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美麗灣區】灣區時代,東莞“靚”起來!

發佈時間:2020-11-13 13:34:30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李金健 陳慧  |  責任編輯:

“城,所以盛民也。”我們需要一座怎樣的城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最終的願景都是共同的:讓城市更有品質,讓生活更加美好。

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東莞如何打造品質之城?2017年7月,東莞全面部署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各項工作,推動東莞城市現代化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2019年1月召開的東莞市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明確提出,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著力優化城市格局,加強交通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形成與國際一流灣區相適應的城市發展格局。

路線圖已繪定,擼起袖子加油幹。近年來,東莞以國際商務區全球招商、中心城區景觀提升等為主抓手的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成效突顯;以治水攻堅、“潔凈城市”、“廁所革命”等為突破口的環境補短板行動紮實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觸點和領域不斷延伸;以粵港澳院士峰會、華為開發者大會、男籃世界盃、亞洲馬拉松等為引爆點的高規格活動和賽事成功舉辦,東莞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城市形象進一步彰顯,城市品質、城市承載力和競爭力不斷提升。

藍天白雲下的東莞主城區。攝影記者/鄭志波

高位推進

以超常規、高標準、強統籌推動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以“強心”舉措對接廣深、融入灣區

10月24日,週末的晚上。位於東莞市民中心的美食廣場,熙熙攘攘,“煙火氣”升騰。

市民們走走停停,流連于各類精緻小攤。酒瓶拼裝成的“景觀樹”,散發出暖黃色的光,街頭藝人的感性歌聲悠揚,人們輕鬆愜意地散步聽歌……來到這裡,時間仿佛慢了下來。

一個售賣鉤針編織物的小攤前人頭攢動,這些色彩鮮艷、樣式各異的編織物都出自江萍之手。江萍熱愛鉤針編織,一“玩”就是20年。平時,她基本在家裏織各種精緻的發夾、發圈和小包。到了週末的晚上,她才出來擺攤,通常她的小物件不夠賣。

“我織的東西比較精緻,花樣也多,所以我的生意還是不錯的。”江萍説,“這裡環境好,人氣旺,擺著攤,聽著歌,販賣著美好,真的是一種享受。”

來自潮州的江萍,在東莞生活打拼十年,見證了近年來東莞經濟發展的騰飛。“但是真正感覺東莞大變樣,還是來到南城之後,中心區變得像一座大城市了。”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無數個像江萍一樣的奮鬥者,正和東莞這座城市一起,以鍥而不捨的韌勁和定力,尋求一場升級進階的蝶變。

沿美食廣場的臺階而上,站在市民中心廣場遙望四週,光影浮動,夜色迷人。近年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裝上了象徵城市品質的霓虹,一條條奔流不息的車河川流像是彩色的飄帶,飛舞在城市的夜空。

沿著已經升級進階的東莞大道,往G4高速石鼓入口方向行駛幾分鐘,就來到了東莞國際商務區。十年磨一劍!東莞國際商務區歷經10年的規劃打磨,時間來到2020年,如今全面拉開建設大幕。

東莞國際商務區定位為“東莞門戶、城市客廳、創新樞紐、區域引擎”,目標是要打造成為“世界智造門戶、灣區魅力都心”,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東莞將如何實現“世界智造門戶”這一目標?

其實,這不僅是關於東莞國際商務區之問,更是東莞需要回答的時代之問、發展之問。

21世紀初期,東莞通過“五年見新城”的大投入、大規劃、大建設,短短幾年時間就完成了中心廣場、東莞大道、環城路和松山湖高新區等的建設,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城市框架。但是,由於城市規劃設計前瞻性和城市功能系統整合性不足,影響了資源要素的高效集聚,造成了城市功能疊加度偏低、城市中心不突出、城市特色不明顯等問題,制約了東莞城市競爭力的進一步提升。

在硬體上,主要是城市基礎設施存在檔次不高、重復建設、功能缺失等問題。在軟體上,主要是現有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水準難以滿足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不夠強。尤其是東莞夾在廣州、深圳兩位“老大哥”中間,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大背景下,如果城市品質不能提升上來,受到“虹吸效應”的影響也會越嚴重。因此,東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戰略目標,以超常規、高標準、強統籌推動中心城區“一心兩軸三片區”建設,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山、水、城”融合空間的城市品質和內涵。

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脈三江莞邑香。2019年,東莞高位推進,組建由市長為總指揮,分管副市長為現場指揮長的“一心兩軸三片區”總指揮部和現場指揮部,發揮綜合協調及系統決策的作用,優化行政文化中心區功能品質,實施市民服務中心改建、中心廣場周邊燈光提升等工程,提升鴻福路山水文化軸線、東莞大道時代發展軸線的功能品質,推動東莞國際商務區、黃旗南生態科創區、“三江六岸”歷史文化區三大片區的規劃建設,推動中心城區品質提升再上新臺階,強化中心城區的龍頭標桿地位,示範帶動東莞城市品質和城市能級提升,以新顏值和高品質全面對接廣深、融入大灣區。

