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影響力漸顯

發佈時間:2021-04-22 09:13:03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唐子湉、曾美玲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創新要素加速集聚,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影響力漸顯“在這裡創業,我們選對了!”

珠海,香山海洋科技港。一艘無人駕駛的小艇破浪前行,在海面上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

“珠海的海洋條件優越,十分有利於開展無人艇測試。同時,珠海的海洋裝備製造業發達,遊艇工廠眾多,工程師人力成本較有競爭力。綜合這些因素,我們選擇了在這裡創業。事實證明,我們選對了!”珠海雲洲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雲飛説。

“80後”張雲飛在珠海創業已滿11年。2010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與團隊開始了無人船的“追夢”之旅。在國家及省、市支援創新創業的各項政策扶持下,雲洲智慧團隊在珠海紮根並不斷發展壯大。

東莞,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産業基地。由廣東逸動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電動船外機正在這裡的水庫進行測試。

“松山湖對我們來説是一塊寶地,我們擁有了一個天然的測試場。”公司聯合創始人潘宗良也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在求學期間就開始研究新能源船舶,並與4位同學聯合創立了逸動科技。

“産品研發出來後,我們在2014年從香港來到松山湖進行産業化落地,是首批入駐機器人基地的企業之一。”潘宗良説,這裡匯聚了廣深港澳的人才,又有東莞先進製造基礎的支撐,供應鏈企業大部分都在車程1.5小時以內可達。

在機器人産業基地,像這樣的企業還有許多。他們通過聯結香港、內地及全球的高校、研究所、上下游供應鏈等資源,利用東莞松山湖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産業優勢,打開了創新發展的廣闊天地。

近年來,廣東省不斷推進廣深港澳科創走廊建設,三地科技設施聯通、科技要素暢通、創新鏈條融通的創新網路初步形成。廣東佈局建設10家省實驗室,與港澳合作新建20家聯合實驗室,吸引近200位院士和40余位港澳科學家來粵開展研發創新,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隨著粵港澳三地創新要素加速聚集,越來越多像張雲飛、潘宗良這樣來自港澳的創新人才選擇在珠三角創業,將先進科研資源與珠三角發達製造業結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一個“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産業協同發展模式就此形成。

“未來,我們希望深化與大學、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合作,做好無人船艇産業化,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踐行海洋科技強國夢。”張雲飛説。(記者/唐子湉、曾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