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是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以下簡稱“華僑試驗區”)6周歲生日。而在不久前,廣東省政府送上一份大禮包,不僅下放一批經濟管理許可權,還對華僑試驗區搭建吸引僑資僑智平臺、完善港口等基礎設施等給予更大力度的政策保障。
這個仍在成長中的“孩子”,寄託著這座老特區煥發新活力的期冀。
40年前,汕頭經濟特區在龍湖荒灘呱呱墜地時,身上便帶有兩個深刻印記:“華僑”和“港口”。數十年間,汕頭經濟特區從1.6平方公里擴容到全市,該市也被賦予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新定位,但其因“僑”“港”而立的底色一直未改變。通過緊緊圍繞這兩個關鍵詞做文章,並隨著時代和國內外形勢變化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汕頭經濟特區為中國道路的探索作出了一份獨特的貢獻。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以及深汕深度協作的東風已起,汕頭揚起風帆,將向何處?
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南方日報記者/楊立軒 攝
從“華僑+顧問”到“華僑+試驗區”
位於汕頭市老城區的小公園開埠區騎樓街,長年遊人如織。這裡是許多潮汕籍華僑華人回國尋根的必去之地。
僑鄉,是汕頭的金字招牌。著名經濟學者蔣一葦曾説過,數百萬潮汕籍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是一支極為寶貴的重要力量。
“如何凝聚僑心僑力?”這個課題伴隨了汕頭經濟特區幾代建設者。
汕頭經濟特區管委會第一任主任劉峰找到了“華僑”和“顧問”的連接點。1983年10月,汕頭經濟特區顧問委員會應運而生,由知名愛國僑領莊世平領銜。後來又在香港、北京、澳門、上海和加拿大等地成立顧問團和小組,擁有77位海內外潮汕籍精英。
這批最早的智囊,不僅用心為汕頭招商引資牽線搭橋,在世界各地用情宣傳,更是用力參與了特區初期的規劃建設。僅過了一年,汕頭引進外資就迎來第一個小高潮。
泰國正大集團總裁、汕頭籍僑領謝國民便是在那時回到家鄉,投資興辦了汕頭第一家外資企業——正大康地飼料廠,並一直經營到現在。
一些新生代華僑也回來了。新世紀初,時年23歲的菲律賓僑胞趙凱麟在父親趙啟平的支援下,回到汕頭經營外貿公司。趙凱麟説:“我的根在這裡,回家鄉投資創業是順理成章的事。”
在海內外的矚目和期待下,汕頭經濟特區邁開步子探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出率先“實行24小時內審批答覆制度”“出臺個人獨資企業條例”“成立外資銀行總行”等多個全國第一。
時過境遷,物轉星移。“華僑+顧問”的組合早已不在,“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新組合在填海造陸中萌發。
自6年前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後,華僑試驗區便受到海內外關注。尤其是今年廣東省政府出臺24條力度空前的支援政策後,外界更加期待這塊規劃面積480平方公里的新“試驗田”,能夠帶動“老特區”煥發新活力。
華僑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斌説,傳承汕頭經濟特區“少干預,多服務”的傳統,試驗區在營商環境優化上下足功夫。“光是市政基礎設施就已經投入185億元。”
“鳳凰”陸續飛來。寶能集團、雅士利集團等企業的總部項目進駐華僑試驗區,總投資約194億元;近期又引進搜狗人工智慧公司等高新技術企業;金融服務平臺“華僑板”也越來越有人氣……
在汕頭人、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教授張應龍看來,華僑試驗區應跳出汕頭,以全球視野去謀篇佈局,真正發揮國家級戰略平臺的作用,更好聚集全世界華僑華人資源創新發展。
數十年來,無論“華僑”的尾碼詞如何變換,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內核始終如一、愈發深刻。
汕頭海關工作人員對網購保稅進口商品進行查驗。袁國宏/攝
從百年商埠到“一帶一路”關鍵節點
當看到落日的余暉灑滿不同顏色的集裝箱,汕頭招商局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燕瓊忍不住把這幅畫面拍攝下來。
