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2020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發展白皮書發佈

發佈時間:2020-10-19 12:30:53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張艷  |  責任編輯:

原標題:2020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發展白皮書發佈 創投資本聚集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賦能産業創新發展?

2015至2020年上半年

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市場投資前十熱門行業

 

數據來源:清科私募通 2020.09

10月15日,為期四天的第二十屆中國股權投資年度論壇在珠海閉幕,吸引了百餘家來自全國的投資機構齊聚一堂,這是粵港澳大灣區作為資本熱土的一道縮影。本次論壇上,清科研究中心發佈了《2020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來自全國的股權投資專業人士圍繞新製造、醫療健康、5G與積體電路等戰略性産業,為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創新發展建言獻策。

數據▶▷大灣區成創投熱土,數量和金額雙增長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股權投資市場,在助推經濟轉型、支援新經濟發展上扮演重要角色。據《白皮書》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私募股權投資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投資案例數及投資金額總體呈現上升趨勢。

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披露了8038起投資案例,投資總金額為6394.59億,其中2019年投資金額達1724億元,同比增長47.66%。其中,最熱門的行業要數網際網路、IT、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

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投資的高地,也是機構聚集的熱土。從私募機構數量上看,《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登記的私募管理人數量超過3300家,在管基金11000余只。

亮點▶▷産業和資本相輔相成,新興行業、技術迅速成長

《白皮書》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投資機構投資粵港澳大灣區處於初創期的企業案例2741起,佔投資案例的比例最高,為34%;其次是處於擴張期的企業案例為2631起,佔比33%。

在初創期和擴張期的企業,借力資本扶持獲得跨越式發展,在粵港澳大灣區,資本與産業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新製造、醫療健康、5G等新興産業發展迅猛。

站上新一輪“新基建”風口,納思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董秘張劍洲在現場感慨,最深刻的體驗是企業與資本的相互成就,合作追求多贏與互補。正是在資本助力下,這家大灣區企業完成了自零部件到印表機設備及列印管理服務的全産業鏈佈局,成為全球前五大鐳射印表機廠商,凈利潤從上市時的1個多億增加到2019年的7.44億元。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生物醫藥行業正在借助創投資本的東風起航。《白皮書》顯示,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深圳、廣州、珠海三地集中了粵港澳大灣區近90%的投資事件,83%的投資金額,三座城市生物醫藥領域的投資事件累計千起。

建言▶▷優化政策環境,聚攏資本投資未來

《白皮書》顯示,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境內市場上市數量持續走高,分別為158筆和115筆。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股權投資機構退出案例數也上升至457筆,同比增長12.84%。

如何聚攏更多的創新資本要素為粵港澳大灣區産業增添動力?多位業內人士稱要進一步優化股權投資行業的政策環境。

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副總裁蔣玉才建議,“現在國家對於長線資本,包括保險資金、理財資金、社保基金等投入創投行業是允許的,但缺乏將大量資金投入創投領域的激勵機制。”他認為,提供與風險相對應的回報,是真正改善創投行業發展的關鍵。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表示,從制度設計上來説,VC和註冊制的資本市場應更加重視創新機制的銜接,IPO(首次公開募股)不該被默認為是一級創新資本生硬退場,應該讓曾經支援企業發展的專業夥伴,有機會繼續陪伴和支援創新公司繼續發展。

針對目前天使階段的社會投資者相對較少的現狀,有專家則提出,還應該加大對早期投資機構的支援,比如政府設立天使母基金,幫助和鼓勵管理人或者投資者退出,並且將配套制度完善和執行下去,對未來5年甚至10年有可能成為關鍵的重要産業進行扶持。(南方日報記者/張艷 見習記者/周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