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産業鏈

廣東引力:邁向全球新興産業投資高地

發佈時間:2021-03-11 09:33:48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昌道​勵、王彪  |  責任編輯: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以廣東為中心,覆蓋全國及亞太地區、乃至全球市場的集大飛機的設計、研發和生産為一體的航空高端産業集群,實現産業彎道超車。”3月2日,“十四五”期間廣東省與跨國企業合作發展座談會暨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活動在廣州舉行,AMAC宇航集團董事、AMAC亞太區總裁教偉看好廣東的發展前景。

3月2日,廣東迎來“十四五”開局的首批跨國企業簽約項目,37個合作意向協議總投資額超過3000億元。投資來源地包括歐美、日韓、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地域遍及廣東全省“一核一帶一區”,行業涵蓋綠色石化、新能源汽車、新一代電子資訊、現代農業與食品、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前沿新材料等廣東戰略性産業集群。

“中國不僅是生産的中心,同時也正在成為世界消費的中心。”暨南大學投資諮詢研究中心主任劉金山認為,擁有成熟産業體系的廣東,正在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這吸引跨國企業改變在廣東佈局的方式,不僅在廣東投資建設生産車間,而且將更多的研發中心、區域總部等也放在廣東,通過最大限度貼近世界級的消費市場,提升在全球的競爭力。

産業“強鏈”▶▷市場前景吸引關鍵環節聚集

我國航空産業在發動機研發、軟體設計、機用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短板,特別是廣東在這一領域産業基礎薄弱。而依託AMAC宇航集團世界領先的飛機設計、製造、改裝、翻新與維修技術資源,其項目的落戶,有助於廣東形成完整産業鏈。

“我們對中國和亞太地區航空市場發展前景持續看好、充滿信心。”教偉説,集團計劃在廣東省投資設立中國總部及華南飛機生産維修基地,建成後預計可吸引國內外高端技術人才超4000人,屆時將以廣東為基地輻射整個亞太市場,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和提升樞紐功能助力。

“外商投資廣東已經發生結構性變化,從勞動密集型産業主導轉變為資本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為主,從單純的出口導向轉向出口和國內市場兼顧。”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萬陸認為,這反映廣東經濟的比較優勢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是廣東經濟結構調整的縮影。

AMAC宇航集團擬在廣東建設總部運營基地、生産基地、維修基地以及周邊商業配套,主要包含飛機加改裝機庫、飛機艙內設備和配件生産中心、大型研發中心、大型配件中心、大型數據中心、線上服務中心、呼叫服務中心等。

除了航空産業外,廣東的汽車産業也迎來強將“加盟”。

作為全球氫能技術的領軍者,當天在廣州開發區動工的現代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鏈項目,也備受業界關注。這不僅是現代汽車集團設立的首個海外氫燃料電池生産基地及銷售法人公司,也是國際汽車廠商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氫燃料電池系統生産工廠。

“目前,廣東市場佔據了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普及量的38%,今後也將成為中國氫能産業發展的重要區域。”座談會上,現代汽車集團(中國)總裁、社長李光國説,從全國來看,經濟大省廣東在培育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廣東是國內主要汽車生産基地之一,2019年新能源汽車産量15.59萬輛,佔全國産量的13.1%,在氫燃料電池電堆等研發製造方面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2020年印發的《廣東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發展示範區,建立自主可控、技術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鏈。

現代汽車集團的“加盟”,也將助力廣東氫能産業鏈的完善和發展。

創新攜手▶▷瞄準新興領域最前沿

在廣州生物島,阿斯利康中國南部總部大樓正在進行最後的內部裝修,預計2021年內就能投入運營。“我們將助力廣州加速打造生物醫藥産業高地,幫助其躋身國內生物乃至世界生物第一梯隊。”據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説。

王磊介紹,該總部將承擔粵港澳大灣區的藥品銷售、研發、運營管理、創新孵化等區域總部職能,還將聚焦腫瘤領域和慢病領域,開展生物醫藥研發及精準診斷。

“‘十四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將持續優化,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既是投資的重要領域,也是未來市場銷售的熱點。”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表示,這些跨國公司在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力投資,也可以為其開拓中國市場奠定很好的機遇。

