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外賣“拜年”興起,年貨快遞“反向奔跑”

發佈時間:2021-02-19 09:02:31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昌道勵、歐志葵、彭琳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外賣“拜年”興起,年貨快遞“反向奔跑” 特殊春節催生消費新年俗

外賣“拜年”興起,年貨快遞從全國各地“反向奔跑”至廣東,“享受型宅家”帶動消費升級,本地遊周邊遊帶旺客流……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春節,在廣東省過年催生了不少消費新年俗。

在這背後,各大商家與線上平臺也迎來了一場供應和服務保障的“大考”。面對客流與消費的大規模時空變遷,廣東出臺各類政策保障留在廣東的務工人員過好年,並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結合起來,讓消費市場物資供給“足”、節日物流“通”、特色消費“暖”。

消費升級類産品井噴式增長

LED電子屏燈籠投影出獅子頭等文化元素,光影互動裝置投影出花海瀑布、彩蝶飛舞等場景,不少遊客前來打卡拍照,許下新年美好願望……在廣州北京路步行街,科技賦能讓這裡的年味別有風味。

在廣東過年帶旺本地遊、周邊遊、廣東省內遊,文旅與科技的結合,不僅營造出濃濃年味,也成為帶動消費升級的重要力量。廣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委會主任李延忠介紹,北京路步行街春節7天累計客流256.35萬人次,同比2020年增加327.96%;營收37993.5萬元,同比增加378.71%。

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廣東各大商場也多措並舉吸客流、促消費。“在廣東過年疊加春節、情人節,到店客流都是以家庭顧客和情侶居多。”廣州友誼相關負責人説,與去年相比,廣州友誼絕大部分品類業績銷售同比實現3位數增長。

在廣東各大商場,化粧品、名錶、黃金、首飾、家電等消費升級類産品的銷售更是呈井噴式增長。“春節期間廣百股份人流量突破30萬人次,至2月16日累計銷售超1.3億元。”廣百股份相關負責人介紹,春節期間高端化粧品禮盒走俏,化粧品銷售額近1000萬元;黃金類商品亦備受追捧,實現銷售近3000萬元。

“享受型宅家”帶動線上消費

“在廣東過年,很懷念家鄉的味道,爸媽就給我寄來了家鄉的年貨。”在東莞打工的小謝説,雖然沒能回老家河南過年,但是通過快遞家鄉年貨等方式,也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大省,廣東迎來了一場“人員少移動,貨物多流動”的快遞“新春運”,年貨從全國各地向廣東“反向奔跑”。

菜鳥數據顯示,2月4日至15日的發貨量是2019年農曆同期4倍,“三通一達”快遞發貨量達到2019年農曆同期8倍以上。其中,從去年臘月廿三到廿六,廣東成為包裹流入漲幅前十大省份之一。

外賣“拜年”也成為在廣東過年新“年俗”。情人節這一天,留在廣州過年的李瑩給寧波的媽媽點了一束鮮花。“無論身在何處,都能通過外賣把祝福送給家人”。

支付寶數字生活平臺發佈新春數據報告顯示,深圳、廣州等城市遠端下單的異地外賣單量位居全國前列,參茸滋補禮盒、鮮花和水果等成為熱門拜年禮品。在廣州,鮮花訂單同比去年春節增長91倍。

年夜飯的消費生態也悄然改變。農曆臘月廿八至除夕,餓了麼平臺年夜飯半成品外賣同比增長4倍。與此同時,低卡路裏功能表走俏。淘寶的數據顯示,年夜飯的卡路裏3年來3連降,今年爆款功能表熱量比去年降了29%。

可見,宅經濟依然是線上銷售強大拉動力,但與此前不同的是,春節期間居家消費轉向“享受型宅家”。

“春節期間,‘無接觸經濟’的規模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看來,“雲”拜年興起,一方面是因為國內消費者已形成網購習慣,農民以及老年群體智慧手機的普及,促進了電商向“下沉”市場滲透。與此同時,基礎設施飛速發展,物流體系日漸成熟,“洋貨進村,土貨進城”變得更加便捷。

供應配送有保障

年味“送”到千萬家

“今年春節我們特地加大了備貨量,特別是米、面、糧油等基礎民生品類備貨是平時的2—3倍。針對本地需求增加,還加強了麵條、水餃湯圓、速食麵等方便食品備貨,確保就地過年的外出務工人員安心過春節。”廣百股份相關負責人説。

物資充足迎新春。春節期間,記者走訪了多家商超和農貿市場,糧、油、肉、蛋、菜、奶等生活必需品貨源齊備,商品價格趨於平穩。廣東全省各地的各大商超都按計劃以同期2—3倍的採購儲備生活必需品。

物流配送也有保障。春節期間,郵政、順豐、京東等14家主要品牌快遞企業不停運,近17萬名快遞小哥正常上班。

“春節訂單特別多,一直在接單。”網約車司機李東海響應號召留在廣東過年,同時也為保障市民出行出一份力。“平臺給值班司機的獎勵很實在,有免費午餐也有抽獎,而且每一單都有好幾元補助”。

線上線下消費兩旺的春節,離不開春節期間仍然堅守崗位的服務人員。暢通了生活物資運輸的“大動脈”和“微迴圈”,才有了疫情常態化防控下的暖心春節。(記者/昌道勵、歐志葵、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