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交通

古邑通衢大灣區,中鐵六局贛深高鐵施工紀實

發佈時間:2020-11-04 10:13:52  |  來源:大洋網  |  作者:軒慧  |  責任編輯:

從廣東深圳出發,一路向北來到美麗的客家古邑河源市,在青山綠水間,奮戰著這樣一支“鐵軍”,他們穿梭忙碌于各個施工站點,意氣風發,奮勇拼搏,與藍天白雲下迎風飄揚的“中國中鐵”旗幟交相輝映,在美麗的粵贛大地上勾畫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承擔贛深高鐵3標40.4公里工程任務的中鐵六局建設者,克服疫情影響,“卡脖子”節點陸續突破:21座隧道貫通19座,開挖突破21公里;49座橋梁有48座主體工程完工,完成了近90%的施工任務;黃坭潭浰江大橋、東嶺特大橋、跨龍高速公司中橋等三座係桿拱美麗呈現,成為當地的新坐標。

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修建,一條由路基、隧道、橋梁組成,如同鑲嵌在河源群山峻嶺間的“珍珠項鍊”正逐漸雛形……在粵贛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融入大灣區致富大道上,中國中鐵六局彰顯出了一如既往的鐵軍風采。

攻堅克難樹品牌

贛深高鐵為京九高鐵最南段,貫穿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五市,正線全長432公里。2021年建成通車後,將徹底結束河源市不通高鐵的歷史。屆時,不但將成為我國全面提速發展的重要“引擎”,從而形成繼京廣深(港)、京滬、沿海等縱向鐵路通道後,串聯起京津冀、中原、珠三角等城市群,又一條聯通南北的快速客運通道,還將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促進粵贛兩地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經濟的振興發展。

作為由廣鐵集團自主承建的第一條350公里高速鐵路,自開工以來,建設者就按照智慧綠色高鐵建設新理念,以創建贛深精品示範線為目標,根據“精品、智慧、綠色、人文”贛深的創優規劃,積極踐行“先行之路,精品贛深”,力爭把贛深高速鐵路建設成為標桿和精品。

 

作為一支長期征戰于華南建築市場的一支能徵善戰的“鐵軍”,中鐵六局集團沒有退路,只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49座橋梁,21座隧道,149榀箱梁,85%的橋隧比例;短隧道多,圍岩地質差,埋深淺;現澆梁、係桿拱等特殊結構,施工組織難度大,工期緊張,安全風險高。 

據悉,截止10月底,中鐵六局管段已貫通隧道19座,完成隧道開挖突破21公里,完成産值為總合同任務的90%。目前,標段內剩餘林寨隧道、新聚隧道最後兩隧道正在24小時不間斷施工。

古邑鏖戰當尖兵

中鐵六局施工的線路穿越河源市龍川、和平兩縣,屬於粵贛崇山峻嶺,還有部分丘陵地,與東江、浰江蜿蜒而行。全標段最長的林寨隧道長6236米,新聚隧道長3967米,老石寨隧道2730米,諸隧道穿越地質斷裂帶,岩層破碎、節理髮育,加之圍岩裂隙發育且富水,施工過程中涌水、坍塌。林寨隧道由中鐵六局集團廣州公司負責施工,岩石風化嚴重,施工中要穿越4條斷層、4條裂隙發育帶, 1條侵入接觸帶,裂隙水豐富,破碎易坍塌,風險等級高,施工難度大。

“我們按照‘岩變我變’的方法,採取靈活的策略應對岩層變化。”中鐵六局廣州公司項目部經理年剛偉介紹説,林寨隧道已開挖完成6024米,已完成隧道開挖任務的 96%,因“岩”制宜的方式不僅保障了現場安全,保證了施工進度。

