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灣區好故事”是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的,敘述大灣區普通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宏偉征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的專題欄目。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發展,大灣區承載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的夢想,每一位在灣區生活的人都是灣區發展成就的實踐者、見證者。】
跨越區隔是味道潛伏文化流脈
美好的食物不僅僅是舌尖和味蕾的滿足,更是一種對精緻生活的態度。
蔡經坦稱得上是澳門食品進口行業深耕者。在這座有著多元飲食文化的彈丸之地,世界各地的遊人川流不息,這個台灣漢子有個“野心”,作為經營台灣産品為主的臺商,希望將更多更好的寶島美味推廣出去。
美食是一種味道,亦是一種鄉愁;美食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文化。
每個台灣人從小都會吃,各種本土特色小吃、美味零嘴都是每個台灣人信手拈來並如數家珍的話題。蔡經坦也不例外,他選擇從事食品進口批發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故鄉的食品很棒,想讓世界各地更多的人知道,並對這些美味唸唸不忘。
“最開始的時候在澳門進口食品時,由於兩地文化不同,曾經虧損過一段時間。在經過深層次的思考後,他意識到只有跨越文化的區隔,才真正能讓事業在澳門立足。
後來,他輾轉深入了解澳門當地的消費習慣和文化,找出消費者規律並滿足消費的需求。漸漸地,蔡經坦的企業站穩了腳跟,供應澳門超市和賭場上千種商品。這些年來,蔡經坦遇到了不少引路人。食品最大宗的生意在於肉類進口,由於澳門種種特殊規定,一直不得其門而入。幸好有多位臺商前輩的提攜指點,幫助他的公司取得了相關牌照。這印證了一句話,人力有時而窮,盡人事而待天命,方得始終。
食在精緻傳達健康悅己理念
做台灣食品品牌,首要的便是好吃。每一個“吃貨”都對食物品質苛刻萬分,為了兼顧不同消費者的口味,盡可能使大家舌尖滿意唇齒留香。對於這個行業未來的發展,蔡經坦的心得是“設身處地”,貿易不只是買賣行業,而是站在客人立場,真正了解客人需求,才能提供難以取代的滿意服務,並從中創造價值。
經歷了行業的起伏,他深諳台灣食品受歡迎的現狀,但最根本的還是商品品質。早幾年的“食安事件”曾讓台灣食品外銷受重創,現在好不容易才將聲譽恢復。他希望,台灣的食品業者能珍惜歷經千辛萬苦才恢復的信任,發揮台灣人把事做好的工匠精神。
正如社會學家理查德·桑內特所説:“只要擁有一種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慾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匠人。”隨著消費的升級,市場更青睞的是那些具有特色、高品質的東西。匠心在每個行業都被需要,只是有的人忘了,有的人還在堅守。蔡經坦説,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忘了初心。在這個時代,匠心就是追求專業和極致的心態,保持一顆敬畏之心,用極致的認真和恒心,呈現極致的産品。這不僅要求我們精益求精,而且要在創新為基礎,在既往認識中尋求新發現。
“做好事,把事做好。要用良心做事,以專業把關,畢竟食品是吃到肚子裏的,一點都不能馬虎。從源頭控管,確保運輸安全無虞,對人體有益,是我堅持的精神”,對於企業運營的理念,蔡經坦如是説。食品寄予了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情感和溫度,每一份入口的食品,不管在任何時刻,亦承載著溫度與心思。從甄選到包裝再到出品,均是品質與品位最真摯的表達。蔡經坦説,貿易行業最重要的採購環節,因此他們都是親自去把控品質。“在甄選産品這件事兒上就像釘子一樣,鑽進每一個細節裏”,這其中要傾注磨人的功夫,用同樣的高標準去要求自己。
通訊單位:澳門臺商聯誼會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