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啟 委員聚焦熱點話題

發佈時間:2021-01-27 09:57:42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李勝美  |  責任編輯:

原標題: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開啟委員聚焦熱點話題

1月25日上午,廣東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舉行第二場“委員通道”,6位省政協委員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美育教育工作、僑批檔案保護研究、凝聚香港社會共識、大灣區中醫藥産業發展、構建廣東省糧食安全屏障等社會熱點話題先後亮相發言。

期待四城科技創新聯動的“化學效應”

——廣東省政協委員、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林章凜

在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粵港澳大灣區是其中重要的結合與對接區,而科技創新則是催生新發展動能的重要支撐。林章凜提出,廣州、深圳、東莞、中山四個城市在大灣區的科技創新體系中引人注目,四地相關科學城的建設也取得了可喜進展。“我們建議四城要重點研究如何加強區域內的聯動建設,增強重大科學設施集聚協同效應,共同打造開放互通、佈局合理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體系”,林章凜説道。

廣東省政協委員林章凜現場發言(圖片記者/解雙)

林章凜建議,抓緊建立廣東省級層面統籌協調機制;建立四市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制定銜接四地空間規劃及交通、産業等系列專項規劃;建立科技資源共用、人才交流合作的工作機制。“通過廣深莞中四個科學城的聯動發展,構築世界一流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高地。”林章凜對此充滿期待。

讓美育教育助力孩子的美麗人生

——廣東省政協委員、潮州市高級實驗學校辦公室主任吳淑麗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歷來擁有豐碩的“文化果實”,這也讓廣東省在開展美育教育工作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委員通道”上,通過引用孔子“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和蔡元培“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的論述,吳淑麗提出,美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具有突出地位。她認為,新時代的人們對於美的需求日益熱烈,這也使得美育教育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廣東省政協委員吳淑麗現場發言(圖片記者/解雙)

“不斷提升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不僅為孩子的考試成績加分,更為孩子的人生加分。”吳淑麗建議,全力配足美育教育師資力量、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美育教育工作格局、多維度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和審美意識。

保護研究僑批凝聚僑心僑力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檔案館館長陳華江

“潮汕話把‘信’叫作‘批’。”陳華江對著鏡頭展示他手上拿著的放大版僑批。據陳華江介紹,“僑批”是清代以來到20世紀70年代末,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暨匯款憑證。“僑批檔案”于2013年6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可以説,僑批是廣大僑胞移民的歷史見證,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拓展,被視為海外華僑華人歷史的‘敦煌文書’。”陳華江感慨道。

廣東省政協委員陳華江展示放大版僑批(圖片記者/解雙)

基於僑批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研究價值,陳華江建議要加強對僑批檔案保護研究利用的頂層設計和統一規劃;建強研究隊伍,從更高站位、更廣視角、更深維度開展僑批檔案研究;進一步加強開發利用,結合廣東潮劇、漢劇、粵劇和話劇到海外進行巡展巡演,以凝聚僑心僑力,不斷擴大愛國愛鄉同心圓。

凝聚力量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廣東省政協委員、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香港清遠友好協進會主席何毅強

據來自香港的何毅強介紹,香港的社會組織眾多,在慈善公益、公共治理、社區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回憶起“反中亂港”分子對香港社會造成的衝擊與傷害,何毅強表示,當地的愛國愛港社團勇於擔當,團結各界人士,積極正面發聲出力,擁護支援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贏得了香港主流社會的認可和支援。

廣東省政協委員何毅強現場發言(圖片記者/解雙)

如何促進愛國愛港社團更好地開展工作、凝聚民心?何毅強提出,要加強對社團會員的關心、引導、幫助和政策宣講,要通過社團來幫助中小企業在疫情時期渡過難關,要及時代表社團會員向特區政府提出建議。“讓會員知道中央和特區政府能聽到他們的心聲,也能推動社團與政府形成良性互動。”何毅強表示。

擦亮中醫品牌打造“健康灣區”

——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池曉玲

“大家平時坐的時間長了,會不會出現腰背酸痛的感覺呢?在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個既優雅又方便的中醫穴位按摩保健方法……”池曉玲現場示範起了適合“久坐一族”使用的中醫養生保健按摩手法。池曉玲提出,中醫養生保健在粵港澳大灣區有著深厚的民間基礎。同時,大灣區也是全國最大的中醫藥商品銷售市場和中醫藥産業聚集地,區域內各地的中醫藥産業也各具特色和優勢,“我們完全有底氣、有能力推進大灣區中醫養生保健産業化。”她説道。

廣東省政協委員池曉玲現場示範中醫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圖片記者/解雙)

為推動中醫藥産業更好助力“健康灣區”的建設,池曉玲建議,深入挖掘整理中醫經典、名醫經驗,不斷深化中醫養生保健的學術理論,更好指導中醫養生保健診療與醫藥産品創新;培養不同層次的中醫養生保健人才,包括懂醫藥又懂經營的産業領軍人才,以及技術骨幹和服務型人才;推進産學研聯合攻關,開發中醫養生保健特色的診療手段、醫藥産品和康復技術,為大灣區中醫養生保健産業化發展打牢基礎。

居安思危紮緊“米袋子”守住國家生命線

——廣東省政協委員、河源市東源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李作偉

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越南、泰國等糧食出口大國停止出口糧食,引發了全球糧食緊缺風波,也引起了李作偉關於構建廣東省糧食安全屏障的思考。李作偉指出,2020年廣東省的糧食總産量達到1267萬噸,廣東全省地方糧食儲備規模居全國第一,可供廣東全省人民消費200天。“儘管廣東省糧食總體安全,但我們必須居安思危,紮緊“米袋子”,節約過日子。”他説道。

廣東省政協委員李作偉現場發言(圖片記者/吳明宇)

李作偉表示,我國是人口大國,在糧食産需維持“緊平衡”的態勢之下,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裏。“保障糧食安全,就是守住國家生命線。”針對廣東省糧食生産的實際情況,李作偉建議,在粵北粵西構建廣東省糧食安全屏障。要以最嚴格的措施保護耕地,也要充分挖掘土地潛力;要廣東全省一盤棋解決佔補平衡,將珠三角納入安全屏障建設;統籌各項扶農政策和資金,在粵北粵西探索實施以績效為目標的補助政策,讓農民務農種糧不吃虧。(記者/李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