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請回答2020!18件案例展現廣東今年營商環境改革成果

發佈時間:2020-12-30 15:11:49  |  來源:南方都市報  |  作者:李鑫、李宛真  |  責任編輯:

請回答2020!今年,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取得哪些成效?哪些部門勇立潮頭?

“2020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12月29日正式發佈。經過初步篩選、實地調研、專家評審等環節,最終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十大優勝案例”“法治保障優勝案例”“抗疫暖企優勝案例”共18件,展現今年廣東營商環境改革成果。

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評選活動由廣州市社科院、南方都市報聯合舉辦,今年已是第三年,雙方還將於12月29日下午共同主辦“2020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發佈會”,邀請案例主創部門進行現場交流,並就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進行專家研討。

改革向整合式、精細化發展

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評選今年11月中旬啟動,從廣東省各級各部門收集到132件候選案例,是去年的兩倍多。

今年“井噴”的案例中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更多城市、政府部門加快推進營商環境改革進程,在前兩年改革基礎上,今年成果顯著;二是涌現大批整合式創新、全流程再造的新模式。

如“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進一步升級,實現開辦企業全程“最多跑一次”,最快0.5天辦結。許多案例顯示,營商環境改革更“精細化”,力圖具體到不同項目、不同的審批情形尋求突破,如廣州實現全市低壓非居民電力接入項目“免審批”。

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在營商環境的更多領域應用。比如佛山創新推出“人工智慧+雙隨機”市場監管模式,3分鐘就對92萬家市場主體進行高風險智慧排查;珠海市橫琴新區稅務局通過全景式涉稅費資訊地圖,開展精準稅源巡查,提供定向式、個性化跟蹤輔導服務。

從區域來看,今年首次有非珠三角區域城市參加案例評選。汕尾市今年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一口氣提交了17個參評案例,展現其全面推行開辦企業、施工許可辦理等環節便利化的舉措。

抗疫暖企和法治保障最受關注

隨著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實施,各地也紛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地方立法工作,《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今年通過,將於2021年元旦起實施。

今年的案例評選活動特設“法治保障特別獎”,旨在展現、提煉廣東在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經驗。從候選案例中不難發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之下,不少地區積極探索跨境機制對接,如南沙開展N項訴訟規則對接探索、創新4種港澳人士司法參與渠道、打造2個粵港澳司法合作交流平臺,探索粵港澳訴訟規則對接。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市場主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更需各級政府持續深化改革,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今年設置的抗疫暖企優勝案例,就是為了褒揚部門在助力企業渡過疫情難關、復工復産方面的工作。如今年疫情期間,廣州市司法局聯同交通部門率先出臺全國首個市場輕微違法經營行為“雙免”清單,對市場主體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廣州市工商聯搭建企業互助、政企溝通平臺,讓政府部門聽取企業意見,為企業提供法律體檢服務。

2020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

十大優勝案例

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

廣東省首推“智慧導辦”納稅系統,廣州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以“粵稅通”微信小程式作為應用載體,實現預導稅、預填單、預審核(辦理)、預約等智慧化服務功能。“智慧導辦”後臺自動對於相對簡單的業務,納稅人直接填單即可進入預約環節;預審核功能則重點針對複雜業務,工作人員可通過系統提前核查納稅人的風險監控以及前置事項的辦結情況和表單填寫情況,解決納稅人因前置事項審核不通過或資料缺失導致的“多次提交資料”“多次跑”“多頭跑”問題,向納稅人提供足不出戶即可完成辦稅資料審核和補正的服務。

廣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

電力外線工程“零審批”,廣州領跑接電“新速度”

推行水電氣外線工程行政審批改革,搭建全國首個工程建設聯合審批平臺,整合設立電、水、氣建設項目行政許可網上申報專窗。電力外線工程由供電局全程代辦,免審批範圍擴大至廣州全市低壓非居民電力接入項目。項目經理通過聯審平臺提交申請材料,系統統一推送至相關部門進行備案,無需審批,全流程網辦。案件流轉同時,供電企業可同步安排人員進場施工。20千伏及以下電力外線工程涉及的16個行政許可審批時長縮短至5個工作日,實現8天以內完成裝表送電的目標。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一網通、零成本,廣州開辦企業最快半天搞掂

通過升級“廣州市開辦企業一網通”平臺,將原來開辦企業需分別到多個部門填報22張申請表共469項資訊、辦理“照、章、稅、保、金、銀”等多個事項,徹底整合實現申請人登錄一個平臺、進行一次認證、一表填報55項資訊,即可一步辦結,多項辦理結果“一窗通取”。申請人即可“一窗通取”紙質營業執照、印章、發票和稅務Ukey的“大禮包”,同步完成就業參保和公積金繳存登記,實現開辦企業全程“最多跑一次”。

