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端産業集聚、城市品質提升、民生配套蝶變、鄉村振興崛起 深汕合作區:從“洼地”到“高地”實現高品質躍升
圖為産城融合的深汕合作區鵝埠片區。
圖為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汕西中心學校。
近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出臺。在總結“十三五”時提到: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漸次成形,珠三角地區核心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深汕特別合作區打造“飛地經濟”區域協調發展創新範例。
面向“十四五”,廣東積極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協同聯動發展,推動珠三角地區通過産業協同化、交通網路化、服務高端化,輻射帶動東西兩翼地區和北部生態發展區發展。以廣清一體化、深汕特別合作區建設為示範,合理引導珠三角核心區産業重點向環珠三角地區延伸轉移,推進環珠三角地區與珠三角地區融合發展。
據深圳市統計局公報,2020年深圳四區(鹽田區、光明區、南山區、深汕特別合作區)GDP增速達5%及以上,深汕特別合作區名列其中。
事實上,從過去落後的粵東“經濟洼地”,到歷經體制機制調整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深圳的一塊“飛地”,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以下簡稱“深汕合作區”)正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助推深圳這個“引擎”在帶動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品質發展中迸發更大動能。
高端産業集聚
“一區一鎮一港一網”厚植實體經濟
最美四月天,深汕合作區風景如畫。在鵝埠先進製造集聚區,多家高科技企業都是一片繁忙景象。
威可特熔斷器有限公司在2018年底開始試投産,主要生産熔斷器及配件、汽車電子、連接器、電子産品等,廣泛應用於通訊、新能源、軌道交通、電子電工等領域。
“我們今年訂單已經排到了八九月份。”該公司行政主管傅藍柯説,自在深汕合作區投入生産以來,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生産經營狀況,預計今年産值能夠再增長20%至30%。
深圳瓏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AR(增強現實)光學技術研發和專業化生産于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産品為AR近眼顯示光學模組,在國內率先實現陣列光波導量産和批量出貨。“企業去年8月在深汕合作區實現投産,僅用了4個月時間,産值便達到近5000萬元,今年産值有望再增長兩倍,並將啟動新一輪融資,以擴大生産。”瓏璟光電副總經理康鋼説。
據統計,深汕合作區鵝埠先進製造集聚區已有78個供地産業項目落戶,初步形成以電子資訊、新材料、新能源、智慧製造為主的産業集群,先行示範平臺集群效應明顯。
目光望向東邊數十公里外的鲘門,一個規劃約13.5平方公里的全國最大機器人小鎮——深汕灣機器人小鎮正在加快建設中。這裡是深圳市人工智慧産業示範區和三大人工智慧産業聚集區之一,旨在打造集機器人研發設計、孵化加速、生産製造、系統整合、終端應用、展示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的機器人全産業鏈特色小鎮,是深汕合作區搶佔人工智慧發展制高點的重要佈局。去年10月,12家入園企業與2家戰略合作企業集中簽約入駐深汕灣機器人小鎮首發項目——深汕灣科技城。最新數據顯示,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已經引進25家實體機器人企業和3家戰略性平臺企業,已初步實現機器人、人工智慧的産業集聚。而深汕灣科技城的産業部分已完工,正在進行消防驗收,預計年中開園。
深汕合作區擁有50.9公里長的海岸線和1152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發展海洋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早在2017年,深汕合作區就開始在深汕灣畔建設深汕海洋智慧港,謀劃佈局發展海洋産業。項目秉承助力深圳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戰略方針,以海洋科技與人工智慧産業為核心,重點發展水下機器人、無人船、水聲通信、深海感測器、海洋大數據等關鍵裝備和技術,打造深汕海洋智庫、深汕海洋科研中心與成果轉化基地。最新消息顯示,項目實體施工基本完成,預計202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深汕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是深汕合作區首個超大型體量的“産城融合”案例。