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新基建

深圳採用全球最嚴標準建設垃圾處理設施

發佈時間:2021-04-16 13:42:34  |  來源:深圳特區報  |  作者:林清容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先行示範區】同心奔小康|深圳採用全球最嚴標準建設垃圾處理設施

“這哪是處理垃圾的地方,廠區內不僅沒有一點垃圾,更像一座公園,廠房內潔凈無味,就是一座現代化工廠。”一年有5.2萬餘人次進入廣東深圳鹽田能源生態園參觀,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深圳處理垃圾的先進做法,打消了疑慮,發出了讚嘆聲。

不止有鹽田能源生態園,近年來,深圳攻堅克難建設提升各大能源生態園,以領先國際的標準創新建設和運營集“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科普教育+休閒娛樂+工業旅遊”四位一體的現代化環保電廠,破解“垃圾圍城”困局,為城市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堅持“國際一流”

打造垃圾處理標桿

40年間,深圳經濟特區創造了發展的奇跡,人口持續凈流入,生活垃圾産生量持續高速增長,如何科學、高效地處理垃圾,化解安全和環境風險,是深圳這座超大城市的必答題,也是市民高度關注的民生難題。

據深圳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起,深圳堅定實施垃圾焚燒戰略,採用國際領先標準推進能源生態園建設,使用先進成熟的處理工藝、突破清潔焚燒關鍵技術,打造國際一流的垃圾處理標桿設施。2017年,深圳市城管和市場監管部門聯合出臺了全球最嚴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煙氣排氣標準《深圳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規範》(SZDB/233-2017),全面優於現行國家標準和日本、歐盟標準。2017年底,南山一期、鹽田、寶安一期和二期4座能源生態園完成煙氣處理系統提標改造,全面達到深圳垃圾焚燒煙氣排放標準。

2019年,新建設的南山二期、寶安三期、龍崗三大能源生態園提前投産運作,全市新增垃圾焚燒處理能力1.03萬噸/日,總設計焚燒能力達到1.8萬噸/日,最高可達2萬噸/日,深圳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實現分類後的生活垃圾全量焚燒。

得益於這些垃圾焚燒發電設施的建成,2020年年底,曾經承擔深圳40%生活垃圾處理任務的下坪垃圾填埋場已基本完成生態修復,2021年將開工建設深圳環衛科普館,轉型為“安全文明、鳥語花香”的科普教育基地。

創新“四位一體”

構建環境優美生態園

近期,位於深圳南山媽灣港北側的南山能源生態園二期主廠房正在緊張施工中,部分玻璃幕墻已鋪設完成,波濤形的外觀已具雛形,與不遠處的波瀾海景交相輝映。

南山能源生態園二期是深圳以更高標準打造的全新能源生態園,該生態園除了保持垃圾焚燒的高標準外,還結合主體外觀形象特色和所處地理位置,創新打造迴圈再生博物館、體感互動遊戲區、參觀長廊等科普場所,設置休閒驛站、游泳池等惠民設施,將生産辦公、休閒旅遊、科普教育、歷史自然、創意人文等眾多元素深度融合。待外觀建築全部建成後,參觀者不僅可以在南山能源生態園學習垃圾分類和處理的科學知識,還能在恒溫泳池中暢遊健身,更可以在煙囪頂部的觀景平臺遠眺小南山及伶仃洋的美景。

南山能源生態園二期是深圳破解“垃圾圍城”困境,解決垃圾處理設施選址難、落地難、建設難而打造的“四位一體”現代化環保電廠的又一實踐。同樣,龍崗能源生態園、寶安能源生態園三期都採取了去工業化設計,將引入書吧、咖啡館等對外開放的公眾設施,服務周邊居民。

曾經談垃圾色變,現在的垃圾焚燒發電設施早已“蝶變”。深圳的能源生態園不僅做到環保排放標準全球最高,而且提升了所在區域市政基礎配套設施,成為沒有圍墻、“鄰利”便民、環境優美的現代生態園。

實施“智慧監管”

營造公開透明氛圍

有了先進的設施、高標準的要求,很多市民還很關心這樣的標準能不能得到執行。

在深圳幾大能源生態園門口,都挂著一塊電子顯示屏,顯示著焚燒設備爐溫及煙氣排放線上監測數據,這些數據與國家生態環境部監測平臺聯網並實時同步更新,且向社會公開。到生態園參觀過的市民黃女士表示,這樣做讓來往市民對垃圾焚燒指標情況一目了然,資訊的公開透明進一步提升了公信力。

據了解,支撐數據公開的是深圳城管部門搭建的智慧環衛監管系統發揮了作用,其能實時監測生態園內焚燒爐爐溫等運作狀況,確保爐溫始終高於850度,促進垃圾充分燃燒;實時監測煙氣排放指標,確保遠低於深圳標準限定值,避免影響周邊環境。

如今,深圳對垃圾處理設施的監管越來越智慧,還依託定位裝置和感測器等物聯網技術,對進入垃圾處理設施的垃圾溯源,從哪來的垃圾,運輸路徑如何,經過哪些地方,在智慧環衛監管系統上一目了然,有效避免工業垃圾、建築垃圾和有害垃圾非法混入焚燒設施影響排放指標。(記者/林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