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智庫

李湛:“廣深聯動”須樹立大灣區“區域一盤棋”思想

發佈時間:2020-12-15 09:47:07  |  來源:廣州日報  |  作者:陳麗莉  |  責任編輯:

原標題:李湛把脈經濟發展:“廣深聯動”須樹立大灣區“區域一盤棋”思想

藍天白雲下的廣州。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 攝


李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發展格局重大調整、大國競爭持續加劇、全球價值鏈更趨區域化、地緣政治環境更趨複雜化、全球治理體系加速重構。

此時此刻,“廣深聯動”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動新模式,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李湛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新發展格局之下,廣州和深圳“雙城聯動”須樹立大灣區“區域一盤棋”思想,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中引領廣東經濟高品質發展。“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雙區驅動’帶來的將是區域合作的深化、要素流動的加速、産業結構的優化。”

人物簡介

李湛,金融學博士(教授),深交所博士後,深圳市先行示範區經濟專家,中國證券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

經濟形勢:新零售、科技電子等領域將激發國內經濟新動能

廣州日報:“疫情大考”的2020年即將收官,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接下來您對國際經濟形勢有何預判?

李湛:作為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新冠肺炎疫情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和金融體系均帶來重大影響。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嚴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影響,中國2020年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出現罕見負增長,二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實現正增長並好于市場預期,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進一步加快。然而,疫情影響之下,全球經濟深陷困境,全球權威機構包括IMF、OECD、世界銀行和標普等,都預計主要經濟體中僅中國能實現全年的經濟正增長,而歐美國家的經濟復蘇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廣州日報:哪些領域的突圍將帶領中國經濟動能回歸常態?

李湛:國內層面,考慮到低基數、國內經濟進一步復蘇以及政策逐漸恢復常態化,預計2021年國內GDP增速有望達到8.1%以上,並呈現前快後緩的趨勢。“十四五”規劃落地,“雙迴圈”發展戰略加速實施,國企及要素市場改革啟動,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再次啟動。預計2021年市場化改革步伐也將會加快,制度紅利有望進一步釋放增長動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動態動能常態大概率依賴於出口、新零售、科技電子等領域的突圍。其中在場景快速變化的時代,新零售具有“三升”趨勢:模式升級、效率升級、體驗升級帶動市場佔有率提升,有望帶來新的突破。

發展機遇:廣深可抓住新發展格局下多個領域新機遇

廣州日報:按照中央的部署,在“雙區驅動”效應下,廣州和深圳應該如何真正做到雙城聯動,哪些領域存在新機遇?

李湛:廣州和深圳共同擔負廣東改革開放主陣地的重要使命,“雙城聯動”共同在全球範圍內配置優質創新資源,既是“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下鞏固強化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地的客觀必然,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需要。

深圳在應用性技術創新、技術轉化、現代金融和新興産業發展等方面形成了顯著的優勢,而廣州在基礎研發、高端裝備和商貿物流等方面實力雄厚。因此,在“雙區驅動”效應下,集合廣州和深圳的優勢,雙城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合作、智慧網聯汽車産業、生物醫藥産業、智慧裝備産業、營商環境、自貿區等多個領域存在新機遇,助力“雙城聯動”。目前在這些領域,廣深兩市已經做出了不少合作的嘗試,但仍需要突破一些問題,比如在科技創新領域如何加強創新合作、共用創新資源、推動科學成果落地;在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方面如何便利廣深兩城間交通、保障能源安全等。

廣州日報:廣州和深圳在雙城聯動中哪些領域亟須突破創新?

李湛:具體來看,科技創新領域方面,廣深兩市需要共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共用科技創新資源要素、推動創新平臺合作、共促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廣深風投創投領域融合發展。在基礎設施合作方面,廣深兩市需要加快打造“半小時交通圈”、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共建國家級物流樞紐、強化水資源保障安全和構建能源安全保障體系等。在智慧網聯汽車産業方面,廣深兩市需要加快建設較為完善的智慧網聯汽車標準法規體系、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産配套體系,共同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汽車零部件産業供應體系和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群。在營商環境合作方面,廣深兩市需要共同營造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加快實現競爭性環節市場化,進一步放寬兩城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限制。

只有廣深兩地持續完善戰略合作機制,加強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平臺的對接,不斷提升兩市綜合競爭力和發展能級,才能真正做到“雙城聯動”。

建言獻策:廣州發揮網際網路基因助力城市出新出彩

廣州日報:廣州應該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下抓住機會,激活老城市新活力?

李湛:緊抓“雙區驅動”重大發展機遇,首先要認識到“雙區驅動”對廣州的重要意義,必須著眼全局與長遠,跳出廣州看廣州。從國內來看,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是未來5~10年中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長江經濟帶,從建設雄安新區到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整合區域發展優勢、形成整體發展效能,正成為我國發展的行動力。從國際來看,城市群已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競爭力與國際分工的重要力量。全球70%的大城市坐落在灣區,75%的經濟總量集中于灣區,世界一流灣區往往造就全球一流城市。而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雙區驅動”帶來的是區域合作的深化、要素流動的加速、産業結構的優化。

廣州日報:廣州需要抓住哪些機遇?哪些優勢可以深化助力城市高品質發展?

李湛:廣州與深圳同為大灣區的中心城市,既有相同之處,如城市文化以開放包容見長,電子資訊産業優勢明顯,港口吞吐能力在全球比翼齊飛等;同時又各善所長,深圳勝在金融和高新科技産業發達、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強,但廣州勝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國際化程度高、教育醫療資源集中。在發揮“雙城聯動”時,廣州必須立足比較優勢,激活老城市新活力,樹立大灣區“區域一盤棋”思想,抱團形成“集團軍”,在“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中引領廣東經濟高品質發展。

其一,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傳統文化優勢明顯,同時廣州也是國內網際網路産業起步較早、發展較好的城市,誕生了微信、網易、唯品會、酷狗等多個網際網路企業級品牌,有著深厚的網際網路基因,應該利用好網際網路新技術、新手段,賦能傳統文化,助力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其二,目前廣州北部空港經濟區有白雲國際機場,還規劃設立高鐵站,交通便利,起步基礎好。因此,除了珠江新城,廣州還可依託空港經濟區建設北部新城,佈局更多高新産業,比如建設大的會展中心、發展會展業和高端服務業。北部形成作為廣州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北部橋頭堡,將吸引鄰近的城市甚至全國資源要素進入,助力廣州城市發展。其三,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擁有國家級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城市副中心等多重地位及政策優勢,在“雙區驅動”效應下,應該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承擔更大責任。但由於交通是目前制約南沙發展的瓶頸,應加快加大南沙交通建設,特別是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