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交通

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提速

發佈時間:2021-03-22 13:29:35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黃浩博  |  責任編輯:

珠江西岸新添樞紐機場,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建設按下加速鍵。

日前,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批復,同意將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更合北場址作為廣東省佛山新機場的推薦場址。這也意味著該機場建設從規劃階段全面進入預可研階段,未來將填補珠西地區缺乏樞紐型機場的空白。

佛山新機場即《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規劃建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其規劃前身為“廣州第二機場”,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的重要部分,佛山新機場將承擔珠三角西部樞紐機場的重要功能,與廣州白雲機場共同打造國際航空樞紐。

據佛山市市長朱偉透露,佛山新機場將力爭2021年底前實現先行工程動工,2022年底前實現機場建設全面動工。

加速共建“世界級機場群”

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並稱世界四大灣區。

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離不開世界級機場群的支撐。數據顯示,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GDP總量與紐約灣區相當。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旅客吞吐量實現從2008年1.1億人次增加至2.23億人次,規模與增速領先全球其他灣區機場群。此外,粵港澳大灣區人口總量和土地面積遠高於世界其他灣區,但目前每人平均航空出行次數依然較低,這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航空市場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截至2019年底,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建成運營共17座4F級機場,其中三座位於粵港澳大灣區。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預測,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客貨運需求量將分別達到3.87億人次、2000萬噸。面對日益增長的航空需求,加快機場群建設成為支撐大灣區經濟規模的高速增長、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區域交通結構的完善提升的關鍵因素。

“大灣區經濟基礎很好,經濟體量的支撐再加上航空連接的放大,會催生出更大的經濟潛力,進一步給航空發展提供動力,這就會進入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中國區副總裁于佔福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也提出要建設世界級機場群,鞏固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航空管理培訓中心功能,提升廣州和深圳機場國際樞紐競爭力,增強澳門、珠海等機場功能,推進大灣區機場錯位發展和良性互動。

然而目前,大灣區九成左右的運量集中在現有廣州、香港、深圳三個千萬級機場,珠江西岸的佛山、肇慶、雲浮、陽江、江門等城市居民航空出行主要依賴廣州白雲機場,而上述機場基礎設施均不同程度面臨飽和或超負荷運作問題,缺乏樞紐型機場成為影響粵西地區居民出行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因。

因此,《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重點打造“5+4”骨幹機場,即珠三角地區打造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三角樞紐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機場5大機場,粵東西北打造揭陽潮汕機場、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韶關機場4個機場。

實際上,珠江西岸蘊藏著巨大的航空出行需求。作為全國第17個、全省第3個經濟總量超萬億城市,佛山地區生産總值從2015年的8107.6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10816.47億元,年均增長6.1%。而且佛山、江門、中山、肇慶、雲浮、陽江六市常住人口已接近2600萬人,GDP總量超過2萬億元。

填補粵西地區缺乏樞紐型機場的空白可謂迫在眉睫。對此,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周順波認為,佛山新機場的建設首先可以解決粵西地區居民出行問題,提升粵西地區貨物運輸的通達性,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效率。其次,這也符合佛山作為萬億級城市經濟發展的需求,進而帶動珠江三角洲西岸經濟帶發展。

佛山新機場的樞紐功能從其選址也能看出,更合北場址位於佛山市西部,場址距離佛山市中心城區56km,距離江門、中山、肇慶及雲浮也均在75公里之內,真正實現北接肇慶,南鄰江門,西連雲浮,進而輻射陽江茂名。

“佛山新機場的建設對於大灣區機場群建設是一個重要完善和補充,同時能夠豐富大灣區空域資源,改善地面基礎設施緊張局面,緩解目前樞紐機場的空運壓力。”周順波表示。

根據規劃,佛山新機場近期擬建設一組兩條遠距平行跑道,遠期預留第三條跑道的建設條件,2035年預測客流量為3000萬人次,2050年預測客流量為6000萬人次以上,這也意味著新機場建成後有望成為廣東第三大機場。