廣州市司法局

地方立法提出硬核舉措,保障廣州營商環境建設

全面落實細化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廣州在粵港澳大灣區率先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地方立法工作,起草《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該《條例》共92條,在市場環境、政務環境、人文環境、法治環境等方面提出廣州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舉措,包括深化審批改革、加強幫企扶企、推動科技賦能等,旨在推動解決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為廣州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供法治保障。

黃埔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

打出建設審批組合拳、創新政郵服務雙融合,黃埔加快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設

出臺簡化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審批流程相關辦法,企業從申請提高容積率到取得高工業用地利用效率後設計方案審查批復以往需要1-2年,現縮減到3-6個月。廣州全市首推“聯合測繪”免費服務,採取政府採購服務的方式,在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階段,免費提供規劃條件核實測量、人防測量、不動産測繪的聯合測繪。對工業投資項目實施“三階段”施工許可,實現工業投資建設項目“拿地即動工”。

今年4月,黃埔區還在全國首推“政郵專窗就近辦”和“政郵專員到府辦”服務,延伸了政務中心的服務半徑,填補了政府節假日服務空檔,群眾可以享受“家門口的政務服務”。

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首推“一照通”準入改革、智慧排查高風險主體,佛山創新市場監管模式

首推“一照通”改革,將涉及市場監管領域的經營許可與營業執照整合,實行一次受理、審批、發照——改革後市場主體憑一張營業執照即可從事食品經營許可,實現“一企一照,一照通行”。

創新推出“人工智慧+雙隨機”市場監管模式,對92萬家市場主體進行高風險智慧排查,排查時間由原來理論上需要1000名工作人員連續工作94天壓縮到了3分鐘。系統研判出風險程度高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市場主體,並以此為靶向開展差異性抽查。實現從過程監管轉變為風險監管,讓監管效能“裂變式提升”。

東莞市自然資源局

“不動産+”業務一體化再創新,東莞實現不動産全程電子化登記

在全國率先將人臉識別、電子合同、電子簽名、電子印章、電子檔案、電子證照等技術手段應用於不動産登記,實現一手商品房網簽合同、合同備案、預告登記、預告抵押、確權登記(預審)、一手辦證全部線上極速辦理,1個工作日內審批出電子證照,最快 1個小時可辦結出證。徹底解決東莞市鎮二級審核特殊架構産生的不動産交易登記環節多、重復審核、跑動頻繁等痛點堵點問題。

汕尾市“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指揮部

全面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汕尾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

汕尾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年”行動,對照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全面推行開辦企業、施工許可辦理、用水用電用氣、獲得信貸、不動産登記、辦理納稅、貿易通關便利化;同時,加快“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證通辦、一碼通辦、一次通辦、一地通辦;強調服務企業意識,深化“店小二”服務機制。

為加快企業投資項目落地,汕尾在廣東省統一推進的並聯審批、審批告知承諾制等“指定動作”基礎上,探索出具創新特色的“分類審批”模式。目前汕尾基本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控制在35個工作日內。

國家稅務總局珠海市橫琴新區稅務局

稅政企大數據實現智慧共用,橫琴新區稅務全流程線上聯辦

打造“智慧聯辦、數據共用、可視交互、法定效力、安全加密”五大特點的應用鏈:涉稅費數據通過資訊平臺實時共用給橫琴片區相關部門,並自動匹配符合優惠政策條件的企業和個人,向其主動推送相關資訊。通過全景式涉稅費資訊地圖,開展精準稅源巡查,了解企業受疫情影響實際情況。同時,提供定向式、個性化跟蹤輔導服務,比如為企業定制“特時特辦”辦稅服務套餐;開設疫情防控“極速辦”通道,通過線上途徑及時為企業解答稅收疑問、輔導業務辦理,確保優惠政策落實到位。

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文化核心區管理委員會

以誠信建設築牢經營品牌,北京路構建首個商圈誠信體系

打造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以信用為基礎“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鏈條新型監管機制。事前實行誠信承諾,要求商戶簽訂誠信經營承諾書並通過信用二維碼進行公示;事中加強信用監管,引入信用評價工作機制;事後建立守信商戶名單和失信商戶名單,落實獎懲措施。上線北京路誠信商圈信用大屏,全面、動態、直觀地展示北京路商圈商戶的整體信用情況。

2020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

法治保障優勝案例

廣州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

成立“營商環境法治聯合體”,形成法治保障和研究合力

廣州市委依法治市辦牽頭髮起成立“營商環境法治聯合體”,充分利用和整合廣州地區各類法治資源,建立一個高效的法治研究、協調平臺,以聯合體的形式推動各方合力解決營商環境優化過程中的制度瓶頸和體制機制問題。法治聯合體以聯席會議的方式開展工作,設立一個諮詢專家庫、一個專業律師庫和一個法律英語審核組,為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智力支援。

