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東教師接力培訓新疆伽師縣數千名教師

發佈時間:2021-02-19 09:02:31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閻鋒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一場特殊的雲端授課 廣東教師接力培訓新疆伽師縣數千名教師

佛山九小老師正在直播上課。受訪者供圖

這個春節假期,陳浩棠、林璋等佛山教師促成了一件特別有意義的事——廣東省“九市13校對口伽師縣師訓聯盟”培訓。

直擊當地教育領域的最大痛點,廣東老師們乘上“網際網路+”的翅膀接力聚力,將廣東名校、名師的經驗通過網際網路直接傳遞過去,演繹出新的“山海情”。

“第一次落地這樣的培訓,並且一個寒假把數千名老師培訓一遍,這在以前是不能想像的。我們做成了一直想做、又一直沒有落地的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伽師縣教育局負責教師培訓工作的楊秀輝説。

雲端相見▶▷

跨越六千多公里的幫扶

師訓聯盟從啟動到寒假的雲端開課,留給廣東老師們準備的時間很有限。參與授課的老師來自佛山九小、河源市連平縣第二小學、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鎮旗峰初級中學、肇慶市地質中學、嶺南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等多所學校。

1月24日,師訓聯盟著手線上培訓。作為廣東省“九市13校對口伽師縣師訓聯盟”後方的重要力量,佛山九小專門召開了動員會。校長羅秋霞講述了她2019年前往新疆伽師實地考察授課的經歷:“一所學校佔地可以達200畝,但他們缺的是在座各位的教學教研經驗。”

“在新疆,一個地區最好的建築就是學校,辦公室最先進的硬體設備也集中在校園裏。”楊秀輝坦言:“但是我們的老教師不用會電腦,兩三千位90後年輕教師沒有上課經驗。”

“圍繞著如何評語文課這個主題,我們語文教研組在一起進行了研究。希望將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帶給他們,幫助他們少走彎路。”佛山九小語文課題組魏莉蓉老師告訴記者,考慮到培訓對象大都是踏入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老師,從如何備課、寫好教案,到如何講好課,聽課聽什麼,再到如何評課,每個學科的教學教研環節都進行了精細分解。

在老師們看來,這個寒假的“雲端”師訓活動,不僅是為新疆當地教師培訓“專業化”出一份力,更是把系列寒假授課體驗作為全面檢閱自己、提升自己的好機會。“這是我20多年教學生涯中第一次網上直播培訓。”佛山九小教學骨幹梁瑞英寫道:“培訓是教的過程,也是學的過程。自己學得好,才能教得好。”

首次落地▶▷

為近3000教師打開“一扇窗”

楊秀輝告訴記者,伽師縣6600多平方公里土地上分佈著465所學校、有16萬名幼兒和在讀學生。這樣的學生和學校規模下,伽師縣全縣只有10100名老師。在少數民族地區加強普通話教育後,老教師普遍面臨語言障礙,新教師亟需培訓幫扶,傳統的“傳幫帶”教師培訓銜接不上,教育人才斷層嚴重。

“我們每年都會前往內地高校招聘2000名左右教師,現在留下了3000人,其中非師範類畢業生佔到2000人。”楊秀輝坦言,大量年輕教師離一名合格老師還有差距,當地教師隊伍的教學教研能力亟待系統性提升。

2018年8月,陳浩棠以廣東援疆駐伽師縣支教團團長的身份前往當地支教。作為與改革開放一同成長起來的南海人,陳浩棠2000年就擁有了第一台電腦。由於較早接觸網際網路,又有豐富的網站製作經驗,在佛山市南海區裏水高級中學任教後,他是學校的“電腦高手”,從2004年開始負責學校的資訊化教學研究工作。

在援疆期間,陳浩棠深刻認識到,“網際網路+教育幫扶”這個熱詞要真正落地,更多不是靠技術本身,相反,善用網路資源,充分凝聚和調動各方共識和積極性,探索可以實踐的路徑,更為現實和重要。

“可能是緣分到了吧!你想做、我想做,大家的力量就扭成了一股繩。”林浩棠説:“我們廣東援疆支教團的力量空前凝聚,大後方廣東九個地市的教育部門、各校的支援都相當給力。”

最終,他們選擇支教團13位管理骨幹對應的廣東學校先行先試,有點有面,廣東支教團後方的教育力量大範圍聯合、凝聚起來,廣東省“九市13校對口伽師縣師訓聯盟”這個概念應運而生,並快速落地。

渡人渡己▶▷

雲端扶智演繹新“山海情”

2020年年底,師訓聯盟啟動儀式後立刻做了第一期線下培訓,第二期、第三期培訓則依託網際網路在寒假期間展開,佛山、河源、肇慶等多個地市的骨幹教師們參與進來。

在積累了遠端授課培訓經驗後,佛山九小還參加了“文明佛山雲端扶智”項目,優秀教師們將錄製好的公開課放在雲端,面對全國所有貧困地區播出。

除了“網際網路+教研”服務平臺外,全方位提升受援地區教育軟實力,達成幫扶共識、探索落地路徑,成為支教老師這個寒假與後方聯動的重點。

佛山九小的骨幹教師林璋2020年2月前往新疆伽師縣幫扶助教,在當地擔任伽師縣三小校長,這所新辦學校成立只有一年半時間。回到佛山過年的這個寒假,他一直在為兩地的資源連結而奔走。

林璋説,隨著中央和地方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幫扶地區的教育硬體條件得到顯著改善,但“漂亮的新學校”背後,是師資匱乏、管理薄弱、生源流失的尷尬與無奈。

考慮到當地新學校眾多,各學科普遍缺少教研經驗和學科帶頭人,羅秋霞和林璋們,正積極把名師工作室的經驗輸送出去。由廣東支教老師帶著本地老師成立“廣東援疆石榴籽名師工作室”,以創新傳幫帶的方式,建立“雙主持人”制。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是我們的使命。要幫助當地破解有想法、沒辦法的難題,把廣東設立教師發展中心、教研室教研模式,學校內部以老帶新等成熟的機制輸出出去。”

面對未來,陳浩棠説:“我們留在新疆支教的時間有限,但希望九市13校師訓項目成為一個品牌,延伸值14所、15所乃至更多,希望有教學教研特色、有援疆情懷的廣東學校都加入進來,形成一種長期、常態合作機制,讓幫扶地區的教師隊伍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記者/閻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