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電商精準扶貧 覆蓋全部省定貧困村 農村電商高速發展開闢致富新路徑
在湛江遂溪縣大家村,直播帶貨成為火龍果銷售的新渠道。南方日報記者/羅斌豪 攝
在梅州大埔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番薯、南瓜、冬瓜、柚子等農特産品琳瑯滿目,産品上貼著的二維碼尤為醒目。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了解産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比如農藥肥料記錄、産品品牌、生産企業行業資質認證、銷售渠道資訊等。這使産品品質有了保證,網路銷售也節節攀升,成功帶動了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這是網際網路賦能農村農業、助力脫貧攻堅的縮影。目前,廣東以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創建為主要抓手的電商精準扶貧工作已覆蓋廣東全部省定相對貧困村的超百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第三方數據顯示,2020年,廣東省內各示範縣農村電商高速發展,其中,國家級和廣東省級示範縣農産品網路零售額同比增速已達46.49%和33.13%。
電商進村▶▷
打通農特産品“出山路”
“一台電腦,一部手機,聯網後,坐在家裏就能賺錢,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在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黃坑網際網路農業小鎮鎮級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感慨道。過去,由於網路不通,特色農産品外人無從知曉,“而且網路信號不好,村民想返鄉創業都難”。
村裏接網後,許多村民利用網際網路建起了電商平臺,將貢柑、馬蹄、芋頭等特色農産品放到網上售賣,銷量翻了好幾倍。近年來,隨著樂村淘等特色農村電商品牌進駐,黃坑網際網路農業小鎮的電商産業扶貧駛入“快車道”,近3年銷售貢柑等農特産品近2000萬元。
“酒香也怕巷子深”,農特産品銷售難一直是困擾農民的瓶頸。交通和資訊閉塞,導致貧困地區很多優質土特農産品“運不出、賣不掉、價不高”。電商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接向城市餐桌,為農特産品打通“出山路”。
近年來,廣東不斷完善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網路,建立縣鄉村三級電商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廣東全省共建成80個縣級電商服務中心和11651個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其中廣東省定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達2253個。各電商服務中心和站點提供縣域電商規劃、産品對接、電商培訓等各類服務,為農村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工業品下行”和“農産品上行”提供便利。
而隨著“網際網路+”新技術在農村大地快速普及,電商扶貧新模式不斷涌現。尤其是經歷疫情衝擊後,直播帶貨成為“新農活”,村民足不出戶就能賣遍全國。
“現在網際網路這麼發達,很多事情一個手機就全部搞定了。”在湛江遂溪縣大家村,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症、行動不便的村民陳國才,如今已成村裏的火龍果種植達人和電商銷售能手。
迎上農村電商的風口,他的訂單越來越多,生産規模逐步擴大。火龍果種植地從原來的2畝擴大到20畝,家庭年均純收入超過10萬元。他和家人也搬進了120平方米的新房子,日子越過越紅火。
直播帶貨等新模式的普及,不僅為農特産品的銷售增添了新渠道,也提升了村民利用電商增收的技能。與此同時,廣東各地也不斷加大農村電商人才的培養力度。截至目前,廣東全省各地針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電商培訓已超10萬人次。
電商賦能▶▷
推動農村全産業鏈轉型
早上5點前,高州市曹江鎮華坑村村民吳進平已採摘好當天的荔枝了。經過人工剪短枝、挑刺果,機械二次分級挑選後。這些荔枝被送入預冷中心預冷2小時左右,等果肉溫度降至10—12攝氏度後,被裝入特殊定制的保鮮袋,加上冰塊裝進泡沫箱,再通過快遞空運到全國各地。
“這樣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都能吃到荔枝原有的新鮮口感。”在茂名“荔枝大王”品牌創始人陳小敏看來,電商扶貧要有可持續性,最重要的是確保産品品質,同時讓荔枝的種植、分選、儲藏、包裝等各環節都肉眼可見。
