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交通

黃埔將開通全球首條無人駕駛航線

發佈時間:2020-12-11 11:12:03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吳雨倫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州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加強聯動,共建國家實驗室黃埔將開通全球首條無人駕駛航線

12月9日,中共廣州市黃埔區委一屆十三次全會暨廣州開發區、廣州高新區黨工委2020年第三次工作會議召開。

會上透露,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與光明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的互動將更多。具體而言,廣州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的聯動將進一步加強,共建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和全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同時,該區將開通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的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

在“雙區”建設、“雙城聯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重要引擎,在制度融合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建設制度融合先行區,實施“灣區通”工程,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創新舉措,深化商事登記“跨境通”,建立與港澳信用互通互認機制,打造包容合作共贏的開放環境。

在深化港澳合作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與香港共建穗港智造合作區和穗港科技合作園,實現穗港協同發展;與澳門共建穗澳合作示範園,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聯合澳門拓展葡語系國家合作;該區還將建設廣州科學城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

如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廣州與深圳正跑出“雙子城”聯動“加速度”,探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互動新模式,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也將在“雙城聯動”中發揮更大作用。

具體而言,廣州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的聯動將進一步加強,有效對接科技創新成果産業化、市場化,共建國家實驗室、省實驗室和全球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協同提升創新策源能力。

同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深化産業規劃、項目對接,優化區域産業鏈供應鏈佈局,積極參與“廣深惠”智慧網聯汽車産業集群、“廣深佛莞”智慧裝備産業集群等建設,共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産業體系,推動製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在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中,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與南沙科學城共同推動5G和量子通信等新基建互聯互通,打造廣州科技創新軸,與東莞水鄉深化合作,共建大灣區深度合作先導區,增添“一核”動力。高水準推進廣清“一區三園”建設,探索“廣州總部+清遠基地”等産業協同發展新模式。

建好慧眼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會上透露,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將以更大力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加強基礎研究應用,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速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

該區將建設形成以國家實驗室、國家綜合類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引領,以高水準創新研究院、一流高校等為支撐的戰略創新集群。創建呼吸領域國家實驗室,建設張江實驗室廣州基地,建好人類細胞譜係、航空輪胎動力學、慧眼等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國家先進高分子材料産業等領域國家創新中心建設。

同時,該區將全面加強與中科院合作,推動設立中科院科技服務網路計劃黃埔專項,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據悉,目前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已集聚中科院13個重大項目,國家奈米中心、空天院等8家中科院直屬單位均在該區設立了研究院。

在産業鏈佈局方面,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加速推進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高規格建設世界級積體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8大價值創新園區,加速推動“智谷、氫谷、藥谷、美谷、奈米谷”成形見效。以新一代資訊技術和生物醫藥兩大世界級創新産業集群為牽引,該區做大做強生物制藥、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三大産業集群。

聚焦知識城“一號工程”

今年10月,廣東省印發了《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如今,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正舉全區之力推進中新廣州知識城建設。

在推進智慧財産權綜合改革試驗方面,該區將加強關鍵領域自主智慧財産權創造和儲備,深化智慧財産權證券化、質押融資試點,強化智慧財産權全鏈條保護,完善智慧財産權服務生態,打造智慧財産權引領創新驅動發展新高地。

中新合作將進一步加強,在深化中新二期合作方面,該區將全面拓展中新雙方在科技創新、産業發展、智慧財産權等領域合作,推進知識塔、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新加坡能源集團等項目建設,建好中新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示範區。

此外,黃埔區、廣州開發區還將實施“一小時融灣、半小時通達”工程,推動黃埔高鐵站、知識城高鐵站建設,開通從知識城到南沙全球第一條無人駕駛航線,加快貫通創新大道,加快有軌電車3、5、9號線建設,實現一小時融入大灣區、半小時通達四大片區。推進大灣區醫療衛生合作,重點推進知識城南方醫院和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項目建設。(南方日報記者吳雨倫通訊員范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