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松(圖片/蘇仕日)
原標題: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金子松:如琢如磨木雕人延續傳承工匠心
潮州古城內,在西湖旁中山路上的一家木雕工作室裏,五六個學徒正全神貫注在手中的木雕,面前放著大大小小數十把工具刀。“注意連貫性,往下一帶,就會很流暢很好看,這個字也就活了。”金子松走到年輕學徒前細心指導。
金子松今年65歲,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木雕省級傳承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示範保護基地負責人。1973年,他考入潮州市工藝美術培訓班,隨後進入二輕金漆木雕廠當藝徒,血氣方剛的年紀拿起刻刀,守在木頭前,這一刻就是48年。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詩經》,指君子的自我修養需不斷探討、打磨、研究。潮州木雕在明清達到鼎盛,珠玉在前,許多木雕手藝人停留在復刻前人作品中。但對於金子松,以如琢如磨的心態做木雕,是習慣使然,亦是畢生所求。
2009年,他突破傳統木雕最大挂屏尺寸,創作出290×80cm的《群仙賀壽》,獲得2010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2016年,應廣東粵劇藝術博物館工程要求,金子松創新鏤通雙面多層次刀法,完成《群仙賀壽》雙面通雕屏座。
突破傳統木雕挂屏單面觀賞的限制,是通雕技藝上的首創。“這個工程沒有手藝可以參考,在做之前要把每個步驟想得非常細緻。如正反要怎麼排列怎麼雕,作品如何既保留潮州木雕的通透性,又兼顧承重功能;如何達到雙面欣賞的效果,又不完全對稱。”為了完成這件《群仙賀壽》,金子松與同事二人閉門苦雕一整年,每天一站就是8個多小時。
2018年,退休後的金子松在潮州中山路建立金麗木雕藝術研究所,供公眾免費參觀。《紅樓夢大觀園》《群仙賀壽》《三層蝦蟹簍》……100多件木雕精品陳列在168平方米的空間內。金子松説:“實實在在的作品才是手藝最直觀的展示,才能起到最好的宣傳效果。”
時光在行刀運鑿間過去,曾經的學徒成了老師傅,一批批後生又拿起刻刀。
從50歲開始,金子松每年都會招收一批新學徒,“每個徒弟都像我自己的孩子,來了就從素描、白描和磨刀教起”。不管多忙,他每天都會抽出半小時指導徒弟。雖然傳統木雕工藝日漸式微,學習木雕技藝的人越來越少,但金子松説,每一批學徒中,總有一兩個是發自內心熱愛木雕,並能在不斷重復的雕刻中堅持下來。
“只要有恒心、有耐心、熱愛木雕,即使天分不足,只要他肯學,我都願意傾囊相授。”金子松帶出了兩位省級工藝美術師,他的弟子獲得包括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在內的多個獎項。
木雕不會再抽新枝,但光彩可重新煥發,匠心可延續傳承。“弟子有的自己帶徒弟,有的到廣州、惠州去開木雕工作室,只要他們能繼續在木雕行業裏,我就覺得教導是有收穫的。”金子松説。(記者/肖燕菁、蔡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