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文旅

廣東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高品質發展,目標帶動超60萬人就業創業

發佈時間:2021-04-01 13:27:24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肖文舸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東推進“粵菜師傅”工程高品質發展,目標2025年帶動超60萬人就業創業 “師傅”發展好“粵菜”越有味

3月30日,記者從廣東全省“粵菜師傅”工程高品質發展推進會上獲悉,三年來廣東全省已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培訓12.3萬人次,累計帶動就業創業33.6萬人。廣東把提升技能作為促進就業的關鍵一招,以“小切口”推動解決就業“大問題”。

近年來,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大力推動實施的“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民生工程,在穩定就業大局、促進産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中,“粵菜師傅”工程是最早實施的民生工程。會議指出,按照《關於推動“粵菜師傅”高品質發展的意見》要求,廣東將繼續著重從人才培養、産業帶動、標準建設、文化交流等多維度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到2025年,廣東將在廣東全省開展“粵菜師傅”培訓20萬人次以上,直接帶動60萬人以上實現就業創業,把“粵菜師傅”打造成面向世界展示嶺南文化的亮麗名片。

“一人學廚,全家脫貧”

“我現在開了自己的餐飲店,全家都脫貧了。”來自廣東湛江雷州松竹鎮山美村的吳明俊2021年剛滿20歲,得益於“粵菜師傅”工程,他的年收入已超30萬元。

三年來,這樣的“逆襲”例子屢見不鮮。“粵菜師傅”工程著眼技能就業、技能致富,面向廣東省內扶貧對象開展培訓1.3萬人次,為對口幫扶地區貧困勞動力提供培訓1.2萬人次,保就業惠民生作用充分顯現。

會議透露,接下來廣東將大力支援“粵菜師傅”創辦粵菜餐飲店;大力開發粵菜美食加工、包裝、推介等相關崗位;進一步優化“粵菜師傅”就業創業服務,實行差別化政策,細緻區分來自不同家庭條件的“粵菜師傅”技能人員,區分初級班、中級班、高級班,實施差別化就業創業幫扶,不大包大攬更不搞“一刀切”。

“名廚帶名徒,名徒成名廚”

人才是“粵菜師傅”工程的重要支撐。“我們就是走出了‘名企出名廚,名廚帶名徒,名徒聯名企,名徒成名廚’的培育模式,才成功從‘煤礦村’變成‘名廚村’。”廣東省梅州市玉水村黨支部書記郭國青説,目前,該村從事廚師行業的有356人,年薪20萬元以上的廚師超百人。

“要實現高品質發展,必須大力提升人才供給品質。”廣東省粵東技師學院黨委書記黃志説,該學院粵菜師傅專業累計培養全日制粵菜師傅5000多名,目前粵菜師傅等相關專業擁有在校生1800多名,居廣東全省培養粵菜師傅專業人才各類技工院校首位。

目前,廣東已有184所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設粵菜相關專業,在校生達6.8萬人,“粵菜師傅”多層次評價體系逐步構建。接下來,廣東將分類分層編制“粵菜師傅”初級、中級、高級課程教材,開發“粵菜師傅”線上遠端培訓課件;運用現代學徒制等模式推動校企合作培養;加快健全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相結合的“粵菜師傅”評價體系。

帶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富起來的玉水村已經在尋求新的發展路子。“我們在積極探索‘粵菜師傅+鄉村旅遊’模式,建設集廚師培訓基地、客家民宿、特色餐廳等為一體的特色鄉村遊。”郭國青説。

這樣的融合發展也得到了協會和企業的大力響應。廣東烹飪協會會長余立富介紹:“借助協會創造農戶與餐飲經營者交流機會,可幫助‘粵菜師傅’與餐飲企業共同成長。”

廣州酒家集團總經理趙利平告訴記者,集團以脫貧地區的皂角米、刺梨等特色農産品作為主要原材料,研發菜式和食品近百款推向市場,助力鄉村振興。

為加快“粵菜師傅”工程帶動種養加工、粵菜餐飲、美食文旅等一、二、三産業深度融合發展,廣東明確發展“粵菜師傅+特色農業”産業,推出一批叫得響、品質高的原生態綠色有機食材;創新“粵菜師傅+鄉村旅遊”模式,將“粵菜師傅”工程列為全域旅遊的重要內容,逐步推動粵菜上中下游産業融合發展。(記者/肖文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