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交通

1號公路廣東惠州灣高速計劃2023年基本建成

發佈時間:2020-12-15 09:47:07  |  來源:惠州日報  |  作者:戴建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市人大常委會視察我市“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情況 1號公路惠州灣高速計劃2023年基本建成

站在廣東惠州新材料産業園的高地望去,“豐”字交通主框架1號公路惠東先行段已具雛形;30公里外的惠陽區秋長街道,“豐”字交通主框架“五橫五縱”之一的深莞惠紅色幹線正在加快建設,這條橫跨4個鎮(街道)的大動脈將串聯起多個重要産業園區……

去年底,《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佈局規劃(草案)》出臺,以“交通帶動産業、産業支撐城市”為理念,奠定惠州百年發展的大格局,繪就一幅由“豐”到“滿”的宏偉藍圖。如今,一年過去了,“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進展如何?規劃實施是否順利?12月11日,廣東惠省州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大代表,對廣東省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情況進行視察。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目前1號公路惠城、惠東先行段和H4線(深莞惠紅色幹線)正在建設,各縣(區)正在開展H3線(惠州機場疏港快線)、Z2線(新龍大道)、Z1線(博羅大橋至粵湘高速段、龍門段)前期工作。按照計劃,1號公路(惠州灣高速)計劃2023年基本建成,“豐”字交通主框架力爭在2024年前完成核心段建設,2025年前完成重點段建設,2030年完成其他段建設,形成由“豐”到“滿”的路網體系。

快馬加鞭

沿江軸線以“廣惠第二高速”項目先行建設

1號公路惠東先行段位於惠東縣白花鎮的惠州新材料産業園區,項目命名為“惠州新材料産業園區道路工程”,北起白花鎮南亞村(接省道356線互通式立交),終於白花鎮榕子坑村,全長7.2公里。廣東惠省州市惠東縣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已完成界溝開挖8.3公里,清淤完成2.6萬立方米,清表完成473畝,挖填土石方完成31萬立方米,棄土方6萬立方米,完成施工産值4011萬元。

深莞惠紅色幹線位於惠陽區秋長街道,全長41.3公里,起于惠東謨嶺,貫穿惠陽南部的沙田、淡水、秋長、新圩等4個鎮(街道),與深汕、惠大、惠鹽、博深高速對接,終點接新清大道至東莞清溪鎮。該項目按一級公路結合城市快速路,採用雙向“主八輔四”標準建設,路基寬度65米。目前,該項目三個標段都在施工作業,已完成投資約4.7億元。

惠州市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豐”字交通主框架工程項目已由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上報交通運輸部申請納入交通強國試點項目;南北軸線、東西軸線、沿江軸線作為高快速複合交通走廊,已納入《廣東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0-2035),該規劃已正式印發實施;1號公路、東西軸線等項目列入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計劃;沿江軸線已與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交通集團達成共識,以“廣惠第二高速”項目先行建設;國道324線北上項目已擬定《G324北上工程可行性研究及相關專題研究實施方案》,並納入普通幹線公路國土空間控制規劃工作中研究落實。

為統籌1號公路建設工作,惠州市成立了1號公路項目建設工作專班,每週召開1至2次專班會議,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前期審批、投融資、徵地拆遷、現場施工等重點難點問題,凝心聚力推進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據了解,惠州市選取1號公路惠河高速至惠州大道段和國道228線至大亞灣段為先行工程路段,分別以惠河高速惠州互通連接線工程(惠城先行段)、惠州新材料産業園區道路工程(惠東先行段)完成立項,並啟動兩段先行工程徵地拆遷和建設。1號公路(惠州灣高速)正式報批按高速公路雙向8車道標準,以2023年基本建成為目標,加快前期審批手續辦理。

該負責人説,各縣(區)將圍繞“豐”字交通主框架在2024年基本落地的目標,高點站位,精細謀劃,按照“豐”字交通三大落地策略,即“建設標準先落地,核心段先落地,帶動效益最大化先落地”的相關要求,結合各地區發展實際和區域發展新形勢,科學劃分建設的核心段、重點段和其他段,分階段逐步完善“豐”字交通的路網體系。