深汕投控集團公司去年6月發佈的建築方案設計國際競賽公告,吸引了來自全球9個國家的45家設計機構(聯合體)積極參與。最終,中外建工程設計與顧問有限公司與瑛泊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聯合體呈現的方案成功中標。日前,項目建築方案設計工作坊活動舉行,披露六大特色,包括多維界面、豐富有序的天際線,産業互聯,生態森林,生態通廊、多維空間,高效交通,智慧城市,加快打造産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産業森林”。
正如《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2021年工作要點》所提,深汕合作區正全力發展重大産業,做實實體經濟,瞄準龍頭企業招大商優商,狠抓落地項目提質增效。
尤其是發揮重點項目帶動作用,加快建設“一區一鎮一港一網”,以先進製造業為核心,集中做大做強鵝埠産業集聚區;全力推動深汕灣機器人小鎮引入項目及入駐企業全面開工建設,初步建成深圳市人工智慧集中承載區之一;促進海洋智慧港全面投入運營,建設具有灣區影響力的海洋産業集聚區;穩步推進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創新基地建設步伐,培育行業標桿示範案例,為深汕合作區工業網際網路製造業提供有力支撐,以機器人、大數據等重大項目牽引經濟高品質發展。
城市品質提升
從硬體到軟體加快建設“智慧新城”
平坦整潔的瀝青混凝土道路、可實時監測抵達時間的智慧公交站臺、拔地而起嶄新的花園小區人才住房……一幅幅美麗畫面映入眼簾,曾經的偏遠小鎮正在向深圳一體化的新城市蝶變。
日前,筆者實地探訪鵝埠片區21條市政道路,其中20條已交付使用,鵝埠路、産業路、創強路、創富路4條新道路均為今年建成。
“水穩鋪設、路基填築、瀝青攤鋪再到最後的路牌安裝,我們都堅持高品質高標準。”中建二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這些新建成的道路,一方面極大改善片區居民生産生活,另一方面也提升城市建設品質。
數據顯示,深汕合作區內116條道路同步規劃、分步實施,總長約270公里,預計總投資535億元。目前,已建成通車28條,正在建設38條。其中,科教大道、深汕大道改擴建等重點項目全面提速,首條智慧道路——創元路建成。
一條條希望路、惠民路、致富路的暢通,連結成産業建設的“助推器”和城市蓬勃發展的“大動脈”,也見證著深汕合作區“飛地”經濟的先行探索。
外來務工人員熊春感受到了深汕合作區的城市蝶變。
她發現赤河廣場、管委會等處的公交站點更換了候車亭。“很漂亮,還能知道公交車多久到站,體驗特別好。”
近期,深汕合作區投用20座新型智慧公交候車亭,集科技感和實用性于一身:中間有一個電子顯示屏,有線路站點、日期、時間、天氣和環境溫度等資訊;頂部鋪設太陽能電池板,讓“綠色生活”和“智慧創新”完美結合;兩端還裝了懸挂式攝像頭,通過5G全網通網路實時獲取站臺人流、車流和治安狀況,助力城市智慧化治理。
這成為深汕合作區以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城市高品質發展的一個縮影。
該區將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技術應用於城市治理和民生服務上,加速資訊技術與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經過幾年的努力,資訊化、智慧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智”理水準逐步提升,群眾辦事越來越便捷,智慧城市的氣息撲面而來。
深汕合作區較早成立了區屬國企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深汕智研院”),制定《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20—2025年)》,以“智慧共生”為核心理念,堅持實體城市與智慧城市同步建設的發展思路,構建了以“1+2+3+5”的邏輯架構為基礎,涵蓋32個建設主題、120個工程的智慧城市總體框架,從基礎、政務、民生、産業、治理、決策全方位繪製了智慧城市發展藍圖。
在深化“平安深汕”建設中,深汕合作區僅用2個月時間就完成了875路視頻監控布設啟用,目前已實現對核心區及重要道路、重要區域從0到1的安全網覆蓋,在刑事案件調查、交通事故還原、交通流量監測、森林防火監控和園區安防保障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圍繞全區水利基礎設施,深汕智研院構建“源—供—排—污—災”全鏈條水務檢測體系。目前已建設完成水務一張圖樣板工程,對區內水庫、河道、山洪災害等應用場景開展水雨情、工情、視頻監測;開展管網水質指標監測;區內重點水廠、污水處理廠實現網路聯通、數據共用。
城市品質提升不僅要從硬體上夯實,更要從軟體上提升。深汕合作區持續實施“政務服務和營商環境雙優工程”,成效初現。
