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邁向大灣區一流財經大學

發佈時間:2020-11-03 11:03:23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杜瑋淦、羅玉燕、蔣曉薇​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廣東財經大學服務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 邁向大灣區一流財經大學

廣東財經大學廣州校區北校區。校方供圖

近日,廣東財經大學(下稱“廣財大”)2020年灣區經濟發展國際論壇線上上舉行。國內外灣區經濟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企事業代表共赴廣財大之約,深入探討世界灣區發展形勢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佈局,共同把脈未來灣區經濟走向。

緊抓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機遇,跑出特色發展加速度。2012年以來,更名大學、四方共建佛山校區、入選廣東省“衝補強”特色高校提升計劃建設高校、獲批廣東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廣財大辦學實力不斷提高,社會美譽度不斷攀升。2020年高考招生,廣財大熱度持續,總體99%在高分優先投檔線上投檔。其中,理科投檔線再創新高,超高分優先投檔線15分。

考生的選擇,再次印證了廣財大卓有成效的辦學成果。學校將乘著廣財大第一次黨代會召開的東風,狠抓內涵建設,形成高水準學科和一流專業群,顯著提升高端人才和智力供給能力水準,彰顯“商法融合、實踐創業、多元協同”的辦學特色,廣財大黨委書記鄭賢操表示:“堅持立德樹人,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足大灣區,服務大灣區,爭取早日建成大灣區一流財經大學。”

思政引路▶▷擦亮紅色教育品牌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昇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今年9月、10月,廣財大黨委書記鄭賢操、校長于海峰分別為學生和輔導員代表等講授“思政第一課”,師生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事實上,該校各級黨委負責人為師生講授思政課早已成為“新常態”。

近年來,廣財大堅定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動“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綜合改革,不僅思政課成為“金課”,各門專業課也成為思政課程的實施載體,學生的“抬頭率”提升了,“獲得感”也增加了。

取得這樣的成果,得益於廣財大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和思政課作為重點學院與重點課程進行建設,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師德建設委員會,建立學術不端與學術失范查處聯席會議制度,校風學風、師德師風煥然一新。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鄭賢操説,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學校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多年來,廣財大形成了黨建業務雙融雙促的大好局面,紅色文化師生共創共用,共同打造“紅色教育”樣板。

僅近兩年,廣財大打造了“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省黨建工作標桿院係”、全省高校“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黨支部、“廣東高校黨建十佳創新案例”、全省“基層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案例”等一批黨建品牌,廣財大藝術與設計學院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18年11月,由該院師生創作的互動創意作品“花城花開”精彩亮相廣州國際燈光節。廣財大主創團隊緊扣時代主題創作,黨員師生帶頭克服設計和布展中的困難,用木棉花造型體現廣州在改革開放中勇立潮頭、不斷開拓的精神,贏得了參觀市民的一致好評。該院黨支部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獲批廣東省首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

培育人才▶▷“雙創”教育成效顯著

在廣財大的學生創業園裏,“NI自設計”團隊創業兩年,已經擁有2家自營工廠,營業總額超過1000萬元,累計為400多名學生提供工作和實習崗位。

師生的雙創成果是廣財大高水準創新創業教育的有力注腳。截至2019年,廣財大創業園累計入駐項目創業團隊和企業達到72家,近三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雙百工程”學術科技創新類立項累計1298項、創業立項391項。因雙創成果亮眼,廣財大2015年和2019年兩次獲評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學校。

“學校在‘雙創’教育上肯投入、出實招,學生‘雙創’熱情持續高漲。”廣財大校長于海峰説。為了降低大學生的創業成本和門檻,廣財大採取校企合作方式,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工作站,創業團隊可以免費獲得工商註冊、代賬報稅、資質認證、智慧財産權等一站式服務。2019年僅創業教育學院組織的兩次入園項目遴選,就收到了來自學校10個二級學院的45份申請。

創新創業教育是體現廣財大特色的“金字招牌”。2018年,廣財大入選廣東省“衝補強”提升計劃,積極主動凝練辦學特色,從專業設置、教學設計等方面進行改革,搭建創投人才培養平臺。

今年剛剛成立的“創投碩士班”,就是一個成功的嘗試。該校聯合廣州市科技局,與9家本土投資機構簽署聯合培養協議,採取校內+校外“雙導師制”,從校內按照“雙向選擇、自主自願”的原則遴選出首批17名“創投碩士”,“定制化”培養産學研用一體化的高水準創投人才。

協同辦學▶▷深度服務大灣區建設

2020年9月5日,廣財大2020年灣區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克服疫情影響如期舉行,300名國內外灣區經濟研究領域專家學者,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企事業代表參與線上會議,獻策後疫情時期灣區經濟發展。

