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灣區僑界

央視播出系列紀錄片聚焦江門僑批故事

發佈時間:2020-12-31 10:08:45  |  來源:廣州日報客戶端  |  作者:黃文生  |  責任編輯:

一封封家書見證著華僑先輩漂洋過海的拼搏歷程,一份份匯款單據承載著海外僑胞,回饋桑梓的家國情懷……

12月2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跨越山海的家書》系列第一集《漂洋過海》在CCTV-4播出,重點聚焦江門僑批故事,展現江門僑鄉歷史文化,提升江門城市形象。《跨越山海的家書》分為三集:《漂洋過海》《信短路長》《家國情懷》。攝製組前往廣東江門、汕頭、漳州等地取景拍攝,挖掘鮮為人知的僑批故事,展現華僑華人的移民史、創業史,立體展現其勇於開拓、守信重義、愛國愛鄉的精神。《跨越山海的家書》于12月29日至31日晚8時檔在CCTV-4播出,央視頻APP在17時全網獨家首發播放。

據了解,在江門市委宣傳部的策劃協調下,今年11月,《國家記憶》欄目攝製組將鏡頭聚焦僑鄉江門,先後到開平市赤坎鎮司徒美堂故居、塘口鎮自力村碉樓群,臺山市臺山一中、梅家大院、海口埠碼頭舊址、銀信博物館等地,以及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實景拍攝。節目第一集《漂洋過海》中,通過大量豐富的鏡頭,對五邑僑批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故事進行深入挖掘,向觀眾展示僑胞守信重義、愛國愛鄉的精神。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 2013年“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大會批准收入《世界遺産名錄》,成為世界記憶遺産。江門認真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加快推進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日前,江門市成立了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並召開了“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研討會召開之際,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廈門大學教授、暨南大學特聘教授李明歡等一行50多人考察了開平自力村碉樓群、開平立園以及臺山銀信博物館、世界記憶銀信廣場等地。

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副所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主編張秀明向記者介紹,通過考察這些華僑建築,能夠體現到艱苦奮鬥,愛國愛鄉的華僑精神。中國僑聯副主席、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會長隋軍指出,僑批文化蘊涵的華僑精神可以概括為熱愛祖國、情係故里的家國情懷,吃苦耐勞、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篤誠守信、講義修睦的高尚品德,融通中外、博採眾長的人文特質,在新時代僑批文化保護要講好僑批中的愛國愛鄉故事、拼搏奮鬥故事、文化傳承故事、民心相通故事,弘揚華僑精神,推動新時代僑批保護工作高品質發展,推動新時代僑聯工作高品質發展。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跨越山海的家書》系列第一集《漂洋過海》:廣東省江門市臺山海口埠,始建於1853年,最早漂洋過海到各地謀生的江門人大多是在這裡的碼頭搭乘駁船,到廣海灣換乘大船去到海外。在廣東省江門市開平丘陵起伏寬廣地區,分佈著1833座兼具防禦和居住功能的碉樓。從2000年起,開平碉樓與村落開始申報世界文化遺産工作,走進一座座久未打開的碉樓,人們竟然發現了一批又一批遺落的家書、匯款單據,數量十分可觀。它叫銀信,也叫僑批,曾長久地存在於沿海僑鄉社會。2013年,廣東和福建兩地保存的16萬多件僑批檔案入選《世界記憶遺産名錄》。

五邑大學廣東僑鄉文化研究院教授劉進:所謂僑批,就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渠道寄回國內的僑匯憑證和家書的一個統稱。因為在以前,金融、遞送的渠道、郵政這些還不夠發達,所以華僑在國外還是主要依賴民間的遞送渠道,把錢寄給家鄉、寄給家人。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殖民者們長驅直入。他們與統治者、地方勢力相勾結,誘拐、哄騙,甚至暴力要挾沿海地區貧苦農民簽訂不平等協議,作為契約勞工踏上遠赴美洲、大洋洲的漫漫長路。為控制華工自由、節約運營成本,雇傭契約華工的農場、莊園或者礦山會發行一種僅在內部系統通行的私錢,人稱"豬仔錢",用以抵扣工資。因此,能夠寄錢回家贍養家人的"豬仔"勞工並不多。

臺山銀信僑批收藏家關翌春:華工去到遙遠的國度,好多人早期連書信都沒能寄回家,但是後來出現書信和銀信之後,就代表這個人還在,惦記著在遙遠中國的太太、父母和他的兒女,所以銀信就是從"賣豬仔"逐漸慢慢出現。比"豬仔"勞工境況稍好的自由移民可以時常把自己辛苦賺得的錢物以銀信的形式遞送回國。在外打拼的華人華僑把對家人的囑咐裝進封裏,把錢款數額寫在封上,然後托"水客"帶回故鄉。

一位叫李庚彩的華僑,從英國託人帶回江門,給家叔李強明的一封銀信,並寄回銀一百五十元。對於專門替華僑遞送僑批的"水客",在廣府地區也有獨特的稱謂。因為他們經常挑著籮筐或背著布囊,穿梭各地派送銀信,猶如一匹巡城的馬,故被稱為"巡城馬"。自從19世紀中葉大量華僑出洋謀生以來,僑匯是眾多僑眷家庭最重要的生活來源之一。

《漂洋過海》:1882年,開平赤坎鎮中股村一個名叫司徒美堂的14歲少年和許多同鄉一起登上了駛往美國的輪船。當時美國社會正充斥著"排華"逆流,初來乍到的司徒美堂沒少受欺負。生活的艱辛讓他深切意識到,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根本無力庇護國民,在外打拼的華人只能抱團取暖。1885年,司徒美堂加入了社團組織洪門致公堂,1894年,在波士頓成立洪門分支"安良工商會"。1904年4月的一天,已成為社團領袖的司徒美堂突然接到資訊:一位企圖入境美國的中國人因為使用偽造的夏威夷出生證明,被舊金山移民局抓捕並且受到拘禁,這個人就是孫中山。

接到這個消息後,司徒美堂當即決定伸出援手。他發動關係網,上下疏通,聯合其他僑領聘請律師,起訴美國當局,終於解救孫中山脫困。為進一步支援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鬥爭,他力促致公堂聯合同盟會成立"洪門籌餉局",為當時國內的武裝起義籌集經費。

短短三個月內,共籌得美金14.4萬。"洪門籌餉局"成立一年後,共籌得40余萬美元,成為辛亥革命的主要經費來源。就在華僑們為援助革命竭盡所能時,同盟會在國內發起了一次又一次以推翻封建帝制為目標的起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一場旨在推翻封建專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大革命在全國蔓延開來。(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黃文生 綜合CCTV(圖片來源、央視)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