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 12月2日,廣東省交通集團發佈消息,連接福建漳州的大(埔)潮(州)高速公路進入收尾階段,月底建成通車。屆時,廣東將再添一條出省通道,梅州大埔至潮州饒平車程也將減少一個小時。
大潮高速路面工程
大埔至潮州車程將節約1小時
大潮高速是廣東省“十三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2017年4月正式開工建設。目前,項目路面、交安、機電工程基本完工,計劃12月中旬完成交工驗收。
大潮高速北起梅州市大埔縣梅大高速,南連潮州市饒平縣沈海高速,並設置支線與福建省的雲平高速對接,路線全長120.77公里,採用雙向四車道標準,設8個收費站,12個互通立交,2個服務區,2個停車區。
大潮高速高陂隧道應用安裝電源、控制模組分離式車道指示器
路線所經的梅州市大埔縣和潮州市饒平縣均為原中央蘇區縣和省級貧困縣,是連接梅州大埔和潮州饒平的紅色路和脫貧路。大潮高速的建設,將構建粵東北及閩西地區通往潮汕平原和潮州港的南北向高速通道,以及梅州通往海峽兩岸經濟區和廈漳泉地區的東西向出省通道。
“大潮高速首先是一條紅色蘇區路,沿線紅色資源豐富。”大潮高速黨支部書記周巍表示,“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利用了大埔、饒平周邊紅色教育基地的教育和激勵作用,通過加強紅色精神學習,用活紅色資源,使公司黨員幹部能夠從中感悟紅色精神,堅定打贏年底通車決戰的信心決心。”
大潮高速總經理助理王輝介紹,此前梅州大埔至潮州饒平並無高速公路相連,地方道路通行需約2個半小時。“大潮高速建成通車後,大埔至饒平車程將縮短一個鐘以上。”這將進一步補齊革命老區基礎設施短板,改善老區蘇區發展條件,大大改善兩地居民的出行環境,成為促進老區蘇區經濟發展的大動脈。
大潮高速中山樓互通
30項“微創新”推動項目大建設
“大潮高速在建設的過程中,建設者通過小革新、小發明、小創造,改進産品和施工工藝,解決實踐中的痛點和難點,最終形成近30個微創新成果,推進建養一體化發展,確保項目建設和通車營運後養護管理安全高效。”大潮高速副總經理陳寧青介紹。
傳統高速公路路面巡查情況反饋只能通過文字、數據和照片等方式,不僅無法直觀表現項目現場的具體資訊,而且無法精準定位問題點,大大影響後續工作效率與進度。大潮公司引入建管養一體化平臺,利用無人機查看、GPS定位等先進技術把工地“搬到”電腦上進行管理,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在電腦上就能直觀、全面掌握現場情況,助力“人海建管”向“智慧建管”轉化。
在高陂隧道洞口,機電人員正在檢測電源、控制模組分離式車道指示器安裝情況。大潮建設者從“源頭”抓起,採用建養一體化施工,對車道指示器進行了改進,將顯示模組與電源、控制模組分離安裝,電源、控制模組整合在檢修道側壁的設備電源箱內,將原來的爬梯高空“問診”轉變為平地檢修,無需封閉高速車道,減少營運養護安全隱患,提高故障處理時效。
大潮高速全線大中橋92座,最高墩高達91.5米,橋梁施工工程量和難度非常大。項目TJ16標項目經理王宜銘坦言,“標段地處山嶺重丘區,地形複雜,橋隧比高達58.9%,典型的連續橋接隧、隧接橋的路線形式,施工設備、材料運輸非常困難。”
面臨工期緊、壓力大的情況,大潮高速調配各方資源,不斷進行工藝優化,確保各施工節點的順利完成。如機電托架施工班組改進施工工藝,製作單人可操作的橋梁托架打孔機,並在施工過程中成功實踐,大大提高了機電托架施工效率。
15座隧道洞口墻彩繪“客潮文化”
大潮高速路線所經的大埔縣和饒平縣分別是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的典型代表,大潮高速將成為連接客家文化與潮汕文化的重要橋梁。大潮高速隧道有15座,結合了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趨勢,對隧道洞門墻進行了彩繪美化,設計之中滲透客家、潮汕文化,旨在將高速公路作為沿途地區客潮文化透視“窗口”。
大潮高速梅嶺隧道
大潮高速總經理賴冠宙介紹,大潮高速既是一條紅色蘇區路,也是一條“客潮文化路”。“一直以來我們不斷地和地方文旅部門溝通,僅隧道洞門文化景觀設計前後就改了10多遍設計稿,想通過這個點最大限度展現出沿途客潮文化,把文化植入大潮,讓過往司乘在濃濃文化氛圍和安全舒適環境中穿行。”
梅嶺隧道洞口,梅州市花梅花和喜鵲相映成趣,更有“喜上眉梢”之意;梅花蝦公嶺隧道洞口,寥寥幾筆,客家圍龍屋花萼樓的形象就躍然墻上;大東隧道洞門墻彩繪以久負盛名的大埔蜜柚形象為主,畫出了大埔人民的“黃金果”“幸福樹”;東溪山隧道在洞口文化景觀設計中則融入潮州地域標誌性元素——廣濟橋,展現潮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及地域專屬性……
大潮高速全線隧道洞口文化景觀工程已完成,待年底通車後廣大車主將可以一睹其風采。(記者/黃綺鈮 通訊員/粵交集宣、馬慶英、肖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