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推薦關注 > 灣區故事

灣區好故事|桑梓情深 為善最樂——劉炳光

發佈時間:2021-04-14 17:23:50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何志恒、呂秀華  |  責任編輯:

【編者按:“灣區好故事”是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的,敘述大灣區普通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宏偉征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的專題欄目。臺山素有“中國第一僑鄉”之稱,這裡有旅居世界各國及地區的華人華僑,他們的故事是從未遠離的家國情懷,是對故鄉抹不去的牽掛。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劉炳光,他的童年在饑餓中度過,因而深深感受到貧窮的痛苦和悲哀。事業有成之後,他桑梓情深慷慨回報家鄉。】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榮獲南方慈善獎

2012年11月13日晚,廣州中山紀念堂華燈璀璨,星光熠熠。來自世界各地、有代表性的10名慈善人物,在現場人們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中走過紅地毯,進入紀念堂。

這裡,由廣東省僑辦和廣東南方電視臺主辦的年度華語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公益品牌活動“2012南方·華人慈善盛典”隆重舉行。這10名榮獲“2012南方·華人慈善盛典人物獎”的慈善人物,從國僑辦副主任任啟亮、廣東省副省長招玉芳、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湯炳權等領導手中接過獲獎證書和獎盃。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

這當中,有一位我們臺山僑鄉非常熟悉的、和藹可親的身影。他就是旅港鄉親劉炳光先生。

劉炳光先生攜妻子甄蘭愛在獲獎後感言:“我們這一代人童年時在饑餓中度過,深深感受到貧困的苦衷。現在有能力幫到有需要的人,別人高興我就高興。”甄蘭愛女士在被主持人問及支援丈夫做慈善的感受時説:“我覺得做慈善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所以我支援他。”

甄蘭愛慰問家鄉長者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出自內心的樸實語言,點出了本屆慈善盛典倡導的“幸福慈善·人人公益”主題。他們是善長仁翁,也是慈善的明燈。他們心裏有一方熱土,那是家鄉的泥土;他們懷裏有一顆仁心,那是無量的慈悲。

桑梓情深,為善最樂。劉炳光的童年在抗日的戰火中度過,他經歷過居無定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一天食糧只有3條番薯”,他切實體會到貧窮的痛苦和悲哀。初中畢業後,他在廣東省拖拉機廠當學徒,邊上夜校學習,後被保送到華南工學院(現為華南理工大學)深造,他説:“是祖國培養了我!”60年代,劉炳光到香港打拼,事業有成,依舊不忘家鄉。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捐建的敬老院

1994年,自劉炳光甄蘭愛伉儷在家鄉捐資興建第一間學校、第一條公路至今,26年間,他一直關心家鄉經濟建設和公益慈善事業,年年有捐贈,歲歲作貢獻,累計捐資200多項次、金額超過一億元人民幣,捐資項目包括家鄉教育、醫療衛生、路橋交通、農村安居工程、抗震救災、敬老、扶貧濟困、廣播電視、環保公益(紅樹林)、紅十字會公益事業等。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捐建的臺山新中醫院大樓

2020年初,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劉炳光甄蘭愛伉儷最牽掛的是家鄉臺山抗疫工作。為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廣東省臺山市個體工商戶帶來的巨大衝擊,劉炳光甄蘭愛家族為臺山商業城和城北商業城所有商戶免除兩個月租金,總額400多萬元。劉炳光甄蘭愛伉儷公子、臺山市政協常委劉祥來響應臺山市政協倡議號召,捐款支援臺山市疫情防控工作。當了解到家鄉臺山抗疫物資緊缺情況時,劉炳光甄蘭愛家族想辦法託人從國外購進醫用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2020年2月25日,劉炳光甄蘭愛家族支援家鄉抗疫的一萬個醫用口罩、1.2萬對醫用手套運抵臺山,在臺山市委統戰部舉行交接儀式。更加難得的是,劉炳光甄蘭愛伉儷仁心仁德代代傳承,兒輩孫輩樂做好事善事,2020年10月又以君豪、君寶、君寧、君飴、君晴、君朗、君佑7個孫子孫女的名義捐款7萬元,幫助臺山市海宴鎮華僑農場南豐村村民陳希庭患重型地中海貧血的兒子治病,讓愛國愛鄉、熱心家鄉公益慈善事業的美德不斷傳承和弘揚。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投資興建的臺山商業城

劉炳光甄蘭愛伉儷還于1994年投資5億元興建一座集娛樂、購物、商務、資訊、美食、住宿、展覽于一體的臺山商業城。劉炳光説:“我這個投資叫愛鄉工程。當時臺山沒有一間像樣的賓館,旅遊環境差。我選擇在家鄉投資,一半是當作做慈善,是為了改善家鄉旅遊投資環境。”如今,臺山商業城已成為臺山商務活動、購物、休閒、旅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成為臺山地標性建築物,不僅為300多位“老闆”提供創業致富的良好條件,解決3000人的就業,增加稅源,還改善臺山營商、旅遊環境,加速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至目前止,劉炳光甄蘭愛伉儷在家鄉投資已達幾十億元。

國在心,愛有恒。劉炳光甄蘭愛伉儷就這樣在家鄉這塊慈善土地上默默耕耘,造福桑梓。

南方•華人慈善盛典,是嘉獎,也是宣言;是紀錄,也是傳承;是凝聚,也是發揚。我們希望,劉炳光甄蘭愛伉儷“桑梓情深、為善最樂”的慈善精神得到頌揚;我們希望,僑鄉大地上涌現出一代又一代愛國愛鄉慈善人物。(作者/何志恒、呂秀華)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