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廣東肇慶護好大灣區天然“綠肺”

發佈時間:2020-10-12 09:57:14  |  來源:西江日報  |  作者:陳松連  |  責任編輯:

原標題:加強綠色資源保護 構築綠色生態屏障 肇慶護好大灣區天然“綠肺”

廣東肇慶是珠三角面積最大的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城市,森林覆蓋率超過70%,有著大灣區天然“綠肺”的美譽,更是大灣區重要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肇慶市委、肇慶市政府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對轄區的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天然“綠肺”加強綠色資源保護,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為肇慶實現“加快綠色崛起、爭當灣區新秀”提供優越的生態環境資源,構築起城市發展綠色生態屏障。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中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

近日,記者跟隨“2020—外媒走讀肇慶”採訪團實地探訪了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領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探尋這顆“北回歸線沙漠帶上的綠色明珠”如何建起有效的管理機制,切實保護好區內豐富的綠色資源寶藏的答案。

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歐陽學軍介紹,保護區建於1956年,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區內主要的保護對象為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及其生物多樣性。

記者了解到,鼎湖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富集度高,記錄有高等植物2291種、鳥類260種、獸類41種、爬行類54種、昆蟲713種、大型真菌836種。因此,保護區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館”和“物種寶庫”美譽。

“過去20年間,保護區基本沒有新增建築物,一直保持著98%的森林覆蓋率。”歐陽學軍告訴記者,自建立保護區起,一直積極探索自然保護的規劃設計理念與有效管理措施,不斷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促進植被恢復和環境品質提升。

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按“點控面設計”設立管護點,並根據地形開闢林區防火線,構建林火預防設施,後改種升級為生物防火林帶,實現全區植被覆蓋。值得一提的是,保護區開創了“封山區或一般保護區”和“核心保護區”的分區管理模式,踐行功能區劃理念。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技術發展,近年鼎湖山自然保護區還建立起無線通信網和視頻監控系統,實現由人防向技防的轉變。同時,保護區與周邊村鎮和區內社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並結合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開展自然保護宣教活動,提高附近居民的環保意識,實現群防群治。

經過多年探索,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形成了自然保護的有效管理機制,也確保了鼎湖山60多年未發生較大森林火災及偷盜砍等安全事故,使鼎湖山成為肇慶一張閃亮的生態名片。

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

40年不懈努力護好綠色寶庫

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79年8月,是廣東省成立較早的自然保護區之一。保護區總面積3264.54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9.6%,孕育著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是名副其實的“北回歸線綠洲”。

據介紹,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內生長著維管束植物188科699屬2000多種。其中,國家I級保護植物有鐘萼木、合柱金蓮木2種,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封開蒲葵、封開新月蕨等15個新種。林海中棲息著231種野生動物,其中國家I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蟒蛇、雲豹、穿山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為做好黑石頂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管護工作,2008年5月,《廣東封開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經封開縣人民政府批准實行,使該保護區成為廣東省率先實現“一區一法”的自然保護區之一。

此外,黑石頂自然保護區還通過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逐級簽訂防火責任狀、對重點區域實行重點巡查、加強森林防火遠端視頻監控系統和網格化巡護管理、社區共管等措施,讓保護區的森林資源在過去40多年間得到有效保護,並實現保護區自成立以來“零”山火的成效,使這個天然動植物寶庫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發展。

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依靠科技不斷提高保護區管理水準

爛柯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北回歸線南緣,于2004年經廣東省政府批准成立,面積7961.59公頃。該保護區的建設以保護過渡地帶性的森林生態系統、珍稀瀕危動植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為宗旨,集保護管理、科學研究、科普教育、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資源的生態持續利用等多功能于一體。

該保護區自然環境優越,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擁有野生動物239種,隸屬68科27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動物33種,包括蟒蛇、黿、穿山甲等;省級保護動物22種。區內有604種藥用植物、136種觀賞植物、134種用材樹種等。

該保護區一直把森林、林木、林地、濕地、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資源等作為保護重點對象,不斷加大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通過依靠科學技術,提高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水準,並通過保護區自身的林木培育,增加生物種類與數量,不斷改善、提高保護區的生態功能,豐富生物的多樣性。(記者/陳松連 實習生/張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