展望未來,王磊建議,整合廣東全省醫藥産業資源,推動廣東醫藥産業抱團“走出去”,“廣東已涌現了一批國內知名的醫藥企業,但在國際市場影響力還不大,希望內外資企業強強合作,利用外資企業在海外的市場渠道和影響力,把廣東優質醫藥産品和項目推向海外。”

這樣中外企業合作的場景,已經在廣東石化領域上演。如今,更多外資項目正向著石化産業中高端延伸。

在湛江東海島,繼埃克森美孚、巴斯夫等世界級石化巨頭紛紛落子後,又迎來與之相配套的世界級氣體項目落戶,世界500強企業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就是最新的參與者。

“液化空氣在全球石化生産基地的豐富經驗,可以為湛江東海島的企業帶來安全、可靠的工業氣體生産。我們相信,氫能可以為中國、特別是廣東省的清潔能源轉型發揮關鍵作用。”液化空氣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柏昊天説。

梳理本次簽約的項目可以看到,不少項目都在原來的基礎上增資擴産,不斷增強廣東本土的産業鏈,推動全球技術、資金、人才源源不斷地匯聚廣東。

在廣州增城開發區,康寧公司投資建設的10.5代液晶顯示玻璃生産線已于2020年順利點爐投産。這是富士康落戶增城後,帶來的又一家周邊供應企業。“未來將根據客戶和市場的實際需求考慮逐步擴大産能,促進廣東超高清視頻顯示産業集群發展。”康寧大中華區總裁兼總經理李放説,將不斷引入新的創新技術和工藝,助力廣東創新驅動發展。

“廣東一直是沃爾瑪在國內發展的重點,目前沃爾瑪約四分之一的門店都在廣東。”沃爾瑪中國區首席公司事務官董玉國説,“十四五”期間是沃爾瑪發展的機遇,我們未來的新投入側重高品質創新和民生保障,包括開新店、提升現代的店面管理等,希望能夠給民生保障提供更多的支援。

總部集聚▶▷強化大灣區樞紐功能

正大集團海外未來總部項目、AMAC中國總部及華南飛機生産維修基地項目、開市客龍華超級商業中心總部項目、立邦創新研發中心和運營總部項目、宜家供應鏈華南區貿易中心項目、阿斯利康南部總部項目、開域國際總部項目……

本次簽約的跨國企業項目中,“總部”兩個字成為關鍵詞。不少跨國企業都將全球總部、區域總部、研發總部等設置在廣東,甚至從其他境外地區遷移到廣東。

比如,正大集團就計劃將其海外總部設置在深圳,項目包括正大全球金融投資總部、諾貝爾科技園(實驗室)、科技研發與創新孵化中心、研發成果轉化中心、高端人才公寓、高端人才培訓中心、世界水準的購物中心、高端精品酒店、全球農業科技博物館和屋頂未來農場等。

“中國的産業發展迅猛,尤其是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得不錯,有的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準。”正大集團副總裁李聞海認為,海外華商到中國經濟特區等地投資發展,要把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産品等,通過合作的方式引進中國,攜手共進。

跨國企業總部集聚廣東,一方面是看重廣東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將繼續強化廣東的樞紐功能,更好地融入全球産業鏈。

金鷹集團旗下公司亞太森博總經理洪慶隆認為,廣東作為國內製造大省,製造能力強,周邊市場需求大、輻射能力強。這些區域優勢可以轉化為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對企業有著極其重要的幫助。“我們想將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大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大在廣東投資力度,與時代共進步。”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在經濟發展、引進外資、融入全球産業鏈等方面都處於國內前沿”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曲建表示,此次大批知名跨國集團企業與廣東集體簽約,充分展示廣東在“十四五”期間堅持對外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不僅將給廣東帶來一批優質産業項目,也將為廣東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構建並完善現代經濟體系,以及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奠定堅實基礎。(記者/昌道勵、王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