深圳國際仲裁院

深圳經濟特區人大立法,加快國際仲裁高地建設

深圳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深圳國際仲裁院條例》,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深圳國際仲裁院由此成為全國第一個以地方人大立法進行規範的仲裁機構。《條例》提出建立法人治理長效機制、推進理事會和仲裁員結構與國際接軌等規定,將進一步完善深圳國際仲裁院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特區國際仲裁的獨立性和公信力,為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廣州網際網路法院

研發“E鏈雲鏡”分析系統,助力司法判決精準執行

“E鏈雲鏡”智慧執行分析系統依託現代化資訊技術,將海量碎片化數據進行提純分析,構建人物畫像、數據挖掘、動態預警、AI執行功能“四位一體”功能體系。運用大數據,系統深挖被執行人的網路活動軌跡及財産線索,智慧研判被執行人的履行能力,識別被執行人“無財産可供執行”假像,讓“老賴”無所遁形。系統還結合被執行人的各類債務現狀、支付償還能力、活躍交易地點、高頻交易方式等情況,提出個性化執行措施建議。

南沙區人民法院

打造“N+4+2”司法模式,實現粵港澳訴訟規則對接

深化涉港澳審判機制創新、拓展粵港澳司法交流合作渠道,率先開展N項訴訟規則對接探索,包括借鑒香港法文件透露規則全國首創《民商事案件證據開示指引》,及率先出臺《涉港商事案件屬實申述規則適用規程》等;創新4種港澳人士司法參與渠道,包括全國首聘港澳陪審員、聘任港澳特邀調解員、深化港澳專家諮詢機制、建設港澳青年實習基地;打造2個粵港澳司法合作交流平臺,包括開展粵港澳比較模擬庭審,以及建立廣東省自貿區立案和糾紛解決資源共用機制,探索搭建“環大灣區司法服務圈”。

廣州市律師協會

成立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構建多元矛盾糾紛化解機制

廣州國際商貿商事調解中心是法院、司法行政、律師協會三方共同推動的實體化調解中心,可受理國內外當事人在貿易、投資、並購、金融、證券、保險、智慧財産權、資訊技術、房地産、建築工程、城市更新以及其他商事、海事等領域發生的爭議案件;也可以受理人民法院、仲裁委員會或其他爭議解決機構委派或委託的商事爭議案件。通過公平公開的調解規則和服務標準,與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司法和行政便利措施協同一致,方便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市場主體就近、高效開展調解。

2020廣東營商環境改革創新案例

抗疫暖企優勝案例

佛山市財政局

企業補貼資金可“秒報”“秒付”,佛山首創政策扶持區塊鏈平臺

2018年搭建佛山市扶持資金綜合服務平臺“扶持通”,為企業群眾領取政府補助(扶持)資金提供網購式便捷服務,實現佛山全市政策一網打盡、全鏈業務一網通辦,“查政策-報項目-拿資金”一個平臺搞定。在疫情防控期間,最快2小時兌現復工復産補貼資金。

今年深入挖掘政府大數據潛能,打通整合跨部門、跨系統數據,先後在全國首創企業用電用氣補貼“秒報”和“國六”汽車消費補貼“秒報秒批秒付”智慧服務新模式。引入區塊鏈技術,保證資訊全程留痕、真實可靠、不可偽造。

肇慶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

便利疫情期企業抵押融資,肇慶首推二手房交易“指尖辦”

不動産二手房買賣正式上線移動端,並在廣東省率先應用“粵信簽”、率先應用電子合同,推動肇慶不動産二手房登記業務全流程電子化審批、“指尖辦理”。同時,作為廣東省電子發票應用試點城市,推動實現線上繳稅和掃碼繳費,不動産登記費用“指尖辦理”。在資料齊全的情況下,通過移動端申辦二手房業務,業務辦理總時間壓縮至30分鐘,減少31個數據項填寫。全國各地隨時隨地刷臉登錄就可辦成二手房買賣,交易成本大幅降低,有效助力中小微企業在疫情期間開展不動産業務。

廣州市工商聯

打通復工復産供需堵點,“穗企通”小程式助力民企解困

根據企業復工復産中面臨最迫切的需求,上線“穗企通”微信小程式,打通企業之間的供需通道,全力保障企業的各類需求。比如在疫情期間口罩、消毒水緊缺的情況下,24家生産防疫用品的企業在“穗企通”平臺上公佈産品資訊,同時承諾産品將對市工商聯會員企業優先發貨;“穗企通”互惠互助板塊中,有行業商協會以及企業提供的互助優惠資訊,包括租金減免、具體産品折扣、供需資訊發佈及對接等;金融服務板塊則提供各大銀行的復工優惠資訊、金融産品資訊。(南都記者/李鑫、李宛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