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閩粵電力聯網工程開工 將實現兩省電網異步互聯

發佈時間:2021-04-25 09:17:54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劉倩  |  責任編輯:

原標題:閩粵電力聯網工程開工 投資32億元,輸送容量200萬千瓦,全長303公里,將實現兩省電網異步互聯

閩粵電力聯網工程開工梅州現場。張博 攝

4月23日,閩粵聯網工程開工動員大會在廣東梅州、福建漳州同步舉行。該工程是廣東、福建兩省深化合作的重要工程,也是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第二條聯網工程。

閩粵聯網工程投資32億元,輸送容量200萬千瓦,在福建省內新建1座直流背靠背換流站,通過兩回交流500千伏交流線路,分別接入廣東嘉應和福建東林500千伏變電站。線路全長303公里。工程2020年12月1日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運。

閩粵聯網工程已納入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是廣東、福建兩省和南方電網、國家電網兩網深化合作的標誌性工程。工程建成後,將成為繼三峽—廣東±500千伏高壓直流工程之後,南方電網與國家電網的第二條互聯通道,將實現廣東、福建兩省電網異步互聯,促進電力互補互濟、調劑餘缺,對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促進能源資源更大範圍優化配置,助推碳達峰、碳中和,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閩粵兩省經濟發展快,用電需求大。建設閩粵工程對廣東、福建兩省供電的安全性、服務兩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後,有利於提高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保障能力,對保障區域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閩粵聯網工程建成後,有利於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與海峽西岸經濟區能源結構。

“廣東輸入的西南水電汛期集中在7—9月,而福建受太平洋季風氣候影響,來水期早兩個月,電力盈餘與調峰緊張出現月份具有互補性,閩粵聯網工程建設後,在統一協調的調度下,將具有一定的跨流域補償效益,實現兩省間季節性富餘水電互濟互備,提高水能利用率。”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系統運作部林建熙説。

廣東和福建兩省産業結構、能源結構不同,日用電特性、月用電特性上存在差異,日高峰和月高峰時段不同,具有較好的錯峰效益。以廣東為例,廣東第三産業用電負荷相對高,夜間經濟活躍,聯網工程建成後將促進能源資源在更大範圍優化配置。

此外,廣東與福建均為東南沿海自然災害多發地區,由於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的差異,兩省同時受災的可能性較小。根據歷史年份災害情況統計,廣東和福建發生颱風的月份大多時候是錯開的。聯網後,一旦面臨颱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其中一方即可緊急支援另一方,提高供電可靠性。(記者/劉倩 實習生/林鏗泓 通訊員/沈甸、藍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