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13個領先科創項目落戶澳大華發聯合實驗室

發佈時間:2021-03-29 13:57:08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沈夢怡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加快建設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 13個領先科創項目落戶澳大華發聯合實驗室

“通過高性能儀器研製和人工智慧演算法優化,未來三年,人像識別準確率將從86%提高到99%。”澳門大學電腦及資訊科學系原講座教授、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發中心主任唐遠炎向記者介紹了其正在推進的智慧物聯項目。

日前,經過層層篩選,包括該項目在內的13個來自澳門大學的科創項目,集體入駐澳門大學—華發集團聯合實驗室,將在廣東珠海開展應用試驗,並探索産業化可能,助推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和珠海産業轉型升級。

“聯合實驗室是澳門高校與珠海、與大灣區、與內地企業全方位合作的最有實質性的一個項目。”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實驗室的推進對於澳門産業多元發展、珠澳深度合作以及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企校攜手

五年內,華發集團將累計投入3億元,其中2億元用於實驗室建設和應用轉化,1億元作為風險投資金用於項目的産業化

澳門大學—華發集團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是珠澳兩地促進大灣區科技創新要素資源流動的一個探索。

2019年10月,澳門大學與華發集團簽訂協議,攜手組建聯合實驗室,依託澳門大學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優勢學科院所的研究力量,以及華發集團的産業和資本優勢,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産業孵化和培育、智慧財産權與科研成果轉讓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根據協議,五年內,華發集團將累計投入3億元,其中2億元用於實驗室建設和應用轉化,1億元作為風險投資金用於項目的産業化。

“科研技術從應用研究到走向市場之間,存在一個小試、中試階段,這個期間投資大、週期長、風險高,是科技成果轉化最為艱難的階段,很多科技創新成果就‘躺’在了這一關。”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副院長李冬孚對記者表示,澳大華發聯合實驗室,採用投資關口前移、孵化服務前移的全鏈條服務模式,有望切實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走向産業化的“最後一公里”。

2020年8月,實驗室開始面向澳大師生徵集首批入駐項目。“報名非常踴躍。”李冬孚説,經澳門大學內部評審,31個項目通過初選。

2021年1月,來自廣深珠三地的學術、行業、投資專家以技術領先性、團隊綜合實力、産業化就緒度、商業化前景以及與珠澳産業契合度等5方面指標綜合評判,最終確定13個優質項目入庫,涉及生物醫藥、智慧城市、微電子及先進製造三大産業。

其中,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賈艷偉申報的“基於數字微流控技術的攜帶型藥物篩選平臺”項目,位列微電子及先進製造類第一名。

據介紹,該技術主要用於癌症治療藥物的適應性測試,其研究成果已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Nature》附屬的《微系統與奈米工程》發表。

關鍵詞

落地轉化

今年珠海還將積極推進與澳門相關機構共同成立産學研科技創新聯盟,積極對接深圳、廣州高端創新資源

聯合實驗室背後,是珠澳協同創新,融入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一盤大棋。

目前,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有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均已在珠海橫琴設立分部。澳門大學在橫琴設立的大灣區首個産學研示範基地——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開設5個研發中心和1個商務培訓中心,共獲得政府科技項目資助74項。

按計劃,澳門科技大學還將設立珠海校區,擬落戶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將開設相關學科研究生層次(碩士及博士)的學位課程,共同推進珠澳高等教育融合發展和政産學研用合作。

“我們將加速促進港澳高端科技資源在珠海落地轉化,攜手澳門積極爭取國家重大戰略科技資源落戶橫琴,全面提升澳珠一極的科技綜合實力。”珠海市科技創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珠海在2021年還將積極推進與澳門相關機構共同成立産學研科技創新聯盟,積極對接深圳、廣州高端創新資源,引導高端人才、資金和技術等優勢資源向珠澳極點轉移轉化,加快建設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記者/沈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