2017年起,他在茂名高州承包了1000余畝荔枝基地,並聯合10個大型果場及100名荔枝專業戶,以確保荔枝産量與高品質。同時,建立了荔枝的恒溫預冷中心,投入建設荔枝分揀中心。
“荔枝品質好,賣的價格高,我們的收入才有了穩定的保障。”吳進平説,不少貧困村民都加入了“荔枝大王”品牌的團隊,負責採摘荔枝,年收入有8萬—10萬元。
正如陳小敏和吳進平所言,在電商助力貧困地區農特産品出山的過程中,農特産品的品質極為關鍵。如何保證産品的品質和標準化,在供應鏈、物流配送、售後服務等環節如何提升服務和運營能力等,都是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亟須解決的問題。
在廣東全省各地,從政府到企業、個人等各環節,都在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河源制定了紫金茶葉、春甜桔、紅肉蜜柚、連平鷹嘴蜜桃、和平獼猴桃等系列農産品種植技術規範,規範農産品種植、加工、包裝、儲藏、運輸的標準,同時建立了涵蓋47家企業的品控標準化體系或品質追溯體系。
如今,汁多味美的獼猴桃不僅深受國內採購商喜愛,還于2020年首次走向迪拜等海外國家。“這得益於農産品供應鏈和行銷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優勢産業和品牌才得以不斷壯大。”河源市和平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託“耕客和禮”區域公用品牌,該縣制定了獼猴桃出口標準體系和推廣協議,不斷提升品牌和品質,完善産供銷和深加工一體化模式。
電商賦能,推動農村全産業鏈轉型。在梅州市五華縣,從深圳招商引資回來的即刻科技落戶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清農村各個銷售門店的數量和範圍,利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模式,讓其搖身一變成為“農村智慧服務門店”。
然而,單有零散的網點還不夠,如何“串珠成鏈”,徹底盤活農村銷售網路?為此,即刻科技啟動“IC村鏈”項目,讓農特産品通過“智慧農村B端服務點”直接觸達C端用戶。目前,“IC村鏈”已覆蓋梅州4個縣,擁有1200多個“智慧農村B端服務點”,累計帶動農産品銷售300多萬元。
一線案例
跨境電商助力農特産品“出海”
點擊跨境説嚴選APP,雲南怒江蘭坪縣、廣東陽江陽西縣、茂名信宜市和梅州五華縣的農特産品都有專區展示。這是珠海橫琴跨境説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合針對不同貧困地區,個性化定制的線上店舖。這些店舖也同步接入京東、淘寶等大型電商平臺,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
這家誕生於澳門、成長于橫琴的企業,正借助澳門的區位優勢,綜合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為貧困地區定制線上店舖,並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食品安全溯源系統,推動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特産品走出大山,走向葡語系及拉美係國家等海外市場。
“我們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和大數據引擎分析,從定位、包裝、規格、認證、深加工、價格指導等方面,為貧困地區産品提供品牌升級諮詢服務並執行落地。”在跨境説執行總裁周運賢看來,由於原生態農特産品生産標準不統一、生産品質不可控、産業鏈下游缺少監管等因素,消費者對這類農特産品大都持有不信任態度。
為保障産品品質和安全,提升産品品牌形象,跨境説自主研發了區塊鏈溯源系統,為每一件農特産品定做一個獨一無二的“身份ID”。“我們對農特産品的生産種植、倉儲、批發、物流和門店零售全過程進行各環節數據採集,實現對農特産品的全生命週期監控,形成安全真實的可追溯數據庫。”周運賢説。
如今,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的廣東陽西特色農産品O2O體驗館內,所有商品均可實現溯源操作。比如,陽西牛大力酒的瓶蓋位置便植入了區塊鏈溯源晶片。消費者可隨時通過附著在産品上的晶片,用手機獲取産品在生産供應鏈上的準確資訊,從而得到更好、更安全的消費體驗。
産品品質有了保證,還要電商帶貨拓寬渠道。利用澳門區位優勢,跨境説搭建了中葡中拉跨境電商直播基地,通過整合貧困地區的優質農産品資源,邀請網紅在短視頻平臺進行直播帶貨,拿下了不少澳門及海外市場的訂單。“針對貧困地區優質農産品少而精的特點,希望利用我們在大灣區的平臺優勢,精準對接中高端消費人群需求。”周運賢説。
過去2年裏,跨境説平臺已實現超千萬元的扶貧産品直接銷售額,幫助貧困地區36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710余人,每人平均創收增加近600元。跨境説還創辦了一家科技職業培訓學校,為貧困地區電商從業人員提供培訓服務,提升他們的專業化水準。(記者/昌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