世界級機場群的藍圖正在繪就。目前,廣州白雲機場三號航廈和第四、五跑道加快建設;香港機場正積極推進三跑道系統建設;深圳機場正全面推進衛星廳、三跑道等新一輪擴建工程;澳門機場填海建設方案及擴建工程環評工作有序開展;珠海機場改擴建工程也在加快推進。

據《民航局關於支援粵港澳大灣區民航協同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基本建成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大灣區民航整體規模、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國際領先。

“相較于其他灣區的機場群,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在硬體設施上已經超過他們,但要打造世界級的交通樞紐,還需要各大機場進一步提高相互之間的連通性,以及提高各自的服務水準和服務效率,同時在保持相對競爭的格局下,進一步找準自身定位強化分工合作。”周順波指出。

臨空經濟促進産業鏈升級

“希望佛山抓住新機場建設帶來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做好産業升級和産業配套工作,提前謀劃臨空經濟産業。”佛山市高明恒威製衣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岑潤洪對佛山新機場帶來機遇充滿期待,他認為,佛山應高標準規劃建設臨空經濟區,匯聚國際、國內高端發展要素,強化産業集聚和創新能力,放大自身的區位和産業優勢。

作為生産和商業活動重要節點,以樞紐機場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先例並不少見。包括阿姆斯特丹、芝加哥、孟菲斯,以及我國的上海浦東、成都雙流、鄭州航空港、西安空港新城,這些城市和地區的發展都受益於臨空經濟的帶動。

佛山新機場臨空經濟區早在2017年便開始謀劃建設。按照規劃,“十四五”期間,佛山高明將以新興産業資源集聚為依託,推動新一代汽車、智慧消費電子、新材料、新能源、共用服務與外包五大樞紐型新興産業,促進智慧裝備、休閒旅遊、現代農業、精細化工四大創新優勢産業,打造佛山高品質發展的新引擎。

“佛山新機場臨空經濟的發展要從機場的差異化定位、從地區的産業基礎兩方面去考量,臨空産業的頂層設計要與機場建設同步規劃。”中國民航大學臨空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周順波也表示,佛山臨空經濟發展要結合自身産業實際,著眼于市場需求,在前期應將自身建設與大灣區乃至全國航空運輸網路進行聯動,找到自己的立足點,構建覆蓋廣佛肇、輻射珠江西岸、粵西和部分桂東地區的航空服務網路,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如今,機場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運送客貨的週轉場所,而是全球製造、商貿、金融等領域的重要節點,以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

“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外向型’是大灣區産業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這對於發展臨空經濟特別重要。”曹允春表示。

以白雲機場為例,作為我國三大航空樞紐之一,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快速發展,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提升帶來的全球高端資源正在廣州加速集聚。

數據顯示,2020年2020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4376.8萬人次,超越美國亞特蘭大機場成為2020年全球客流量第一的機場;機場綜保區進出口總額223.74億元,同比增長29.1%;跨境電商業務量累計驗放電子清單約1.3億票、貨值約3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2%和119.8%,已連續7年位居全國空港首位。

據介紹,目前廣州空港經濟區已形成飛機維修製造、跨境電商、航空物流、航空總部商務、通用航空、飛機租賃六大臨空産業為支撐,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創新融合的多元化發展格局。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的一項調查研究表明,白雲機場對廣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有明顯的帶動作用。白雲機場業務發展對廣州市産業經濟的投入産出比達到1:9.7。每增加100萬人次旅客吞吐量,可拉動廣州市GDP約30億元,為廣州市新增2800個間接就業機會。

如今,航空貨運物流服務能力正在成為提升國際供應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曹允春認為不同於公路和鐵路運輸,航空樞紐是作為連接世界的出入口,同時,臨空産業往往具有輕薄小、高附加值等高端經濟特點,這對於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作用。

2020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努力穩定供應鏈。近日,中共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規劃中再次指出“補齊供應鏈短板”。

“如今,航空樞紐已成為國內大迴圈的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的戰略連結點,臨空經濟將成為我國新發展格局中最具活力的增長空間。”曹允春表示。(記者/黃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