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文旅

端硯製作技藝傳承人程振良:以硯作絹,書寫人生

發佈時間:2021-02-20 09:49:13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鄧振烺  |  責任編輯:

廣東省肇慶市黃崗鎮西枕羚羊峽、斧柯山,北靠北嶺山。當地居民自宋代起憑藉地利,鑿石制硯,在嶺南一隅打造出“中國四大名硯之首”——端硯。

端硯以石質潤滑細膩、研墨細滑而馳名於世,是傳承中華文明的一大載體。2006年,端硯製作技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家族與硯,源起羚羊峽下

在一千餘年的歷程裏,端硯製作技藝一直以家族傳承為主。這種族內代代相傳的技藝被認為是品質和信譽的代表。肇慶黃崗的程氏家族以風格獨特的制硯技藝而聞名,在端硯行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參考價值。

據民國時期《高要縣誌》記載,程氏家族在清康熙年間定居黃崗。出於生計所迫,程氏先祖依靠臨近硯石産地的優勢,以制硯為生。在一代代的傳承中創造出獨有的家族特色——作品題材多為山川雲水、花鳥魚蟲、傳統故事和吉祥祈福;創作手法既來源於傳統制硯技法,也借鑒牙雕、木雕的雕刻鑿打技巧。被譽為端硯行業四大名家之一的程泗先生和被授予國家級非遺項目——端硯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的程文先生便是出自程氏家族。

程振良先生 盧健灝 攝

程振良先生,藝名程良,為程氏家族第十四代制硯傳人和市級端硯製作技藝傳承人,1972年出生於廣東省肇慶市黃崗鎮白石村。受家族熏陶,程振良從小就與端硯結下不解之緣。爺爺程泗注意到年幼的程振良經常雕刻小石塊玩兒,便親自教導他制硯口訣和關鍵雕刻刀法。十三歲時,他跟隨叔父程文開始系統化的學習傳統制硯技藝,受益匪淺。

程振良先生的榮譽證書 盧健灝 攝

求新求變,師古而不泥古

長大後的程振良一直秉承“因材施藝”的創作理念和變化多端的刀法技巧。他不僅擅長表現山水、人物、宗教等題材,而且精於以淺浮雕和線雕的手法雕刻雲紋和水紋。他創作的端硯品質優良,以“兼工帶寫”為特色,能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作品主題的神韻,獲得社會的認可。

端硯製作技藝除了雕刻還涉及囊匣配飾、銘文鐫刻、硯拓圖譜等工藝,以考驗從業人員在詩詞、書畫、裝裱、漆藝等方面的能力。為此,已工作多年的程振良重新參加高考,考取長江大學藝術設計專業,不斷開闊眼界和錘鍊技藝。“除了要學自己家族的傳統技藝,還要學其他派別和相關知識。想得到發展就要不斷去學習和積累,做到老就要學到老。”程振良這樣認為。制硯三十餘年,他一直專注于雕刻工藝的創新與發展。程振良在實踐中總結創作經驗和理論規律,在程氏家族的傳統刀法上獨創鋒背互用的“正反刀法”和逐步旋轉的“迴旋刀法”。在表現端硯製作步驟的《硯源硯》中,他運用恰當的刀法技藝,精雕細琢出從採石到制硯的每一個工序,圖案清晰可辨、栩栩如生。

“我不會拘束自己,所以會在硯石雕刻上不斷變化,不斷融入新元素和文化內涵。”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他以此為主題創作《水之韻·圓之夢》和《鳥巢硯》,別出心裁地用翠綠硯石表現水立方和鳥巢的形狀特徵,不僅讓現代建築在古樸的端硯上得到和諧重現,更契合了綠色奧運的宏觀命題。

《鳥巢硯》 盧健灝 攝

授業解惑,傳承制硯文化

談及培養學徒,程振良直言:“只要你肯學,我就會教。”面對市場對端硯的需求和求學者的求知欲,他積極傳播制硯技藝。除開始招收外姓人為徒,他還創辦“程振良硯藝工作室”,並與廣州大學、肇慶學院和廣東理工學院等高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用這樣的方式能夠更有利於技藝的傳承和傳承人的培養。”

程振良端硯文化藝術館一隅 盧健灝 攝

程振良舉辦技能比賽,讓學徒同臺競技,並設立獎勵機制,“雖然獎金不多,但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更專注于技能的提升,在相互比拼的同時共同進步。”據悉,他的學徒們在國家級、廣東省、肇慶市各類比賽中屢屢獲獎。

程振良端硯文化藝術館一隅 盧健灝 攝

為弘揚制硯文化,他積極參與各種展覽和宣講活動。“除每年前往北京參加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舉辦的展覽,參加博物館、展覽會的各項活動之外,我還會接受一些學校的邀請,為學生講解制硯技法,提高大家對於硯臺製作工藝的興趣。”“公益活動我也會參加。”2020年,他應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之邀前往深圳為有身體缺陷的學員們授課。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他指導學員們製作端硯和拓印。“這不僅是為身體條件不便的學生傳授謀生技能,也是對制硯技藝的宣傳和傳承。”他説道“我們要盡好這一輩的責任,不斷地把端硯製作技藝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給下一輩,讓他們在以後的空間發展。”(鄧振烺 攝影/盧健灝)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