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州計劃重點建設項目777個

發佈時間:2021-02-01 13:54:36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申卉、魏麗娜、何道嵐、文靜、劉春林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州全年計劃安排市重點建設正式項目665個、預備項目112個年度投資3604億元 廣州計劃重點建設項目777個

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

維信諾柔屏産品展示

繁忙的廣州港南沙港區  

1月29日,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審議《關於廣州市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下稱“報告”)。報告提出,廣州2021年力爭開通運營18號線和22號線先通段,實現地鐵運營里程突破600公里;大力支援廣州期貨交易所開業運營;加強AED在公共場所的配置。2021年,廣州全年計劃安排市重點建設正式項目665個、預備項目112個,年度投資3604億元。

2021年力爭開通運營18號線和22號線先通段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2021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報告建議重點做好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市、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等九方面工作。

在鞏固提升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方面,廣州同樣將大動作連連。報告提出,加快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主體工程及安置區建設,抓緊推進廣州北站至機場空側專用線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廣河高鐵等接入機場。加快南沙港區四期、糧食及通用碼頭擴建等項目建設,推動廣州港環大虎島公用航道開工,開展南沙港區五期前期工作,爭取港口貨物吞吐量達6.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410萬標箱。推動4個國鐵、6個城際、11個地鐵、6個綜合交通樞紐項目建設,建成南沙港鐵路、穗莞深城際、佛莞城際廣州南至望洪段等項目,力爭開通運營18號線和22號線先通段,實現地鐵運營里程突破600公里。

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

報告提出,將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重點産業領域,從基礎研究、技術攻關、平臺建設、成果轉化等方面一體佈局,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積極參與國家、省重大專項。加強重點領域和基礎研究經費保障,對前沿技術重大創新團隊給予滾動支援,到2021年底市政府投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資金不低於市級科技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的30%。為打造全球人才創新高地,廣州提出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力爭遴選15個國際領先的前沿技術重大創新團隊。高水準建設南沙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中新廣州知識城國際人才自由港等重大平臺,率先實施更優人才永久居留政策,先行先試技術移民制度。

報告提出,2021年廣州將大力實施重點項目“攻城拔寨”行動,全年計劃安排市重點建設正式項目665個、預備項目112個,年度投資3604億元。推進時代廣汽動力電池、新松國家機器人産業園等項目建設。促進房地産投資平穩增長,加快已供未建地塊建設,鼓勵去化週期較短的區域加大用地供應力度。同時,將推動10個不動産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項目落地。

出臺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

2021年,廣州將出臺實施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全力建設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琶洲核心片區重點加強産業招商,引進一批高成長性企業,推動小米、科大訊飛等14個項目竣工,加快大學城片區青創匯等項目建設;金融城片區重點加快起步區地下空間及公建配套設施建設,推動東區産業地塊出讓;魚珠片區加快建設中國軟體CBD、國家級資訊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廣州區塊鏈研究院等項目,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建成5G基站6.5萬座,培育5G應用領域創新型企業50家。

在新興産業方面,報告提出將聚焦全産業鏈。如智慧與新能源汽車將打造萬億級産業集群,加快廣汽智慧網聯産業園、小鵬汽車智造産業園等項目建設,推動廣汽豐田四線等項目投産,開展車聯網發展技術路線和標準研究,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試點。生物醫藥與健康方面,爭取中日(廣州)地方發展合作示範區獲批,推進百濟神州二期、康方藥業中新知識城新廠等項目投産。軌道交通方面,推進組建軌道交通産業投資集團,加快廣州軌道交通裝備産業園建設,力爭産業規模達1200億元。新型顯示方面,推動樂金顯示OLED二期、維信諾第6代柔性AMOLED模組生産線等項目投産達産。積體電路方面,推動粵芯晶片二期開工,加大晶片流片支援力度。

促進現代服務業優化發展方面,報告提出,大力支援廣州期貨交易所開業運營,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提升發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加快廣交會四期展館建設,完善場館周邊配套設施,引進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展會。

實現高頻事項省內省際“異地通辦”

推進“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同樣是2021年廣州工作的重點。報告指出,2021年將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實施“灣區通”工程,推動南沙打造內地與港澳規則銜接示範基地,率先突破一批規則銜接事項;繼續辦好廣深“雙城”聯動論壇,推動組建“雙城”聯動研究院,加強“一區三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等平臺聯動,共建共用創新資源。

營商環境方面,報告提出2021年將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爭取國家綜合授權改革,實施營商環境4.0改革。加快政務服務“數字化”,在社保、教育、醫療、婚育和企業登記、經營許可辦理等高頻事項實現省內省際“異地通辦”。完善適應新經濟發展的創新型監管機制,探索對“四新”企業實行觸髮式監管,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免除雙隨機抽查。構建和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方面,報告提出爭創國家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深化南沙新區土地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健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出臺實施差別化入戶政策,支援新型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大型企業開展企業主體人才系列的職稱自主評審,推動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6個分園開園。

加強AED在公共場所的配置

報告提出,城市更新方面,2021年將高水準開展五羊新城等舊城鎮、聚龍灣等舊廠房以及南大幹線東、西片區等舊村莊連片改造。

教育方面,2021年將新開工建設廣東實驗中學東平校區、外語外貿大學附屬南沙學校,爭取建成執信中學天河校區、廣雅中學花都校區等項目。爭取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二期主體工程年內交付使用。

報告還提出,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完善傳染病監測和預警系統,提升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加快藥物研發生産,支援廣州開發區創建生物安全與健康産業先導區。同時,加強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公共場所的配置。(文/申卉、魏麗娜、何道嵐、文靜、劉春林 圖/邱偉榮、曾衛康、蘇韻樺、黎旭陽 通訊員/海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