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專訪馬逢國: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可令議會文明議政

發佈時間:2021-04-23 14:05:3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韓星童  |  責任編輯:

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訂案時,列席旁聽會議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馬逢國與眾人一道鼓掌。他日前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説,完善選舉制度可將議會拉回擺事實、講道理的狀態,文明議政,變得更像一個議會。

在這之前的兩年,他親歷了由議會蔓延至社會的“完全失控狀態”。2019年6月,黑衣暴力示威者數度包圍及衝擊立法會,馬逢國是幾個被困立法會的議員之一,他由自己辦公室的窗口望向街上,只見一大片黑色的人頭,緊張氣氛不斷升溫。在那一刻很難沒有顧慮,“怕暴亂愈演愈烈,怕影響到人身安全。”

而議會內部,反對派議員“拉布”阻撓會議觸發肢體衝突,“臭彈”更是在他眼前幾步墜地,難忍的氣味令眾人捂鼻四散。

“一個議會不應該是這樣的,一些人利用法律上的漏洞在議會內外配合,對議會秩序、社會安寧造成很大衝擊,傳遞極其負面的資訊。”馬逢國至今想來仍憤懣不止。在他看來,完善選舉制度首先是“畫了一條很清楚的界限”,清楚地勾畫出對管治班子、參選人士的要求,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很明確,既而為香港日後的長治久安作出具體的安排。

就立法會選舉層面的改變而言,根據特區政府公佈的《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規定,立法會議員將由選舉委員會(選委會)、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三種選舉途徑産生。“立法會出現選委會選舉産生的議員,並不是新鮮事。”馬逢國説,香港回歸後第一屆、第二屆立法會分別有10個和6個席位是由選委會選舉産生,而他正是其中之一,也是唯一一名現任議員。

馬逢國認為,選委會委員具廣泛代表性的精英背景,決定了他們對立法會候選人的要求之高。“這批人來自社會各界別、各階層,他們在行使投票權的時候,訴求往往不是為了自己或自己所代表的某個界別的利益,而是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他們也會要求參選立法會的候選人必須滿足社會各階層、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由此産生的立法會議員,一般而言對總體社會的需求有較準確、深入的掌握,考慮問題時亦會盡可能避免偏頗。

選委會選舉産生的議員,由第一屆、第二屆立法會的少數,發展至即將佔一個較大比例的重要位置,卻又不至於過半數,這在馬逢國看來剛剛好,他預期這將能夠作為議會內一股穩定的力量,在討論社會議題時維持平衡。

另一項立法會選舉的變動,是壓縮分區直選産生議席的比例,投票方式改為雙議席單票制。馬逢國認同適當的壓縮仍可確保不同看法表達的空間,只是有效避免了“碎片化現象”,他對此作了進一步解釋:“按以往制度,很容易讓一些偏激傾向的人用某一種偏激訴求取得一個較低的支援率,輕易進入議會,之後作出很負面的行為,影響議會文化。”

馬逢國對議會仍有許多期許——“一個擺事實、講道理的狀態,文明議政、有規有矩地進行辯論,監督政府施政。簡化來説,則是變得‘更像一個議會’。”他轉念又加重語氣補充了一句:“我相信完善選舉制度後,會有這樣的效果。”(記者/韓星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