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推薦關注 > 灣區故事

灣區好故事|踐行善念,以善經商

發佈時間:2021-01-22 13:52:40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   |  責任編輯:

【編者按:“灣區好故事”是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的,敘述大灣區普通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宏偉征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的專題欄目。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發展,大灣區承載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的夢想,每一位在灣區生活的人都是灣區發展成就的實踐者、見證者。】

“心存善念,養殖才能成功。”這是家鄉位於台灣省屏東縣,現任永嘉水魚苗場場長,珠海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理事的陳仲信時常強調的一句話,他也時常將善念踐行在生活和經商的方方面面。在他看來,慈善就是慈悲,是善念。他説:“我相信我所做的一切,老天都會看到。心存善念,自己的生意才會更加興隆。”

作為一家企業的老闆,通常需要雇傭員工組建管理層,使企業事務的處理更有效率,從而讓企業正常有序地進行經營運轉。然而,在永嘉養殖場,只有員工和老闆,沒有所謂的管理層,作為永嘉的唯一負責人,他既是老闆,又是員工,凡是涉及到養殖場事務的,他都親力親為。

從藥材生意到鱉龜養殖

在來大陸前,陳仲信並非從事養殖業,而是做著中藥材生意,後來漸漸轉到東南亞等地做龜板和龜殼的生意。直到 1990年代,大陸對甲魚的消費開始升溫,陳仲信看到市場的前景,便來到了福建,開始從事甲魚苗的生意。起初,甲魚的價格一斤賣兩三百元人民幣,苗種三十多元,尋常百姓養一塘甲魚能賺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然而 1993至1994年,福建多地養殖戶養殖情況都不理想,存活率低,市場對於魚苗的需求劇減。而廣東的甲魚養殖業漸漸發展起來,産量甚至比福建還大。

在大陸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下,2003年陳仲信將企業搬遷到了現在所在地——珠海市鬥門區。搬來沒多久,他也開始慢慢轉型,從減少甲魚的養殖逐漸過渡到龜的養殖,直至最後全部升級為養龜及培育龜苗。養龜的品種以中華花龜為主,還有巴西龜、黃喉擬水龜、黃緣閉殼龜等其他品種。

積極探索養龜之道

俗話説:“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對陳仲信而言,在養龜的道路上,連領進門的師傅都沒有,完全依靠個人“修行”。他進行了無數次實驗。最初,他嘗試用沙孵化龜蛋,但結果十萬個蛋只孵出了四隻苗。這次失敗之後,他了解到美國的洗蛋式真空孵化技術,陳仲信當即安排弟弟到美國學習這項技術。在學習技術後運用到生産當中,孵化情況明顯較從前好了許多,成功率高達四成多,但這種方法很費人工,用了幾年後也被淘汰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陳仲信在南瓜地農那發現一種既可以透氣又非常保濕的材料非常適合龜蛋的孵化。經過一段時間的改良研究,一種新的孵化材料——“磁石”問世了。這種孵化方式試驗了兩年,最後的孵化成功率很高。“儘管是發明,但是並沒有專利,而且我還把這個技術傳給了其他的養殖戶,這樣大家就不會走太多的冤枉路。我沒有想要獨佔這個技術,也沒有想要靠這個發多少財,只要大家一起把龜養好就行了。”陳仲信説到。

以善經商,生意興隆

陳仲信樂善好施,行事非常低調,他在廣東、福建等地捐資數百萬元用於修路等公益事業。幾年前,在福建莆田朋友的推薦下,他來到新縣夾祭草堂觀光,當他聽説當地的文筆小學辦學條件非常簡陋時,便動身前往考察,並主動捐資幫助新建教學樓和添置電腦。而後,他又了解到新縣中學中有一座教學樓屬於 D級危房,而且學校沒有實驗室、圖書館等配套設施,熱心於教育事業的陳仲信又捐資數十萬作為學校危房改造的啟動資金。

通訊單位:珠海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