“我在港口工作31年了。”謝燕瓊見證了汕頭港貨物吞吐量實現從百萬噸到5000萬噸的跨越。“集裝箱業務也從無到擁有10萬噸級碼頭。”
汕頭港的巨變,與汕頭經濟特區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交相輝映。
“紅頭船”的故鄉、“百年商埠”汕頭,歷來是華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進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汕頭港還是國家“一帶一路”重點建設的15個港口之一,在沿途航線網路中扮演重要的串聯角色。
謝燕瓊説,與廣州、深圳港口的定位不同,汕頭港主要服務東南亞航線及內貿南北航線。“目前汕頭港廣澳港區已開通13條國際班輪航線和5條內貿航線,基本覆蓋東南亞主要港口和國內沿海各港口。”
汕頭港如今的景象,正如特區初代開拓者們所願。後來者不會忘記,前人為提升外貿交貨效率,四處奔走建深水港的努力。
歷史的緣分,不可言説。時隔145年,汕頭與招商局于2017年再次邂逅,攜手成立汕頭招商局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同樣有百年曆史的央企,帶來了自己遍佈世界的航線網路以及建設資金、管理理念,加速推動汕頭港轉型升級。如今汕頭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經貿關係,“一帶一路”沿線“朋友圈”越來越大。
港口不是簡單地用來拉貨卸貨,更重要的是推動港産城聯動。“我們在廣澳港區的後方,佈局規劃了物流等臨港産業的園區。”汕頭招商局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維説,他們正在探索與華僑試驗區、汕頭綜合保稅區建立定期碰頭制度,謀求聯動發展。
汕頭港珠池港區也將搬至廣澳港區。此舉有助於化解城市擴容提質與港口爭地的矛盾,為港産城聯動騰出空間。
近些年全球外貿形勢發生變化,尤其在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汕頭港、外貿企業紛紛加快向內發展步伐。
汕頭港明確了內貿目標——打造招商港口內貿業務南方(粵東)轉運中心。“這是因應形勢變化作出的戰略調整。”王維説。
“今年海外訂單量明顯少了。”在汕頭從事外貿行業的“90後”創業者席文説,“疫情改變了很多外貿公司的觀念,像我們已經開始開拓國內市場。”
粵東首個綜保區——汕頭綜合保稅區。汕頭海關供圖
從“內聯外引”到深汕協作
在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深圳和汕頭這兩個“老特區”,相約走到了一起。
2020年7月,深圳市黨政代表團到汕頭學習考察,主題十分明確:落實廣東省委關於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推動兩市深度協作落地落實。
此舉是加快形成廣州、深圳與湛江、汕頭“雙核+雙副中心”動力機制的題中之義。這樣的區域協作模式,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和實踐,也將是汕頭深度融入“雙區”建設的一次重要機遇。
協作其實早已有發端。在上個世紀開展“內聯外引”時,汕頭經濟特區就曾在香港、廣州、深圳等地設立聯絡部或辦事處。不同的是,此次與深圳協作的規格將達到頂格。
據陳斌透露,華僑試驗區計劃與深圳前海創新合作機制,複製、推廣前海政策,聯合打造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平臺,推動雙方資源優勢互補和産業共建。
王維也表示,汕頭港未來將加強與深圳西部港區協同發展,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發展。
汕頭正在承接深圳的溢出效應。目前,寶能集團投資的泰盛科技園項目正在抓緊推進中;2020年8月,汕頭與華為聯合啟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建設……
放眼區域發展,汕頭正探索一條新路:從華僑試驗區走向世界,依靠汕頭港聯通中外,深度融入“雙區”建設,從而開啟高品質發展的新征程。
雖然前路依舊挑戰重重,但是,曾培育出24名世界、洲際冠軍運動員的汕頭,不缺青年人敢拼敢闖的精氣神。
“汕頭有得天獨厚的僑鄉、海港優勢,只要找準自身定位,上下一心、內外合力,一定可以抓住機遇,實現特區二次發展。”百歲高齡的潮籍僑領陳偉南充滿期待。(“經濟特區建立40年啟示錄”深調研團隊出品 南方日報記者/王聰 辛均慶 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