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大交通

雙城聯動升級 廣州地鐵將直通深圳

發佈時間:2020-10-15 09:27:59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原標題:雙城聯動升級 廣州地鐵將直通深圳 22號線延至深圳,南沙迎發展利好

時速160公里的列車將在22號線上使用。南方日報記者/符超軍 攝

近日,廣州地鐵發佈招標公告,提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線網優化客流預測進行專題研究。招標文件首度透露,廣州將建設三縱兩橫5條高速軌道,並向周邊城市延伸,分別是17號線、18號線、22號線、28號線以及37號線。其中,22號線延伸至東莞,進而連通深圳。

23年前,西起西塱東至黃沙的廣州地鐵1號線首段通車,只有短短5.4公里。如今,廣州地鐵在運營通車里程已超過500公里,服務的半徑已從廣州輻射至灣區城市群。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認為:“廣州地鐵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將極大地強化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的吸引力、輻射力。”

目前,廣州正全力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與深圳實現“雙城聯動、比翼雙飛”,充分釋放大灣區、先行示範區利好疊加的“雙區驅動效應”。在此時代背景下,加強廣深交通規劃建設對接顯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連通穗莞深

22號線走向與大灣區科創走廊一致

此次招標文件之所以備受關注,主要原因在於首度透露出廣州地鐵22號線延伸至東莞,進而連通深圳。此前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大灣區城際建設規劃以及廣州地鐵最新公佈的第三期建設規劃修編,只提到22號線北延至白雲機場,即“芳村至白雲機場城際”,均未提及22號線南延。

中國兩個並不接壤的超級城市,將首度通過一條地鐵線連通,這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無先例。作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廣州和深圳作為灣區兩大核心城市,實現軌道交通的互聯互通對於灣區的一體化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在建的22號線,定位是時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線,將實現南沙、番禺、荔灣與廣州南站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繫,並增強廣州南站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該線路運營初期,萬頃沙至番禺廣場段將與18號線共線運營。值得注意的是,22號線未來將與18號線剝離,自番禺廣場往東南方向延伸至南沙。

以南沙為中間節點,22號線一頭連接廣州中心城區,另一頭聯通東莞,延伸到深圳。在馬向明看來,“22號線解決的更多是南沙的發展問題。廣州和深圳兩個城市中心區域的連通,有廣深鐵路、廣深高速、穗莞深城際以及未來的廣深第二高鐵。”

22號線延伸至東莞之後,將如何走向?早在2019年6月,《東莞市濱海灣新區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草案》顯示,廣州地鐵22號線,未來或南延至慶盛站、蕉門、南沙客運港,跨海而過連接東莞,經東莞濱海灣站(TOD)、繼續東延至深圳沙井站,與深圳地鐵18號線對接,可達高鐵光明城站。

不難發現,南沙是該規劃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地方。一直以來,外界都把南沙稱為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然而南沙與周邊城市卻缺乏公交化的連通通道。在馬向明看來,“22號線直通深圳後,南沙都將真正成為接通廣州、深圳和東莞的重要節點,兌現灣區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

在灣區時代,城市之間的連接不是城與城的連接,而是功能區之間的連接。“22號線串聯起南沙科學城、東莞濱海灣新區和深圳市光明區科學城,和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走向一致,實現人才的流通和産業的協作互補。”馬向明説道。

公交化運營

廣州打造三縱兩橫5條高速城際地鐵網

根據《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草案),廣州規劃了三縱兩橫的5條城市高速軌道:三縱分別為18號線(從南沙經天河至花都,並向中山、清遠延伸)、22號線(從南沙經廣州南站至白雲機場,並向東莞延伸)和17號線(從科學城經番禺往順德方向)。兩橫為28號線(從黃埔至白鵝潭,並向佛山中心區延伸)和37號線(從知識城至廣州東站)。

最新招標文件顯示,這5條城市高速軌道將同時向廣州周邊的鄰近城市延伸,成為廣州都市圈範圍的重要軌道交通線路。由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間交流的需要,這5條城市高速軌道都要實現公交化運營。