2020年4月,深汕合作區“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綜合業務平台啟動運作。目前,全區各單位已累計上線160余項政務服務事項,其中近99%的事項實現了“最多跑一次”,近52%的事項實現了“一網通辦”。深汕合作區行政服務大廳正式啟用,為群眾提供預約取號、排隊叫號、自助辦理、自助填報、窗口受理等“一站式”受理服務。
當前,深汕合作區正以“總部+基地、研發+生産、智慧+運用”為發展模式,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平臺帶動、産城融合”為發展思路,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粵東沿海經濟帶新中心、深圳自主創新拓展區、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
民生配套蝶變
對標深圳一體化教育醫療全面提升
“現在大家的收入都提高了不少,建的新房子越發漂亮、大氣,回家鄉的村民越來越多,甚至一些大學本科畢業生、碩士研究生也回來發展。”39歲的水美村村民李潤球説,早在2013年他就回家鄉發展,而村裏村外的變化,最近兩三年尤為明顯,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村容村貌大為改善。而入區企業相繼投産,可供挑選的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多,尤其是深汕合作區從深圳引進了優質的教育醫療資源,新的學校、醫院等民生配套設施不斷增加,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與深圳一樣的民生福祉,幸福指數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李潤球回憶,早年在深圳工作時,大兒子李鑫就跟在身邊上學。後來回家鄉發展,他只能讓孩子上教學條件相對好一些的私立學校。讓他喜出望外的是,去年家門口引進了深圳名校。
2020年9月,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汕西中心學校正式開學。這是深汕合作區首個對標深圳標準、深圳品質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李潤球的兩個孩子成為這所學校的首批學生。
根據規劃,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汕高級中學將於2022年5月竣工交付,力爭2022年秋季開學招生。這是深汕合作區第一所高中,填補了高中教育空白。與此同時,規劃3所公辦普通高中的深汕高中園也在加快推進。李潤球難掩心中喜悅,“過兩年大兒子中考,到時候南外高中剛好也建好了。”
事實上,深汕合作區在教育等民生領域投入不遺餘力,積極面向全球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先後與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深圳市百外教育集團有限公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等學校簽約合作,依託科教走廊規劃了10平方公里的教育小鎮,構建從基礎教育、特色教育、職業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全鏈條教育體系。
3月26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汕門診部留觀區正式啟用,主要用於收治需要留院觀察的患者。這意味著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汕門診部硬體設施、救治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將助推深汕合作區醫療衛生服務水準的提高,為深汕居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保障,為新城建設保駕護航。
據了解,從2020年8月正式運營至今,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汕門診部科室配置逐步完善。目前,該門診部在崗醫務人員33名,其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4名,主治醫師12名,已開設普通內科、普通外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泌尿外科、耳鼻喉科、婦科、兒科、中醫科、康復理療科、口腔科、眼科、發熱門診,並提供體檢服務。今年年初,新專家團隊入駐深汕門診部,定期坐診,讓深汕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的診療服務。
