人群、青少年和老人等,營造有溫度的和諧共用美好家園。

按照廣州市委、廣州市政府工作部署,3年推進83條、5年推進183條(含3年83條)城中村改造,以及開展環市東商圈片區、聚龍灣片區等舊城品質提升。鄧堪強表示,廣州將面向存量時代的城市發展新需求,以打造50%以上適齡就業人口30分鐘通勤,40%以上居民享受低成本住房的城市新格局為基準點,促進廣州在城市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實施效果:2030年全市軌道覆蓋率將提升至55%

鄧堪強透露,根據多維度職住平衡指標體系,對城市更新改造成效進行了科學合理預測,計劃到2030年,廣州市交通設施按規劃建成、城市更新5年計劃項目全部完成後,廣州市軌道覆蓋率由39%提升至55%,産居比由15%提高至25%,超過新加坡、東京現狀水準(23%、24%)。

目前廣州正在推進萬博-裏仁洞、琶洲西、聚龍灣、環市東等重點項目。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針對以上四個典型片區進行研究分析,預測更新改造完成後,交通需供指數由0.70提升至0.88,軌道可達指數由0.46提升至0.73,公服配套指數由3.13提升至4.65,職住平衡指數由0.07提升至0.41,低成本住房指數達到0.40。

鄧堪強表示,本輪城市更新是優化調整産城融合、職住平衡以及全方位提供均等化服務的關鍵階段和歷史機遇。研究結果表明,城市更新5年計劃完成後,廣州交通及公服設施服務水準將顯著提升,職住平衡和低成本住房供應均得到明顯改善。

首先,職住平衡指數平均達到0.41,即典型商圈平均可滿足30分鐘通勤圈內41%適齡就業人口的就業需求,另考慮30分鐘通勤圈內其他分散就業崗位可滿足10%以上適齡就業人口的就業需求,即50%以上的適齡就業人口可保障30分鐘通勤,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

其次,低成本住房指數平均達到0.40,即城市更新中40%以上的居民可享受低成本住房,滿足新市民、産業人才、低收入人群等的多層次住房需求,實現住房供給均等化。

其三,城市更新提供的住房面積總量中40%為低成本住房。融資住房中,中小戶型住房面積佔比一般不低於30%,村民復建安置住房中,用於租賃用途面積佔比可達50%,即改造後可提供的低成本住房(含融資中小戶型住房、復建租賃住房等)約佔住房面積總量的40%,充分體現廣州市城市更新包容、共用、可持續的發展理念。

專家觀點:

經測算“5040”職住平衡可實現

廣東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教授、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更新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蔡雲楠在發佈會上表示,經過理論和數據模型測算,在城市更新5年計劃項目全部實施完成、交通設施按規劃建設實施後,廣州可形成“5040”職住平衡新格局,實現産城融合水準不斷提升等設定目標。

和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廣州的措施具有綜合性、系統性和先進性,將有助於營造健康、高品質、可持續的城市生活環境,同時極大地減少交通出行碳排放,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規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