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智庫

洪為民:以香港之長服務國家所需 匯國際人才推動創科發展

發佈時間:2020-11-02 11:01:52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王嘉程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專訪洪為民:以香港之長服務國家所需 匯國際人才推動創科發展

中新社香港11月1日電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回顧過去五年,香港在創科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未來推動創科發展的進程中,香港在匯集國際人才、推動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大有可為。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在未來推動創科發展的進程中,香港在匯集國際人才、推動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大有可為。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

在中央的支援下,香港近年來正努力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包括于2015年成立了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2018年以來,又向科技園增撥超過100億元港幣,加強香港科技園對科學園內公司的配套支援等。洪為民説,許多業界希望做的事情,都已陸續展開。

然而,産業高度集中的香港,發展創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洪為民曾撰文提出,香港和深圳是Fin&Tech的結合。“其實所有創新,需要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應用場景,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就是一個很豐富的應用場景,也有國際化的優勢。”他解釋説,而深圳作為科技創新中心,擁有大量的科技人才。若深圳的科技與香港的應用場景結合,相信未來發展空間巨大。

談及深圳及香港的合作,多年來參與推動前海發展的洪為民打開了話匣。他介紹,目前,前海的註冊企業已達到約11000間。粵港澳大灣區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夢工場),已孵化企業468間,當中港澳及國際企業有236間,相信約有200間來自香港。尤為令人欣喜的是,前海初創企業兩年後的存活率超過50%,較一般平均的10%高出許多。這些初創企業當中,有不少成功融資數千萬甚至上億的例子。與此同時,前海的制度創新也有不錯的成效,包括商業糾紛可以用香港法律審判、高級人才稅務返還(俗稱“港人港稅”)、人才房屋政策等,很多都已複製推廣到大灣區甚至全國。

人才,是推動大灣區建設、發展科創産業必不可少的要素。洪為民表示,大灣區的發展,為粵港澳青年提供了很大機遇,而這些機遇較多集中在工科方面。反觀香港本地,受到本科教育以上的畢業生不足40%,副學士在就業市場競爭力相對較低,甚至不如高級文憑的持有者。“我們的解決方法不能是為他們找尋一個沒有競爭的地方,而是要幫他們提升競爭力;或幫他們發揮自身優勢,因為每個人競爭力不同。”

除了讓人才各展所長,洪為民還提出,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城市,亦可建立成為國際人才中心。他直言,現在有很多人才,尤其是亞裔、華裔,或不希望繼續留在某些國家,但又不習慣內地的生活方式,香港就成為很適合他們的地方。這些人才既可在香港做研究、教書,亦有機會到臨近的深圳、東莞等大灣區城市。

“再推進一步,香港甚至可以成為國際教育中心。”洪為民舉例説,受疫情及國際形勢影響,許多內地的理工科博士生,無法出國深造,他們就可以來香港讀書。而目前,香港已有多所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大學,未來或還可借鑒耶魯-新加坡國大學院的模式,與其他國際知名院校合作,這不僅會吸引內地學子,甚至能夠輻射整個亞洲。

“如果不能做好智慧財産權保護,創科會受到制約,因為大家創科的意願會比較低。”在洪為民看來,發展創科還需要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而這方面,亦是香港所長。他表示,香港本身就有很多智慧財産權專業人士,過去是代表外國公司授權中國,如今時代轉變,這些有經驗、有人脈的專業人士,就可在為中國公司保護智慧財産權的工作中,發揮更多作用。“這正是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記者/王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