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廣州

廣州認定傳統風貌建築858處

發佈時間:2021-01-22 13:59:36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杜娟  |  責任編輯:

原標題:認定傳統風貌建築858處廣州已建立較健全保護名錄製度

荔灣區傳統風貌建築——永慶二巷2、2-1號民居

時尚鮮亮的招牌,滿是塗鴉的外墻,穿過非遺街區,走在永慶坊,昔日沉寂的老房子、老街區正煥發新活力。這是廣州市傳統風貌建築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廣州全市歷史建築掛牌率達92.9%,保護規劃全部完成,認定傳統風貌建築共858處。文物、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都是傳統文化、歷史傳承、城市記憶的重要載體,傳統風貌建築認定工作的推進也標誌著廣州已經建立起較為健全的保護名錄製度。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2021年廣州市文管和名城委第一次會議獲悉,自2013年起,廣州通過出臺法規規章、開展文化遺産普查認定等工作,將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納入名城保護名錄體系。從2013年廣州公佈第一批歷史建築名錄開始,至今已經公佈6批、共817處歷史建築,已全部完成文化遺産普查的歷史建築線索認定,歷史建築名錄已基本穩定,未來將根據保護利用工作需要動態調整保護名錄。

在公佈歷史建築名錄的同時,廣州也在同步推進傳統風貌建築的認定工作。廣州傳統風貌建築數量眾多,主要分佈在老城區的越秀、荔灣、海珠等。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州全市傳統風貌建築線索共3667處,按照歷史建築和傳統風貌建築保護的相關要求,各區政府正分批次推進傳統風貌建築認定工作,廣州全市完成論證等程式共2183處,認定為傳統風貌建築共858處,比2019年的323處增加了約2.6倍,已掛牌466處。

在傳統風貌建築認定方面,荔灣、海珠、天河、白雲、花都、從化六個區認定進度較好,其中荔灣區認定221處。

著力打造精品示範項目成為各區共識。探索政府主導、社會資本運作、政府與社會合作等多種活化利用路徑,因地制宜發揮傳統風貌建築價值和特色,以點帶面,依託歷史文化街區活化提升工程打造精品示範項目,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

荔灣區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努力推進二期工程,用繡花功夫修復歷史風貌,保留老廣味道,提升空間品質,獲得2020年度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設計類獎項一等獎;荔灣區還引入北京首鋼公園設計團隊,策劃成片盤活傳統風貌建築,推動打造廣鋼工業遺産公園。

越秀區對北京路步行街進行改造提升。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對國務院第七次大督查發現的43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北京路步行街作為在擴大內需和穩外貿穩外資方面的典型經驗被通報表揚。改造開街後的北京路步行街,首個黃金周就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總人流量超400萬人次,營業額同比增長160%。(記者/杜娟 通訊員/穗規資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