“洞外20多攝氏度,洞內溫度平均35攝氏度,最高的時候有40多攝氏度”,中鐵六局路橋公司項目部經理劉訓矩説,“和平地區地熱資源豐富,溫泉分佈較多,是廣東著名的溫泉之鄉。剛進入新聚隧道不遠,騰騰濕熱空氣撲面而來,讓人悶熱難耐,掌子面作業人員的汗水流過脊背把褲子浸濕大半。

“新聚隧道高地溫地段最熱的時候需要每天投送兩卡車約3噸冰塊。”贛深鐵路路橋公司項目部書記王騰説。為了解決通風問題,中鐵六局管段,大型風機就安裝了20多臺,分佈在全線隧道各通風管介面,全天不間斷通風送涼,實現了洞內外空氣交流。

“圍岩説變就變,讓人捉摸不透。開挖後,隧道拱部常伴有滲水,開挖中常伴有大量流沙、破碎岩層帶。特別是近段時間,隧道猶如水簾洞一般,幾乎每天都得‘冒雨’作業,偶爾還會出現碗大的石塊掉落,危險無處不在。”中鐵六局交通公司項目經理龐文利介紹説。

 

嶺南多山,穿越而過的贛深高鐵工程橋隧相連,中鐵六局管段有49座橋梁,修建完成的三座係桿拱橋,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座座彩虹橫跨過公路,成為了河源市龍川、和平兩縣當地新坐標。

綠色環保育青山

中鐵六局贛深鐵路三標段在抓好施工生産的同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嚴格規範施工區域實行圍檔封閉施工,儘量避免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建設者在高鐵工地線路“美粧”上,也煞費一番苦心。對路塹、邊坡、隧道洞門適合種什麼,適合種什麼進行謀劃,保證工程既能防止水土流失、滑坡等地質災害,還具有層次感、立體美和欣賞性。

企地雙贏促和諧

中鐵六局把和諧理念融入施工生産過程中,在臨時用地和拆遷過程中,發揮機械優勢,義務為沿線村民拓寬和新修80公里道路,廣州項目部黨支部書記康建軍説。

工地上至今還流傳著一個“百香果園”的故事。原來,中鐵六局承擔預製梁場按照原來設計需要150畝大臨用地,陳老漢的60畝百香果園就在施工區域內。這可真急壞了盼著好收成的陳老漢。“我們家好不容易建起了這個果園,經過幾年的打理,剛好結果收成的時候,市場銷量特別好。”

中鐵六局豐橋公司項目部經理楊博召集大家對預製梁場建設方案反覆優化,在當地高鐵辦的支援和幫助下,決定把預製梁場和鋪軌基地往後山調整。僅此一項,項目部就削平了三個山頭,增加挖方近70多萬方。

去年,一場大暴雨襲擊龍川縣最北部的貝嶺鎮米貝村,山體崩塌、道路中斷、通信中斷、電力中斷,全村360多人生命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接到險情通報後,中鐵六局贛深鐵路指揮部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設備奔赴搶險現場,共成功解除5處險情,清理公路坍方體8處,加固公路400多米,及時打通了村裏新的“生命通道”,積極協助並成功將約300多名被困群眾成功轉移到米貝村山頂的安全區域,為後續救援和轉移及時掃除了交通障礙。

三年來,贛深鐵路的建設者與當地居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搶險救災、共同抗疫、資助大學生,為當地積極勇躍獻血……

據悉,自中鐵六局建設者承擔贛深高鐵建設任務以來,已經累計組織獻血約80余人次,獻血總量約22000毫升,先後有11人加入中華骨髓庫志願者,參加無償獻血志願者服務活動達60余人次。

血濃于水的這份情誼,在相互守望中得到昇華,更把建設者“建一個工程,交一方朋友,興一帶經濟”的理念詮釋得淋漓盡致。中鐵六局的建設者們一次次攻堅克難,一次次無畏前往,他們用拼搏和奉獻換來了精品工程.同千萬名鐵路建設者一道,譜寫了贛深高速鐵路建設新的傳奇、讚歌和豪情。(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軒慧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軒慧 通訊員/鐵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