東莞推動中心城區品質提升再上新臺階。圖為綠化景觀實現整體提升的東莞大道。攝影記者/鄭志波

美麗蝶變

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城市更新步伐加快,高品質底色鑄就城市的“詩與遠方”

秋日的暖陽照耀著東莞萬江街道谷涌社區的浪漫花海。一年前,這裡還是遍地垃圾的荒地,現今已經實現舊貌換新顏的蝶變。

萬江在谷涌、滘聯融入“公園城市”理念,作為東莞市第一批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範建設區,經過了8個月的建設,目前已經基本完成工程建設,儼然成為萬江新的“網紅打卡點”。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萬江工程辦副主任庾錦麟介紹,谷涌·滘聯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範建設區以“濱江景觀休閒帶”為主要遊覽路線,實現谷涌和滘聯兩社區的聯動,提供6公里連續的水岸休閒、觀賞、運動等多樣體驗,串聯農田、宗祠、龍舟、古街、村落和古樹等歷史文化資源。尤其到了晚上,谷涌沿河路觀光河堤亮化工程調試運作起來後,兩岸景致在燈火映襯下宛如一幅流動的詩意長卷。

“以前的路,雖然能走,但是絕對沒現在這麼漂亮,現在晚上到處都有亮化,通透光亮,的確變化好大!”71歲的洪錦斌離開滘聯社區,搬到外面住已經十幾年了,當發現社區翻天覆地的面貌時,毅然決定將幾間老房子重新裝修一番,帶著孫兒重新定居於此。像洪錦斌這樣,因為家鄉的“美麗蝶變”而重返故里的居民滘聯社區還有十幾戶。

攤開東莞地圖,2460平方公里面積,32個鎮街共553個村(社區)。這些村(社區),集中了東莞三分之二以上的常住人口和工廠企業。可以説,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就不可能有東莞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

東莞鄉村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傳統型農村、城中村、半城中村、新型社區等各類鄉村形態並存;同時,受經濟發展水準影響,部分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歷史欠賬較多,導致區域差異性、不平衡性較為突出。

部分村民“用腳投票”,搬回來住,恰恰説明在新的機遇下東莞大力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品質提升的重要內容,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生動詮釋了城市裏一樣可以實現“詩與遠方”。

東莞提出,要科學準確把握鄉村的特殊性,對傳統型農村、城中村、半城中村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按照豐儉由人、實事求是原則,堅持各美其美、美美與共,避免千村一面。

10月26日至10月27日,東莞市黨政代表團赴汕頭、潮州學習考察,其中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要學習借鑒兩市對歷史文物、歷史街區的保育活化、歷史文化傳承、文旅資源開發等方面經驗。以民族英雄袁崇煥的出生地——東莞市石碣鎮水南村為例。人居環境整治、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城鄉融合發展三大策略是水南村未來發展藍圖的方向。水南村提出,在保護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加強對村容村貌、村居環境等方面的綜合整治,增強村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最後擴大袁崇煥IP,以文旅産業為紐帶,引領區域一體化發展,最終實現“英雄故里,樂享家園”。

城市更新是城市品質提升重要舉措,是經濟發展、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新期盼。如果説2019年是東莞城市更新創新模式的開篇元年,那2020年註定是爆發之年。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8月東莞通過東莞市農村社區集體資産管理網、東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等公佈確定的城市更新項目多達108個,總改造面積達2614.83萬平方米,遠超2019年全年的80個。

通過近年的努力,東莞實現鄉村環境更加整潔,城鄉發展更加融合。2019年,東莞以創建廣東全省唯一一個農村人居環境示範市為契機,建立2117個總投資達2200多億元的鄉村振興項目庫,實現全省領先的“一村一轉運站”“一平方公里一公廁”的佈局,80%行政村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人居環境擂臺賽、田間窩棚整治、污水治理等工作得到國家和省的充分肯定,“美麗東莞”全域項目化建設的經驗做法寫入廣東省貫徹中央一號文的實施意見,在全省總結推廣。

東莞萬江谷涌·滘聯美麗幸福村居特色連片示範建設區以“濱江景觀休閒帶”為主要遊覽路線,提供6公里連續的水岸休閒、觀賞、運動等多樣體驗。攝影記者/鄭琳東

精細管理

對標國內一流城市,聚焦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城市管理問題,堅持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鍾情于一座城,是因為它讓人覺得環境宜人、出行順暢、生活美好富足而和諧。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外地人對一個城市的認知,很多時候是從細節中去體驗的;本地人生活在城市中,每天接觸的也大多是與衣食住行有關的具體小事。

