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健康

首批“灣區版”重疾險相繼面世

發佈時間:2021-03-11 09:33:48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張艷  |  責任編輯:

原標題:首批“灣區版”重疾險相繼面世 面向常住居民銷售 具備“跨境”功能 費率便宜10%至15%

近日,記者從廣東銀保監局獲悉,首批粵港澳大灣區重疾險已相繼面世,截至目前,橫琴人壽、太平洋壽險、人保財險、太平人壽和新華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積極推出相關産品,為灣區居民投保帶來便利。

“灣區版”重疾險産品通常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發病種提供更高的保額,不僅保障針對性更強,還具備“全國版”重疾險産品所不具備的“跨境”功能,費率則便宜10%至15%,目前暫時面向大灣區常住居民銷售,包括廣東省外戶籍居民和港澳居民,只需在大灣區工作、生活,且符合年齡、健康要求均可投保。

在政策推動下,重疾險、醫療險等跨境保險在大灣區遍地開花,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設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專家認為,這一系列的舉措正讓大灣區保險業加速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為打造“健康灣區”提供保險動力。

區域高發疾病賠付多

“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生活、學習的港澳居民越來越多,能夠享受到跨境保險,讓我感覺融合更進一步了。”與橫琴人壽簽下粵港澳大灣區重疾險全國首單的香港居民張煬表示,他長期在內地工作和生活,對跨境保險有著剛性需求。

事實上,跨境功能是“灣區版”重疾險的重要特色。“無論被保險人在內地還是在港澳地區,只需要我們公司認可醫院的專科醫生和香港、澳門地區註冊的專科醫生確診疾病,滿足合同約定的條件,就可獲得賠付。”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産品開發部總經理馬峰介紹。

在保障方面,“灣區版”重疾險針對區域高發疾病提供了更高保額。以新華保險的“粵港澳大灣區多倍重大疾病保險”産品為例,針對口腔惡性腫瘤、鼻咽惡性腫瘤和嚴重登革熱三項大灣區高發疾病額外給付50%基本保額;人保財險推出的“粵享安康”則對鼻咽癌、食道癌、結直腸癌、急重症肝炎、淋巴瘤等8種大灣區高發特定疾病給予雙倍保額賠付。

與“全國版”重疾險相比,“灣區版”的保費更加便宜。“大灣區居民的整體重疾發生率數值均低於全國平均水準,低10%至20%,從這個角度説,發病率低則健康水準高,保費也會相應降低。”太平洋壽險總公司精算部資深經理夏小鷗表示。

去年以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中國醫師協會牽頭針對粵港澳大灣區指定了全國首張區域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身保險産品有關工作的通知》,為大灣區專屬重疾險的創新推出埋下了伏筆。

加快構建特色保險産品體系

“這款灣區重疾險産品,從開發設計到審批備案再到推向市場,環環相扣,是我們所有産品裏面速度最快的。”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彭軍介紹,前所未有的速度得益於監管層和公司管理層的重視,未來將繼續加大粵港澳大灣區專屬産品的創新力度,包括積極參與灣區城市的重特大疾病補充醫療保險等政策性項目,發揮保險“社會穩定器”的作用。

據了解,廣東銀保監局持續推動保險業主動融入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國家發展戰略,印發了多份金融支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相關文件,引導轄區金融機構通過加大各類金融産品的創新力度,加快構建大灣區特色保險産品體系,豐富多樣化跨境金融産品供給。

除重疾險外,跨境醫療險也是創新的熱門險種,中國人壽已推出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醫療保險産品,保障覆蓋範圍為粵港澳大灣區常住居民,指定的醫療機構覆蓋北、上、廣、港、澳五地,不僅可以選擇優質醫療資源集中的北京市、上海市、廣東省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還可選擇入境澳地區指定的24家醫療機構接受治療,一舉打通了三地的醫療資源。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保險行業的創新熱土,還是保險資金的投資高地。截至2020年三季度,保險資金在廣東省累計投資餘額11122.88億元,同比增長14.05%,積極佈局廣東“兩新一重”領域,投資城市更新、新基建等領域資産,支援大灣區內産業集群的技術升級、産品迭代及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投資重大工程,參與廣東能源、水利、地鐵、港口、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南方日報記者/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