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深圳將與香港製定聯合“政策包” 赴海外招才引智

發佈時間:2021-02-25 10:18:32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王帆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一流灣區】深圳將與香港製定聯合“政策包” 赴海外招才引智

繼2020年之後,深圳再度制定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年度工作要點。

2月20日,深圳召開了牛年“開年第一會”——深圳市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同時還套開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深圳市委深改委會議和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會議。

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022年將是大灣區完成第一階段目標的時間點。對於深圳而言,一方面,既要發揮和增強其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另一方面,深圳自身亦有短板,需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借力與謀求合作。

根據上述會議審議通過的《深圳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2021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不少方面涉及了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協同創新共同體、深化與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等,其中還專門提及,深圳將與香港共同到境外招才引智。

與香港聯合“全球攬才”

在構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協同創新共同體方面,《工作要點》提出:深化與港澳高校科研成果轉化合作;加強與香港在生物醫療科研領域的合作,探索深港臨床試驗合作機制;與香港合作制定聯合“政策包”,共同到境外招才引智等。

關於深港聯合攬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20年的一次採訪中透露,正研究從多方面採取措施,加快推進與深圳和大灣區的創科協同發展,其中一項是正在與深圳商議推出“聯合政策包”,吸引海外華人回流香港、深圳。同時,特區政府希望借提供教席、資源支援,吸納海外學者,讓他們可帶著課題和研究生回來做研究。

對於這一“聯合政策包”計劃,深圳此次官方確認了將作為2021年的工作要點。

據悉,深圳新一輪的人才政策有望近期出臺實施。深圳市人才工作局的消息顯示,此輪人才政策將堅定不移地推動人才工作對外開放,更加注重與國際接軌,打造全球智匯政策的深圳樣本,為深圳“雙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與香港聯合到境外招才引智有望成為深圳新人才政策的一部分。

深圳社科院巡視員陳少兵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一步,深圳要打造全球標桿城市,面向全球廣招賢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從更具體的角度來看,深圳當前正處在一個創新産業、高等教育、基礎研究等齊頭並進的大發展時期,人工智慧、新材料、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領域,需要大量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尖端人才。而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的城市,因為法治環境、教育、醫療等配套,對於招攬國際人才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使得深港具備了合作基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有深圳製造企業精密儀器等方面的外籍專家,實際工作地點在深圳,但定居在香港。疫情期間,因為來往不暢,這些企業及專家都一定程度受到了影響。

當然,深港之間聯合招才還將有更多元、深層次的形式,並且有望達成更大的效果。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值得期待的是,深港接下來是否可能成為未來科創人才的一個集聚中心。一方面,科研人才的創新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護,另一方面,研發能夠實現快速的産業化,把香港、深圳各自能做的事結合起來。

深化與港澳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座城市而言,深化與港澳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是一項長期任務。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此前從深圳市委大灣區辦了解到,這也是深圳當前任務的重中之重。

此次深港聯合攬才,既是深圳與港澳在規則銜接上的探索,同時背後也需要有規則銜接作為保障。

以高端人才的個稅為例,高稅率在一定程度上對國際人才有擠出效應。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現在回來了很多人才,這是很重要的。但是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相對較高。

粵港澳大灣區近兩年已經在探索境外高端人才享受個稅優惠,深圳則在2020年具體落實,在深工作的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可獲得上一年度的個稅補貼,假設某境外高端人士2019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經補貼之後,最終的實際繳納個稅為15萬元。

香港的一位政策研究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要保證僱員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是一樣的,過去深圳的僱主比香港的僱主要付出更高昂的成本,而有了個稅補貼,相當於為深圳的僱主緩解了一些壓力。

深圳一所合作辦學高校人士向記者表示,從他經歷的引進海外教授個案來看,除了薪資、個稅等,深港兩地交流的進一步便利化,以及居留權等方面的待遇,對於高端人才同樣有著很大的吸引力,當然這有待更詳細的制度安排。

關於深化與港澳的規則銜接與機制對接,此次《工作要點》從市場一體化、跨境通關便利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就業、教育和醫療合作等方面,研究提出一批與港澳深化合作的務實舉措,做大做深做強“深港一極”,支援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其具體措施包括:推動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協同機制,推動港澳原産地産品可在大灣區內自由流通;推動更多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支援部分公務員和事業單位職位用於招錄港澳青年;爭取在深指定醫療機構先行使用臨床急需且已在香港註冊的國際前沿藥品和醫療器械等。

深圳市委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姜力琨曾表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引擎之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圳擁有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在港澳工作上有深厚的基礎和廣泛的交流合作渠道,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在與港澳規則銜接上不斷實踐探索,豐富“一國兩制”事業新實踐。(記者/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