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小升初:可維持基本面公平增個性化教育資源

發佈時間:2021-01-27 09:57:42  |  來源:南方都市報  |  作者:董曉妍、李文  |  責任編輯:

日前南都教育聯盟針對小升初收簡歷、密考等行為做暗訪調查,系列報道在推出之後,教育部門、學校、機構等均作出回應。正值省市兩會來臨之際,這一社會熱點問題在代表委員中引起廣泛熱議。

看法

民辦教育機構規範化缺位,加劇社會、家長焦慮

針對報道中民校收簡歷搶“牛娃”的做法,廣東省人大代表劉偉全表示,這明顯違反政府教育部門有關義務教育階段招生的規定,屬於違規行為;校外培訓機構打著“為某知名民校召集優秀生”旗號鼓動家長及學生參加補習的做法,是擾亂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政策的行為。

這類看法深受多位代表委員的認同。“今年兩會,我提了一個關於加強教育行政執法工作的意見。在小升初階段出現的密考亂象,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辦教育機構規範化的缺位。”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教育評估和教師繼續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鄧靜紅指出,如今在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中出現的惡性無序的競爭,需要通過執法去引導規範,從而促成良性有序發展,避免干擾整個教育環境的大生態,“一部分家長其實也沒有主動參與密考。由於部分機構借由名校的頭銜進行宣傳,對家長進行誤導,類似行為同樣存在一種虛假廣告的嫌疑。”

廣州市政協委員、廣州市英東中學校長胡國勝也持有類似的看法。在他看來,南都教育聯盟報道的學校違規行為,嚴重違反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招生政策,擾亂各初中學校正常的招生工作秩序。這類行為加劇社會和家長焦慮,增加學生負擔,對教育公平均衡發展起到破壞作用。

“花式密考”有深層原因,教育分配是難點

也有代表委員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認為收簡歷、密考等違規行為的背後存在深層次原因。

在廣州市政協委員黃潔薇看來,學校的成績(加工能力)決定了學校的知名度,想吸引更多的學生務必要吸引家長,家長能看到的就是成績。“中下水準的學生要是想出成績比較困難,但是優秀學生再往上提,出來效果廣告效應就顯而易見了,於是這就讓民辦學校千方百計搶優質生源。”黃潔薇認為,在“培訓機構考試,學校掐尖,出好成績,高學費,攬人才”這樣的迴圈下,一些機構試圖通過資本運作和廣告宣傳,引起學生家長的焦慮,加速這個迴圈過程,導致寒門更難出貴子。

“密考一定不支援不鼓勵,但密考的頻頻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社會的某種客觀需求。”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師範大學電腦學院副院長趙淦森直言:“學校需要好的生源,家長也希望把孩子送去更好的學校。這就存在了競爭,競爭的篩選原本是通過考試來選拔的,而當政策不允許公開考試的時候,就出現了各類的‘花式密考’選拔生源了。”

在趙淦森看來,如今的難點在於,如何在保證教育公平的情況下,對不同層次、特色的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分配?“比如,有的孩子成績超前優秀,我們是否在中小學階段有針對這類優質生源的教育資源?部分大學開設的‘少年班’,其實就是因材施教的一種。我們如今在義務教育提倡的公平,其實逐漸成為了一種‘一模一樣’的公平,並不是真正的公平。當零基礎、60分基礎和80分基礎的孩子都安排在同一個班的時候,其實是不公平的——我們在追求一刀切公平的時候,其實滿足不了特色孩子的教育需求,也滿足不了家長對教育的期望。”

趙淦森認為,真正的教育公平,應該是維持基本面公平的同時,也能支援教育素質有差異的孩子,獲得更加個性化的教育資源。“如果我的孩子想出國,我就更希望孩子去外語特色更鮮明的學校。如果孩子體育很厲害而文化課一般,那我也會有意識地送孩子去體育更強的學校。而現在,我們看似是做到公平了,但大家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渡了選擇權。”

