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近期,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價格成本調查隊對廣東省26個縣(區)235個調查戶2020年早稻生産成本與收益情況開展調查,結果顯示:與2019年相比,早稻生産普遍增産,出售價格和總成本基本持平略有波動,農戶平均現金收益約570元/畝。
據介紹,2020年早稻浸種育秧前後氣溫適宜,禾苗生長、抽穗揚花時期,部分地區的高溫乾旱對産量影響不大,參與早稻調查的26個縣畝産普遍增加(畝産平均增産7.5%),廣東省早稻總産量實現增産,早稻收購價格基本保持穩定,早稻種植畝均産值增加70元左右。由於農資價格較為穩定,早稻種植總成本與2019年基本持平,畝均凈利潤較2019年虧損減少。
市民在超市選購大米(資料圖)
對廣東省100畝以上調查戶和100畝以下調查戶成本收益數據的對比顯示,規模戶畝均産量較一般戶低8%左右,由於畝均用工天數僅為一般戶的三成,種植總成本較一般戶低約240元/畝,雖規模戶早稻種植凈利潤仍虧損,但較一般戶每畝虧損少130元左右。
若不計算農戶自己用工和自有土地折算的成本,種植早稻一畝地實際收入為1210元左右,支付現金成本為640元左右,農戶的畝均現金收益為570元左右,按照廣東省一般戶戶均種植面積不足5畝計算,每戶種植戶總收益不超過2850元。100畝以上的規模戶畝均現金收益為330元左右,一戶種植100畝早稻的規模戶總收益約為3.3萬。
因此,充分考慮各地土地面積、分佈以及當地人文等因素,出臺細化政策,加快各地農村土地流轉,有效推進適度規模種植是解決糧食種植收益偏低的有效途徑之一。(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