“在粵港澳大灣區內部,都市圈高速軌道與城際鐵路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珠三角城市發展正在走向一體化。”馬向明認為。城際鐵路的公交化運營以及與城市軌道交通的無縫銜接,改變了傳統班次化運輸方式和候車室候車模式,有效提升了城際間鐵路運輸的運能,改善了城際鐵路在區域內城際間出行方式競爭的態勢,同時也提高了城市軌道交通服務城市對外客流的能力。

高速地鐵的公交化運營是大趨勢,但是也面臨前所未有的難題。目前,廣州與周邊城市規劃有多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對接,另外,廣州與周邊聯繫的多條城際鐵路也將與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在上述條件下,擬納入都市圈範圍建設的18號線、22號線、28號線的規劃設計將變得十分複雜。

一方面,18號線、22號線、28號線作為廣州都市圈範圍內,其他城市和組團與廣州快速聯繫的通道,同與城市軌道交通一體化運營的城際線路存在相互競爭;另一方面,18號線、22號線、28號線在其他城市與組團境內,又有一定城市內部線路功能。都市圈軌道交通線路與城際線路的競爭,自身快速聯繫廣州核心區和週邊市區內部城市線功能的重疊。

因此,需要通過構建融合城際鐵路、都市圈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的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線路客流預測模型來透徹分析都市圈線路客流的特點,為跨行政區建設的18號線、22號線、28號線的線站位規劃與設計提供重要的依據。

從廣州出發

實現灣區“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

1997年6月28日,首趟1號線列車載著500多名乘客,從西塱站向黃沙站疾馳。從那一刻起,廣州擁有了第一條地鐵線路,兩年後的同一天,廣州地鐵1號線全線貫通。

10年前,國內首條城際地鐵——廣佛地鐵正式開通,日均客流54萬人次,造就了一條“黃金”走廊。10年後,面向灣區,廣州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

23年來,伴隨著地鐵網路的延伸,城市的骨架被拉開。從公園前站到體育西路站、珠江新城站,廣州最繁忙地鐵站的變遷,是廣州城市中軸線東移的標誌。2007年,廣州地鐵4號線直通南沙,為城市副中心埋下了伏筆。近幾年來,花都、從化、增城等週邊區相繼開通地鐵,區區通地鐵的背後,預示著廣州以“多點開花”煥發雲山珠水、吉祥花城的無窮魅力。

而今,從1號線到三縱兩橫的城市高速軌道,借助地鐵的網路鋪展,這座城市不斷向周邊城市展開臂膀,成為資源流動的連接器。從雲山珠水邁向更廣闊的未來,也昭示著更重要的擔當。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志良提供了一組數據:截至2019年底,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規劃(含鐵路、城際、地鐵)總里程近9000公里。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之一,廣州不僅要抓住“雙區建設”、“雙城聯動”的重大機遇,更要帶頭深化大灣區城市群合作,服務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

2019年,為帶動大灣區西岸城市協同發展,在廣東省政府的指導下,廣州依託大灣區國鐵、城際和地鐵規劃,主動謀劃了自廣州輻射至佛山、東莞、中山和珠海等周邊城市的都市圈快線網路,構建廣州中心至周邊城市中心的1小時軌道經濟生活通勤圈。

交通要素是區域合作的優先條件,從都市圈到城市群,城市與城市之間更近了。

廣州正逐步實現與佛山、東莞、中山、清遠、深圳等周邊城市軌道交通上的無縫連接,力爭實現“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灣區軌道交通新模式,引領大灣區城市群協同發展。

軌道交通是粵港澳大灣區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推動“軌道上的大灣區”儘快形成,其意義不止在於城市間交通的互聯互通,更大意義在於通過交通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擴大了經濟輻射半徑,最終實現了不同城市間的産業聯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城軌交通的發展將會重新定義灣區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