建議

政策執行要100%到位,建立曝光制度和通報制度

針對小升初密考等亂象,去年廣東省教育廳、廣州市教育局就發佈政策,提出統籌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民校100%小升初搖號、不得舉辦重點班、嚴肅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等,力圖從源頭上堵住這些亂象。南都教育聯盟的暗訪調查發現這類亂象屢禁不止,究竟該如何治理?為此,代表委員也紛紛建言獻策。

“去年起,廣東省頒布小升初新政,而在政策出臺到真正平穩落地的過程中,還需要加大相關監管力度,各級切實履行好教育行政事業和行業監管的法定職責,對教培機構産生更大的指導性和約束力。”鄧靜紅指出,在整個社會的輿論氛圍上,同樣也要營造出一個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人才培養標準,而不應該只盯著某些學科的分數和排名,要鼓勵學校特色、多元發展。

“政策效果如何,可能需要更詳盡的調查才能下結論,現在還存在‘花式密考’,只能説還有校外培訓機構想繼續從前的套路並從中獲利,而部分家長也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內心的不確定性和焦慮依然存在,導致‘密考’還有市場”。廣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就提到,要想徹底消滅這類“密考”,唯一的途徑就是政策的執行要100%到位,只要有一絲紕漏,就會毀於蟻穴、功虧一簣。

在嚴格執行政策方面,廣州市政協委員胡國勝也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他表示,需要面向小學五六年級家長廣泛宣傳招生政策,更新家長觀念。廣州各區教育局、市場監管局等要對各類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規範管理,堅決查處校外培訓機構與初中招生學校私下合作進行的各類選拔類考試;一旦發現密考、異地考等違規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取消相應資質並列入黑名單。

同時,各學校要嚴格按照國家和地方招生政策及精神進行招生,不能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招生,不能以考試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拓展活動、冬夏令營等名義選拔學生,對出現上述行為的學校,所屬教育部門要對學校校長及相關責任人採取約談、通報批評、限制次年招生計劃、取消評優評先資格、責令限期整改等措施。各區教育主管部門要主動公開投訴舉報電話和電子信箱,暢通舉報和申訴受理渠道。對於違規招生的學校,要及時建立曝光制度和通報制度。

“要明白,培養小孩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比強求高成績要好得多。”劉偉全也呼籲,家長們應該相信政府教育部門,教育部門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入學原則、實行電腦派位,不要偏信“優分錄取”等傳言。同時,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不管小孩的資質、興趣、愛好如何,堅持要將孩子送到家長認為的名校去就讀,很可能拔苗助長,適得其反。

加大優質教育資源投入,支援教師跨區跨校幫扶

有不少聲音認為,如今的教育環境存在某種“劇場效應”,即部分家長和學生提前發力,過度學習,使得教育環境的競爭更加惡化。“我們只看現象不看原因是不對的。大家只想到了劇場效應裏‘已經有人站起來了’,但沒有去想‘為什麼有人要站起來’?為什麼出現了大範圍的教育競爭?就是因為我們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極度貧乏。因為我們的好學校太少了,所有人都想去優質學校,所有人都在削尖腦袋擠名校。”趙淦森説道。

在趙淦森看來,如今想要改善教育領域的“內卷”現象,核心是要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投入,通過政府層面的調節讓教育資源更加平均化。“因為社會心態其實是很難調節的,如果我作為家長,你讓我的孩子不要努力去爭取最好的結果,那麼其實是有悖于價值觀的。如何進行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供給和有效分配,才是公平教育的目標,也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理性思考的方向所在。”

在資源配置方面,黃潔薇建議,減少對公辦學校的行政束縛,給學校更大的辦學自由,允許學校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把教學時間還給學校、還給老師,讓老師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學、提高教學品質。提高編制教師的數量,提升教師的榮譽及使命感,而不僅僅提高工作待遇;通過職稱評定,支援教師跨區跨校幫扶,不限于行政區域,及民辦公辦間的幫扶;通過教學管理、派駐教師、3年一屆等方法,讓教育資源均衡。

此外,還可以參考大學教師模式,允許優秀教師不實行坐班制度,改為片區內甚至跨片區跨校教學,讓優質教師發揮專業特長。(記者/董曉妍、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