因此,城市治理只有回歸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關注細節、重視細節、完善細節,才能不斷提升城市品質,讓城市生活更美好。否則,城市環境臟亂差、交通秩序亂糟糟、出門辦事不方便、窗口單位服務態度差效率低等“小事”,都會一一消解掉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而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大背景來看,大灣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中,建設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等都與城市建設管理緊密相關。也就是説,對於灣區各個城市來講,首先是在綜合環境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灣區。這就要求東莞對標一流標準,全方位優化城市環境、生態環境、營商環境、政務環境等綜合環境。

因此,東莞在推動提升城市品質過程中,堅持用“繡花功夫”管理城市,把精細化管理作為打造“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重要突破口,對標國內一流城市,聚焦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城市管理問題,全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9年,東莞通過大力開展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完成治理面積2858.37萬平方米,排廣東全省第三,連續兩年提前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紮實推進“廁所革命”專項行動,全年建成或升級改造公廁1115座,成為廣東全省的單打冠軍,兌現了對市民群眾的承諾;創新開展“行走東莞”專項行動,東莞市四套班子領導帶頭行走316次,發現城市管理問題超2300處;“潔凈城市”專項行動深入民心,組織實施標準高、考核嚴、曝光多的“潔凈東莞指數測評”活動,讓城市變得更加整潔、環境更加優美;“五線”整治成效顯著,共治理“臟亂差”問題1500宗,拆除窩棚1509處約20萬平方米,翻新建築物外立面約41萬平方米,提前完成廣深鐵路等沿線環境安全綜合治理工作;園林綠化景觀更加靚麗,建成東莞市區21個街頭小景以及50個公園(景點)民生實事項目,168個彩色林項目,“十步一景、四季有花”的繽紛東莞初現雛形。

當然,也要客觀地看到,對照灣區一流城市的高品質、高要求,目前東莞的城市管理還存在著短板,距離全面實現精細化還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和廣深等一線城市比較,東莞需要提升的地方還有很多,城市管理的科學化、人性化仍待加強等等。

只要東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在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注入高品質、高品質的底色,以高品質城市建設管理引領和帶動全市高品質發展,就一定能夠讓這座城市美起來。

活力迸發

産業、文化、體育盛會紛至遝來,市民的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不斷提升

金風送爽,群星璀璨。11月2日至11月4日,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在東莞隆重舉辦。周濟、張伯禮、何鏡堂等近60位院士,還有來自粵港澳地區及百度、騰訊、阿裏等企業100多位知名學者、企業高層亮相現場,可謂智慧閃耀、大咖雲集。

“院士”是科學技術的最高學術稱號,也是國家科學研究的智慧錦囊。他們齊聚松山湖,共赴“巔峰之約”,向世界科學界發出了“中國聲音”。這一科技盛事連續三年選擇東莞,是對這座城市的信任和肯定。

不僅僅是院士峰會,近年來,華為開發者大會、男籃世界盃、亞洲馬拉松、C9一流大學建設研討會、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紛至遝來的産業、文化、體育盛會,與“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的價值追求不謀而合,上述高規格活動和賽事的成功舉辦,使東莞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城市形象進一步彰顯。

城市是發展的載體,也蘊藏著巨大新動能。什麼樣的城市品質,承載什麼樣的産業和人才。隨著城市功能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人才被東莞吸引,留在東莞,為東莞高品質發展注入創新與活力,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也將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

東莞是一座很開放、很有活力的城市,有著濃厚的分享文化、包容的文化氛圍,近幾年每年人口凈流入量都在10萬人左右,全市實際管理人口已經超千萬。在百度地圖發佈的報告中,2019年東莞的“人口吸引力指數”躍居全國第4位,2020年第二季度進一步晉陞至全國第3位。

為了營造更加適合人才創新創業的環境與土壤,東莞全面推進“十百千萬百萬”人才工程,在人才引進獎勵、人才保障房提供、醫療衛生保障等方面出臺了富有針對性的政策。特別是針對子女教育這一熱點問題,東莞啟動了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財政投入300億元,計劃用5年時間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31所、新增學位約34萬個,其中2020年新建改擴建公辦中小學29所、新增學位3.36萬個。東莞將繼續在醫療衛生、休閒娛樂等方面營造優質軟環境,著力解決人才在東莞工作生活的後顧之憂,全方位提供施展才華的靚麗舞臺和舒適愜意的生活環境。

一座城市從品質、品位上提升,才能讓人們發自內心地更加熱愛它。東莞正不斷改善它的城市形態,創造宜居宜業的氛圍,提升城市形象和內涵,提高市民對東莞的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

再給它一點時間,希望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不僅能提高眼界、生活品質,城市自信也一併擁有了。(記者/李金健 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