為進一步完善民生配套,去年12月30日,深汕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深汕醫院)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將建設成為深圳第“10+1”區首個三級綜合醫院,實現深汕合作區高規格、高水準、高品質醫院“零”的突破,切實滿足深汕人民群眾對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
深汕合作區山海交融、藍綠輝映,為滿足轄區居民休閒娛樂需求,該區打造了首個“城市生態休閒會客廳”——赤河廣場。廣場由商業街和濱水公園組成,2019年4月正式營業,集美食薈萃、休閒娛樂、生活配套于一體,吃喝玩樂應有盡有,濱水公園建設有天然氧吧綠道、浪漫草海自然休閒區,如今已成為本地居民休閒娛樂的熱門打卡地。今年2月18日,赤河廣場二期精品酒店項目動工,將打造服務深汕四鎮及周邊地區的高端民宿。與此同時,深汕合作區還佈局了三家五星級酒店、三家四星級酒店,以及望鵬山公園、英達斯瑞公園、香山公園等一批不同特色的公園。
“新城越來越美!”越來越多的居民由衷讚嘆。
清晨的陽光照在這片既富有田園氣息、又充滿現代活力的大地上,只見本地首個高層地標建築特建發·東部新時代高高聳立,211米高的深汕綠地中心、248米高的深汕科技生態園創新中心都在抓緊施工,還有一大批産業項目、學校、醫院都在熱火朝天建設之中,一座幸福的美麗新城噴薄而出。
鄉村振興崛起
創新幫扶方式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
位於赤石鎮的大安路是一條長達22公里的鄉村道路,是沿線12個村2000多名村民出行生産勞作的必經之路,過去這條路的寬度僅有3米,來往車輛頻繁,經常擁堵,村民出行極不方便。去年深汕合作區對該道路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將道路全線拓寬至7米,解決了群眾出行難點、痛點。
與此同時,2020年,深汕合作區實現了34個行政村、5個社區全覆蓋的“村村通公交”。目前全區已開通公交線路11條、公交站點143個,公交路線運作里程長達156公里。
大安路之變和“村村通公交”成為深汕合作區鄉村振興的一個寫照。
作為深圳第“10+1”區,深汕合作區也是深圳唯一擁有農村的區域,是鄉村振興的主陣地。
不久前,深圳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正式印發《深圳市各區(新區)結對幫扶深汕特別合作區鄉村振興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明確任務書、施工圖。
在具體幫扶模式上,根據集中連片和産業匹配原則,採取深圳市10個區(新區)結對幫扶深汕合作區4鎮30個村(剔除4個整村搬遷村)的模式,統籌推進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
《方案》強調,結合深汕合作區“一心、兩軸、三帶、四組團”總體空間佈局和功能定位,將以鎮為單位,由福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華區分別結對幫扶小漠鎮、鵝埠鎮、赤石鎮、鲘門鎮的産業發展,其他各區協助配合。
接下來,深圳各區(新區)將根據各鎮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協助各鎮統籌佈局産業發展方向,充分發揮各鎮特色優勢,引導成立專業合作社、産業協會等,做大做強優勢産業,形成帶動作用;優選相關龍頭企業,針對各鎮産業佈局、發展規劃等進行多方位指導,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把脈;吸納有意向的村民進行學習、培訓,形成致富帶動;引進有意向的企業通過“村企合作”的模式,以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村莊的土地等資源為合作基礎,探索村企共贏新模式,不斷拓寬村民收入渠道。
這一創新幫扶模式,為深汕合作區打造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的生動範例和創新典範增添新內涵,為建設“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田園城市、都市鄉村注入了新動力。
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王延奎率隊深入一線調研,強調要結合城市規劃和鄉村振興工作,幫助村民發展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現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帶動村民致富增收,推進經濟社會安全有序、高品質發展。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深汕合作區,這座産城融合、民生幸福的希望之城乘風而起,加快落實深圳市“十四五”規劃,高水準建設打造深圳産業體系拓展、城市功能延伸的新興城區和現代化國際性濱海智慧新城。(記者/陶清清 攝影/李星照、張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