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和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公佈 廣東兩處入選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古氏宗祠)。資料圖片
南方日報訊 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務院發出通知,公佈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退役軍人事務部發出公告,公佈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體名錄。
記者注意到,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廣東兩處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入選,分別為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
其中,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白石龍社區。2005年,龍華區文化部門以營救現場建築物為主體,多方徵集當年的實物材料,建成了“中國文化名人勝利大營救紀念館”。據記載,1941年,日本佔領香港,在香港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的大批內地文化人士和知名民主人士處境危險。根據中央指示,時任中共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同志指示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立即成立營救文化名人領導小組,部署指揮大營救。而寶安縣白石龍村,正是這些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從香港脫險後在內地遊擊區停留的第一站。
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橋村,原為古氏宗祠,由鄉紳古騰芳兄弟于清道光年間為紀念開村先祖古琪勝而捐資興建,光緒九年(1883年)重修。1944年10月1日,中共廣東省委和廣東省軍政委員會在這裡召開了有珠江地區指揮部、粵中、西江、珠江二個特委領導參加的幹部會議,籌備成立珠江縱隊。1945年1月15日,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公開宣佈成立,並以此作為司令部的辦公地點及舉行各種會議的會址。解放戰爭期間,古氏宗祠仍為中山人民開展革命鬥爭的指揮部,2008年入選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黃堃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