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到大灣區創新創業漸成風潮

發佈時間:2020-11-26 10:50:16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王聰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到大灣區創新創業漸成風潮 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留學歸國人員 暢談如何融入“雙區”建設

今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慶祝大會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作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準。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特區發展中作出新貢獻。

新征程即將開啟,奮鬥號角已經吹響。

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看到發展機遇,紛紛來到大灣區創新創業甚至定居生活。近日,筆者走訪了一些在粵創新創業的港澳同胞、海外僑胞、留學歸國人員,聽他們暢談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體會,以及如何抓住機遇進一步融入“雙區”建設,更好將個人理想奮鬥融入祖國發展大局。

感嘆大灣區近年來發展變化

今年8月,粵港澳大灣區喜訊頻傳:新橫琴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相繼開通,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更加深入。

不少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幾年,粵港澳大灣區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營商環境優化完善、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發展變化令人驚嘆。

“我的成長經歷,貫穿了粵港澳。”祖籍廣東江門的香港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曾在韶關上小學,小學四年級開始在澳門讀書,六年級起到香港讀書。他在2006年回港創業,2010年赴內地創業,從事智慧手機應用、遊戲等行業。

讓吳學明印象最深刻的是,粵港澳三地交通基礎設施越來越暢通。和許多經常往來粵西的香港人一樣,吳學明以前常從深圳灣等口岸出發,最擔心堵車。“節假日更嚴重,在虎門大橋堵兩三個小時很正常。”他説,現在有了港珠澳大橋和高鐵,大灣區的筋脈被打通了,一天能跑好幾個城市。

廣東省政協委員、澳門中華總商會青年委員會主任馬志達也有同樣的感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來,直觀感受就是三地交流活動越來越多,也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他説,港珠澳大橋、新橫琴口岸開通,便利了粵港澳三地人流、資訊、資本的流通,往來澳門與橫琴更快了。

從加拿大回到廣東發展16年,江門市總商會副會長、廣東中加柏仁學校董事長黃柏仁對投資環境的變化感觸頗深。他説,現在大灣區市場發展很好,制度逐漸完善,公平開放的環境將吸引更多的華僑回國投資。“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發展空間很大,同時還是著名僑鄉,對華僑而言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世紀80年代,汕頭青年范群以公派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留學,並於10年前回到廣東。在他看來,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顯著,海外華僑華人歸國發展趕上了很好的歷史時機。“大灣區囊括了科技創新、金融、傳統産業、高端製造等各種元素,加上人口紅利、巨大的消費市場潛力,為廣大海內外僑胞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大灣區青年創業忙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週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這是對海內外科技工作者吹響的集結號,作為一名長期在科技領域工作的海歸創業者,我深受鼓舞,更覺任重道遠。”范群説。

范群畢業後曾一直在矽谷的科技公司任職,一直到2010年,他和幾個留學歐美的博士帶著技術項目和資金,回國創辦廣州市威格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他一起回來的蕭劍鳴是廣州人,當談到回國發展的原因時,他説:“國家培養了我,回來用自己所學報效祖國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更好幫助海歸回國創業,2013年,范群聯合美國矽谷相關專業協會和投資機構,在廣州開發區投資創辦了“廣州歸谷科技園有限公司”。規劃、建設、運營好廣州歸谷科技園也成為了他當前的主要任務。“歸谷科技園不僅是歸國人才需要的平臺,同時也能幫助政府招才引智,吸納更多海歸人才來到粵港澳大灣區落戶。”

如今,生長在港澳、奮鬥在灣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港澳青年的選擇。據統計,目前廣東已建成50多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港澳青年在廣東的創業團隊近600個。

“這是因為粵港澳地緣相近文化相通、政府扶持政策優惠、創業成本低廉、人才儲備豐富。”吳學明説,很多香港企業家在內地投資發展,而且大多是從廣東開始。香港青年見證了上一代北上打拼的過程,親身體驗過香港人在內地發展的優勢和空間,所以對他們而言,到內地發展一直是大勢所趨。

相比老一輩港澳企業家,當前港澳青年在廣東創業分佈更為多元,既有專業服務、物流貿易、教育等傳統行業,也有涉及移動網際網路、文化創意、智慧硬體等高科技産業和新興領域。

創龍集團創辦人鄧文俊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專注于AR(增強現實技術)場景互動領域創業。去年8月以來鄧文俊幾乎走遍珠三角所有城市,最終選擇東莞松山湖作為創業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巨大的發展空間,給我們帶來了彎道超車的新機會。”

將個人理想融入祖國發展大局

這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10月視察廣東時深刻指出,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的深刻複雜變化,我們要走一條更高水準的自力更生之路,實施更高水準的改革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如今,對於港澳臺同胞、海內外僑胞來説,融入祖國發展大局風正帆滿。

去年10月1日,馬志達參加了北京的國慶70週年慶祝活動。“當看到氣勢磅薄的閱兵式,還有群眾遊行方陣講述的一個個不同年代的故事,展現我們國家多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我感到心潮澎湃。”他説,“在‘一國兩制’方針下,我們澳門人過得一天比一天幸福。”

“唯有厚植愛國主義精神,才能更好融入祖國發展。”馬志達説,今後將致力於更深更廣地促進粵澳合作,解決澳門青年在融入大灣區過程中面臨的學業、就業、生活等具體問題,帶頭在大灣區投資創業發展,為澳門年輕人融入灣區發展做表率。同時,也要發揮好自己的作用,團結更多的澳門青年人,盡己所能為他們的發展“搭臺搭梯”,共用國家發展的機遇,融入到國家發展大局中來。

如何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大灣區,是吳學明一直關注的話題,他對此有著深入的思考。“我希望以後三地的高校、科研機構、企業能夠聯合開設品牌專業技能課程,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多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他説,同時支援鼓勵粵港澳多合辦交流團、實習計劃、短期學習課程等活動,為三地青年深入交流搭建平臺,讓他們進一步增強國家、民族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深刻指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特區的建設同大批心繫鄉梓、心繫祖國的華僑是分不開的。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海外僑胞們備受鼓舞,融入祖國發展大局的信心和決心更加堅定。

黃柏仁認為,海外華僑華人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廣泛的人脈關係以及融通中外的文化底蘊,應發揮獨特優勢,繼續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和“雙區”建設中來。“我們要繼續當好橋梁紐帶,發揮雙向開放作用,讓國外先進産品、管理經驗進入中國市場,提升中國本土團隊的國際化眼光和規範化運營能力;同時也要把中國優秀的企業、經驗和工程項目推介至國外,為促進共贏牽線搭橋。”

在廣州歐美同學會理事、廣東優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暉看來,將個人奮鬥與國家命運相融合,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是新時代賦予一線科研人員的使命。“希望今後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回國創業就業,用他們的全球視野、創新思維,發揮掌握國際前沿技術的優勢,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活力和動能。”(南方日報記者/王聰 實習生/賈月群、方藝璇 通訊員/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