帶動産業

全面帶動沿線産業園區發展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為了穩定經濟增長,各地紛紛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城市間的‘馬太效應’將進一步加劇。”業內專家認為,惠州要建設國內一流城市,分享大灣區發展紅利,必須擺脫單純就“交通”論“交通”的狹隘觀念,以交通帶動産業、優化空間,構建“交通、産業、空間”三要素高度協同的新型綜合體系。

惠州市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不僅為了完善交通路網,更要帶動沿線産業發展。據了解,“豐”字交通主框架廊道控制寬度在300米或500米範圍內,除了道路、綠道外,主要佈置高端要素資源産業用地、公服設施用地等,並將嚴格把控,集約發展、聚集發展。“豐”字交通主框架連接起大亞灣石化區、惠州新材料産業園、稔平半島等沿海園區平臺,可以全面帶動沿線産業園區發展,充分釋放惠州廣闊的土地發展空間和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惠州駛上高品質發展快車道。

“中部軸線交通帶動産業的格局已基本成型。”惠州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中部軸線採用高快速廊道分設的規劃理念構建,高速路以河惠莞高速為主體,快速路方面利用智慧大道、惠僑快線、四環南路形成中部軸線快速路,沿線規劃匯聚了中韓(惠州)産業園、廣東(仲愷)人工智慧産業園、生態智慧新城、惠南高新科技産業園等先進産業平臺,“交通帶動産業、産業支撐城市”的空間格局加快形成。

目前,高速路方面河惠莞高速已進入工程收尾階段,計劃本月底建成通車;快速路方面四環南路主線已建成通車,智慧大道北段、惠橋快線路基已基本完成,計劃2021年春節前建成通車。近期,我市將結合過江通道的實施,將中部軸線跨越西枝江繼續東延至1號公路,形成各軸線之間的互聯互通。

根據《惠州市“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佈局規劃》,通過東西交通軸線,惠州可以承接前海、橫琴、珠西先進裝備製造區等地産業,有效優化惠陽區臨深産業結構,並構建空港經濟區的集聚優勢;通過中部交通軸線,可以承接廣州南沙、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的金融、物流、高端電子資訊及高端製造業等産業,可與仲愷高新區産生聯動效應;通過沿江交通軸線,可以承接廣州科學城和中新知識城的研發製造、生物技術、教育培訓等産業,有效加強惠廣合作,帶動惠廣合作産業區快速發展。

建言獻策

狠抓工程品質打造樣板工程

為儘快讓群眾享受到“豐”字交通帶來的便利,以及更好帶動軸線周邊産業發展,惠州市將充分行使省級下放審批事項許可權,按照因地制宜、核心優先的原則,加快實施,分段放行。記者了解到,1號公路在重要發展地區建成一段,則按市政快速路先行使用一段,待整條線路建成後,再以高速公路形式封閉整段通車。其他軸線及“五橫五縱”“五聯”也參照此模式,結合各縣(區)發展需求分段實施建設。

“全市各級各相關部門以敢想敢幹的精神,不斷優化提升‘豐’字交通主框架總體佈局規劃,爭取上級政策支援,克服重重困難,推動規劃落地實施,項目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惠州市人大代表、惠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力強建議,“豐”字交通主框架要嚴格按規劃執行,完善組織架構,按照標準開展施工,確保品質過硬,強化政策和資金保障,發揮“交通帶動産業、産業支撐城市”的作用,不斷提升城市能級。

惠州市人大代表李紅梅説,“豐”字交通主框架描繪了惠州發展的美好前景,希望規劃能夠順利落地實施,在惠州建設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體系,帶動城市組團發展,打造“半小時生活圈”。

惠州市人大代表李春雄和楊長保建議,惠州全市各相關部門要全力配合和支援“豐”字交通主框架建設,加快審批流程、徵地拆遷各項工作,在優化設計、控製成本的基礎上,狠抓工程品質,建好民生路,打造樣板工程,助力惠州發展。(惠州日報記者/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