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交通

空管智慧運作助力廣州白雲機場客流量世界第一

發佈時間:2021-01-26 13:28:26  |  來源:大洋網  |  作者:李妍  |  責任編輯:

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廣東廣州白雲機場起降航班架次達37.3萬架次,起降架次位居全國第一,客流量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這不僅在全球範圍內彰顯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活力,更是民航中南空管局守好祖國空中大動脈的優異成績單。每一架航班起降,每一位民航旅客出行,其實都離不開民航中南空管局塔臺的幕後保障。

近年來,我國民航事業坐上高速發展快車,機場客流量持續增長。七大空管區域中,廣東廣州所在的中南空管局保障了我國民航近三分之一的航班。2020年中南地區的機場平均放行正常率更達到90.71%。旅客滿意度的提升,是中南空管局著力推動塔臺智慧運作,用科技手段恪守安全、提升效率的最好答卷。白雲塔臺裏,在管制員繁忙的指令下,中南空管局自主研發的“智慧大管家”也在默默為每個航班保駕護航、提速增效。‍

記者/李妍 通訊員/機場宣

空管智慧運作滲透民航保障每個環節

在塔臺管制員面前現代化的觸摸螢幕上,是集合了電子進程單、場面監視、氣象等多般“武藝”的智慧人機交互平臺,令管制員端坐塔臺上,便能運籌帷幄、高效調配機場內的每一架飛機。

這是中南空管“智慧大管家”的重要組件之一——塔臺運作管理系統(TOMS)。正是這一科技神器的應用,使白雲機場航班平均放行時間提升達60%。它是管制員身邊的“事事通”,整合了航行情報、氣象、機場場面監控等各類民航運作資訊,方便一鍵查詢。它也是管制員的“貼心助理”,替換掉傳統的紙質進程單,將塔臺工作流程數字化、自動化,讓管制部門的“規定動作”能夠“毫釐不差”。

除TOMS系統之外,中南空管局所堅持的塔臺智慧運作理念已遍佈空管運作的各個場景,從空管崗位輻射到機場、航司,通過資訊化平臺形成民航一體運作的模式,令民航運作更加高效。多跑道機場及終端區進場效率提升系統(AMAN),讓進港航班的排序工作由“人腦”向“電腦”轉變,幫助廣東廣州白雲機場就近落地率提升至95%以上;中南協同決策系統(CDM),滿足了機場、航空公司、空管等民航單位資訊共用的迫切需求,平均減少每架航班關門等待時間8分鐘、空中等待時間1.2分鐘;中南地區通用航空飛行計劃服務系統,規範並大幅簡化了通航服務流程,全國三分之二通航公司註冊使用,在我國疫情形勢嚴峻的40天內受理通航飛行急救計劃99條,保障指揮運送醫療物資與疫情巡查任務的應急救援飛行240架次(統計數據自2020年1月24日至3月5日)。空管智慧運作的效果可見一斑。

記者/李妍 通訊員/機場宣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推動空管保障品質提升

高峰時段,一個管制員需要同時記住十幾架飛機的動態,在縱橫交錯的機坪上讓它們彼此保持安全距離、準確移動,而指揮則全靠語音指令。面對高峰時段每分鐘起降超過1架航班的工作壓力,怎麼確保管制員和機組都能説得對、做得對?2020年底,中南空管局自主研發的基於語音識別的智慧跑道侵入探測預警系統,在塔臺現場投入試驗運作,讓空管智慧“大管家”多了“安全監督員”這一身份。

該預警系統能“耳聽八方”,通過語音識別系統智慧識別管制員和飛行員的通話內容以及對應的航班資訊;更能“眼觀六路”,通過雷達信號實時監控機場上縱橫交錯的跑道和滑行路線。利用這些資訊,它能夠自動核實管制員和機組雙方語音指令和復誦是否準確無誤,推算出飛機的下一步運動軌跡,提前識別尚未發生的跑道侵入風險,在緊急情況下,為管制員和機組增加處置突發事件的時、空裕度。

除了人工智慧,中南空管局還適時引入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搭建雲數據中心,聚合海量、多樣的空管運作數據,挖掘歷史數據中的巨大價值,以“大數據”對每一次航班保障進行細緻分析,不斷提升空管的保障能力。“航跡歷史數據復盤”系統是雲大腦率先發起的一個小嘗試。目前,利用雲大腦的大數據計算能力,空管人員能夠隨時回看中南六省任意空間、任意時間內的航跡和同步氣象雲圖,為更好分析不同天氣、高流量環境的保障決策打好資訊化基礎。

正是有賴於空管智慧運作的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中南空管局不僅順利保障廣東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成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更是在中南轄區內保障了全國近三分之一的航班量,在確保持續安全的同時正點率不斷上行。

記者/李妍 通訊員/機場宣

空管也有實驗室,自主研發鑄造空管“脊梁”

智慧大管家和雲大腦的背後,在距離廣東廣州白雲機場二十五公里的民航空管運作技術研究實驗室內,中南空管局通信網絡中心系統開發室的研發人員已在空管科技創新道路上默默奉獻多年。他們以“代碼”為犁,以默默耕耘的“碼蟻”自居,笑説自己的工作是“一群旅客不知道的人在用旅客不了解的技術解決旅客不關心卻又與出行息息相關的問題”。但實際上他們根據空管運作實際需求開發的各類系統,不但務實好用,更打破了外國同行的壟斷,以技術創新鑄造空管獨立自主的“脊梁”。

王凱也是“碼蟻”的一員,從入職前壓根沒聽過空管行業,到編寫的程式運作在白雲塔臺,“最深刻的體會,是這份工作的分量,因為每一句代碼都事關航班安全。”王凱參與研發的基於語音識別的智慧防跑道侵入探測預警系統,從籌備到試驗運作只用了半年。系統進入試驗運作階段後,有了實際使用數據,團隊又緊鑼密鼓著手優化演算法,讓風險識別更精準、告警更及時。他坦言,這段時間身上的壓力比入行以來的所有壓力還大得多。“以前作為程式員只希望自己做的程式不要出bug(程式錯誤)”王凱説,“現在作為空管程式員,卻盼著做得再快一點、再好一點,每次看到飛機劃過藍天,想想都是通過我們研發的系統保障的,就倍感自豪。”

從通用航空到民用航空、從航班飛行計劃開始發佈到飛機平穩降落在停機坪,“碼蟻”們研發的各類智慧系統貫穿航班的申請、計劃、飛行、停泊等整個運作週期,在中南地區多個機場、空管單位推廣使用,以一行行代碼構築起空管運作的安全壁壘,用一個個演算法為機場效率提升增添“助燃劑”。

多年來,“碼蟻”們在實驗室裏陸續敲出2項發明、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外觀專利、56項軟體著作權,也敲出了“全國青年文明號”、“中國智慧交通協會科學技術獎”、“廣東省勞動模範”、“廣東省優秀共青團員”等眾多榮譽。

春運將至,“碼蟻”們正加緊為智慧大管家“體檢”,確保各個智慧系統經受住高負荷考驗。而中南空管局智慧運作的進階之路,步履不停。(記者/李妍 通訊員/李敬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