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産業鏈

廣東省累計超1.5萬家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發佈時間:2021-03-22 11:40:27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彭琳、王彪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全省累計超1.5萬家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上雲 廣東製造 數字賦能

廣東佛山順德北滘馬龍工業區,美的微波爐工廠柔性自動化車間,20多款型號産品零切換共線生産。憑藉智慧化優勢,日前美的微波爐工廠入選世界經濟論壇2021“燈塔工廠”。

不久前,工信部發佈了15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簡稱“雙跨平臺”)。廣東共有四家平臺企業入選,數量仍保持全國第一。

作為製造強省,廣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加快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電子資訊産業營業收入超4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降本提質增效。

“每一輪科技革命都會引領製造業整體競爭力的提升,廣東製造業發展到了智慧化數字化階段”,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向曉梅接受採訪時表示,廣東製造業及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正當時,將成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持久動力。

上線用雲

50萬家企業降本提質增效

在TCL智慧化的生産車間,全球製造網路佈局實現自動排産、智慧生産及出貨,從生産到出貨週期縮短5天。TCL數字化轉型中心總經理施衛國表示,“數字化轉型帶動製造端提質增效,2020年4K超高清液晶電視的産量達到1700萬台”。

數字化轉型,成為當前製造企業的必答題。

2021年再次入選“燈塔工廠”的美的集團,其微波爐工廠結合5G、AI、工業網際網路等技術,實現了研發、製造、採購等全産業鏈數字化,産品品質指標提升了15%,訂單交付期縮短了53%。在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看來,美的通過數據驅動來進行更加科學、實時、準確的決策。

不僅僅是龍頭企業,一大批中小企業“上雲上平臺”,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新技術數字化轉型。

佛山高力威機械有限公司轉型智慧化製造,成為玻璃深加工機械設備製造以及智慧工廠技術整合服務商。通過機器替代人力,節約生産用人70%以上。數字化管理使直接材料損耗下降2-5%。“數字化工廠實現從製造生産、品質管控到售後發貨等資訊化整合,查詢追溯效率提高500%以上”,總經理陸思遠説。

截至目前,廣東全省累計推動超過1.5萬家工業企業運用工業網際網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50萬家企業“上線用雲”降本提質增效。

這背後,離不開廣東前瞻的頂層設計和創新的路徑探索。

2018年,廣東率先出臺《深化網際網路+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全面部署推進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發展,被工信部授予首批2個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區之一。

具體轉型路徑怎麼走?廣東一方面聚焦大型骨幹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建設“燈塔式”標桿示範項目;另一方面推動中小型工業企業廣泛“上雲上平臺”,按照“企業出一點、平臺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原則支援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龍頭領軍企業和標桿示範項目的帶動下,中小企業積極響應,廣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速換擋,駛入快車道。

集群智連

雙跨平臺助推産業鏈數字化

工業4.0時代的競爭,從企業之間變成産業鏈乃至産業集群之間的競爭。産業集群如何數字化?雙跨平臺起到了關鍵作用。

在華星光電深圳光明區工廠,面板生産線晝夜不息,各種機械手臂自動運轉。這條面積相當於12個足球場大的生産線上鮮少見到人。一旦出現品質缺陷,5秒之內就被AI識別。以上的場景,正是華星光電與騰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的AI判片。

目前,華為、富士康、樹根互聯、騰訊4家粵企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數量全國第一,成為支撐全産業鏈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力量。

樹根互聯旗下的根雲“透明工廠”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建立工廠實時運營的動態數字雙胞胎,依據動態數據進行全面的數字化精益製造。數據準確率提升到95%以上、生産效率提升10-20%、産品品質提升10-30%。

越來越多産業集群借助“雙跨平臺”融入數字化浪潮:華為推動70多家集群企業開展了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富士康涵蓋電子資訊、輕工、裝備等多個行業;樹根互聯平臺研發的“根雲”平臺,串聯個性定制、柔性生産等多個生産環節;騰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服務企業用戶30萬家,連接設備231萬台套……

産業集群數字化,是廣東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生動注腳。

為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發展,2019年以來廣東開展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目前已在廣州花都獅嶺箱包皮具、東莞松山湖電子資訊等16個産業集群開展試點。

“廣東推動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擁有夯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出臺了政策,指明瞭方向”,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CEO賀東東這樣説。

2020年《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産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的意見》印發,明確提出,到2025年廣東要培育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先進産業集群。

廣東省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廣東將重點在電子資訊等戰略性産業集群推動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廣泛應用,對集群上下游企業實施標準統一的數字化改造。

生態共建

“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園區試點提速

湛江鋼鐵管控中心,大螢幕上展示高爐、碼頭運輸帶等設備的運轉情況,工作人員遠端操作機械臂可實現“一鍵煉鋼”,效率提升達48%。這正得益於湛江鋼鐵所在的“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園區試點提速。

2020年5月,《廣東省“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園區試點方案(2020-2022年)》公佈了首批八個“5G+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示範園區,分佈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以及湛江六個城市。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的龐大工程,包含了基礎建設、各類企業、産業集群以及服務商等等。

“廣東要實現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構建完善成熟的生態體系尤為重要。”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張國軍認為,需要系統性全盤考慮數字經濟如何賦能廣東製造業,兩者有機結合。

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石,近年來廣東5G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速。

2018年在全國率先開通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已建成30個行業/區域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截至2020年,廣東省新建5G基站8.7萬座,累計建成5G基站12.4萬座,數量全國第一。

生態體系中如何發揮廣東製造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廣東首創“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已有370多家優秀服務商入池,吸引了樹根互聯、阿裏雲工業網際網路等總部入駐。未來廣東將持續擴大工業網際網路産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培育一批5G+工業網際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商。

“廣東推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把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形成系統化來搭建生態,更加強化了産業鏈和供應鏈的韌性”,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如是説。

在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廣東聚焦戰略性産業集群培育,加快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助推廣東製造邁向全球産業價值鏈的中高端。(記者/彭琳、王彪 實習生/徐嘉琳、隋明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