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承父志 志在田間稻香

發佈時間:2020-12-25 10:37:56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劉蓬勃、吳世明、朱偉科  |  責任編輯:


【編者按: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欄目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敘述灣區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的宏偉征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水準以及國際化水準領先,創新要素集聚,充滿機遇和挑戰。在網路資訊化的時代,我們用鏡頭語言記錄大灣區的發展,傳播與留存這份美好。】

深秋時節,禾海稻浪成為臺山中國農業公園最美麗的風景。作為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臺山也是廣東省水稻生産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這裡的機械化綜合水準達到88.11%。 

在推進機械化進程中,這裡涌現出一大批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廣海添豐農場主馮承志既是大耕戶,也是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大領頭雁。馮承志是“糧二代”,父親馮玩添是臺山第一代大耕戶,從小跟父親種田,馮承志深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上世紀90年代初,馮玩添開始租種其他村民的農田,最高峰時種植水稻有600畝,並在2004年獲得“全國種糧大戶”稱號。2014年,他創辦添豐農場,而後又變更了添豐農場的經營範圍,在原來種植業的基礎上,增加了農機服務業,抓住有利時機,加快了機械化進程。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夢想成真,馮承志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相新型職業農民的跨越,成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影響和帶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回歸農田。

 馮承志認為:“現在的年代是科學耕田,國家有那麼好的政策條件給我們去耕田,我們為什麼不去珍惜?父親耕田不過三五十畝,一百幾十畝,只不過維持家庭生活,現在的耕田是科學耕田,我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於耕田”。他的願望淳樸而務實:“我希望我兒子去讀書,去讀個農大出來。”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製作團隊:劉蓬勃、吳世明、朱偉科 (單位:臺山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