這已經是廣財大連續第四年主辦灣區經濟發展國際論壇,四年四場重量級論壇,是廣財大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廣財智慧”的一個縮影。2017年邀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薩金特出席併發表演講,在全國率先構建與國際灣區的對話平臺和思想高地;2018年發佈《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報告》,濃縮了世界灣區建設經驗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對策建議;2019年集合政府、企業和學界灣區經濟發展新經驗和新技術的實踐與研究成果,出版了灣區經濟論壇專刊,對大灣區規劃綱要進行有力回應,有效助力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學術交流……

近年來,廣財大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和學科專業優勢,打出“組合拳”,找準創新點,通過協同辦學機制,為大灣區建設輸送人才,深度服務大灣區發展。

廣財大推動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構築社會服務體系。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資本市場與審計治理研究院等科研創新平臺。7個新型智庫積極産出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已經成為大灣區“智”高點。

為適應新時代發展,廣財大通過整合、置換、撤並等方式,調整、停辦部分建設水準低、辦學條件弱、社會需求少的專業,優化了專業佈局,增加了面向新産業新業態的專業,絕大部分專業都有服務大灣區的背景。近年來,新成立的城市管理專業和法學專業粵港澳大灣區法務方向,完全對標大灣區城市建設需求設立,培養的人才可精準對接大灣區發展,成為考生選擇的“香餑餑”。

在另一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熱土”——廣財大佛山校區,國際商學院、文化創意與旅遊學院、研究生院佛山分院、佛山現代服務業研究院等已基本建成,首批全學段本科生和研究生也于2017年9月進駐。今年廣財大與佛山市委宣傳部共建的灣區影視産業學院開始招收本科生;到今年秋季學期,全學段人才培養規模已經達到2400人。

銳意改革▶▷走出特色發展道路

“通過指揮棒的作用,將教授、名師引導到課堂上,打造更多‘金課’。”于海峰介紹,近年來,學校完善出臺了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授課制度,構建教學獎勵和科研獎勵同等對待機制。

廣財大把教學品質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重獎本科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突出貢獻者,對未完成教學工作量的降級聘任、扣減績效獎勵;還舉行一體化課堂教學能力提升活動,百名教師同臺“競技”,對勝出者授予榮譽並獎勵,充分調動了教師參與教學的熱情。

“改”字當頭,“闖”出新意。近年來,廣財大銳意改革,闖出特色高校發展的新賽道,師生充分享受改革帶來的紅利。

借助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教學中心,廣財大讓專業實驗教學、跨專業倣真綜合實習和校內創新創業實踐“三駕馬車”齊頭並進,把學生推向廣闊市場,在實踐和理論融合教學中淬煉成鋼。

從2016年起,廣財大實施完全學分制改革,經過4年多的探索,讓學生動起來、課程優起來、選擇多起來,學校呈現一片樂教善學的新局面。

“經費報銷程式簡化了,科研評價考核更科學了!”近年來,廣財大密集出臺系列科研文件,有重點、分步驟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科研成果品質明顯提升並實現多項突破。

廣州校區提升改造、佛山校區共建項目深入推進,更是讓師生體會到滿滿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近年來,廣財大入選廣東省“衝補強”特色高校提升計劃,獲得省、市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援。在跨越式建設的重要時刻,學校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大為改善,必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智庫和高素質財經人才搖籃。

■數讀廣財

●立德樹人成效凸顯

獲批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數量躋身全國財經類高校第一方陣。

獲批232個國家級教學類項目,新增省級教學品質工程各類項目678個,獲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8項、二等獎6項。

●學科水準持續攀升

4個一級學科獲評級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獲批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廣東省“衝補強”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1個學科獲批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

新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和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成為省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師資隊伍明顯增強

6個學科獲批設立珠江學者崗位,引進和聘任珠江學者6人。

新增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21人入選“廣東特支計劃”等省部級人才項目。

新增12支省級教學團隊,新增12名省級教學名師和“南粵優秀教師”。

●科研社會服務不斷進步

共發表權威期刊論文2733篇,被3大索引收錄論文456篇,出版學術專著360余部。

獲科研項目2433項,其中國家級198項,省部級627項。

新增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42項,新增省市級科研平臺15個。

新增省級科研團隊7支,獲科研經費2.81億元。

共建21個校政行企協同創新平臺,3個智庫入選中國智庫評價研究中心來源智庫。

●國際化水準提高

與國(境)外70多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合作,實施近60個國際化教育項目。

創建4個海外研修基地,打造9個科研國際化高水準團隊。

(注:數據起止日期為2012年至今)

(撰文/杜瑋淦、羅玉燕、蔣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