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深莞惠打開四萬億級都市圈格局

發佈時間:2020-09-07 09:54:03  |  來源:南方日報  |  作者:周歡  |  責任編輯:

原標題:中央、省頻頻釋放信號,高鐵地鐵“握手”加速都市圈同城化深莞惠打開四萬億級都市圈格局

▼已通車運營的莞惠城際將接軌深惠城際,還將對接贛深高鐵。

(南方日報記者/王昌輝 攝)

放眼全國,在“國內大迴圈”背景下,區域競合步入了以中心城市為引領,以城市群、都市圈協同為支撐的新賽道。今年以來,廣東也多次提出規劃廣深等五大都市圈。

特區40年,深圳迎來“高光時刻”,周邊的惠州、東莞也走到了鎂光燈下。從中央、省最近的部署和文件中不難看出,都市圈同城化這種區域聯動新模式將在深莞惠等地推進。

最新的動向是,9月2日交通運輸部發佈《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同意深圳試點“都市圈軌道交通和站城一體化發展”。

試點內容包括協同開展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一體化規劃,推進深惠城際、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等一批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建設,並加快深圳地鐵向東莞、惠州延伸。

儘管深圳都市圈相關發展規劃還沒有正式出臺,但從近期頻頻釋放的信號可以看出,4萬億級的深圳都市圈大格局逐漸浮出水面。

都市圈▶▷城市競合的新賽道

近期,都市圈廣受關注。從中央到地方都將都市圈規劃建設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去年,國家發改委出臺《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顯進展。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以新型城鎮化帶動投資和消費需求,推動城市群、都市圈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

8月3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的《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中,3次提到都市圈,並“點名”廣州、深圳都市圈。

8月25日,中共廣東省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形成以珠三角城市群為引領、城市群和都市圈融合發展的城市格局,帶動全省形成城鄉互補、深度融合的空間格局。

8月28日,深圳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強化協同發展,高標準編制深圳現代化都市圈發展規劃。

9月2日,交通運輸部公佈的《關於深圳市開展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更是6次提到都市圈。

時間回到今年5月,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在《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科學制定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發展規劃,強調要“促進都市圈內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鄉同城化發展”。

密集釋放的這些信號,為深圳都市圈打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專家表示,未來城市競爭更多表現在經濟腹地的競爭,都市圈將成為中心城市與周邊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廣東省社科院經濟學研究員丁力看來,從深莞惠經濟圈到深圳都市圈,更加強調作為經濟特區和先行示範區的深圳的引領作用。深莞惠等地需要在政策和體制機制上進行更多先行先試的創新探索。

根據已透露的範圍,深圳都市圈涉及深圳、東莞、惠州、河源和汕尾。以這5個地市的全域口徑來計算,去年GDP共約42747億元,佔全省的39.7%,經濟總量排在廣東都市圈第一、全國第三。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表示,深圳都市圈內城市地緣相近、經濟相融,分工協作明顯。應當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産業規劃、城市規劃等方面的協同和融合。

同城化▶▷深莞惠的新使命

一年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在《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出,推進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建設。

在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及廣東省加快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背景下,深圳都市圈建設正是深莞惠聯動發展的新路徑。

丁力認為,10多年來,深莞惠在交通互聯、産業協作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但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強化都市圈的統籌協調,做好規劃、基礎設施等深度對接。

建設都市圈,軌道交通最引人關注。

通過1—2年時間,啟動深大城際、穗莞深城際延伸段、深惠城際等城際鐵路項目建設。深圳10號線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深圳11號線北延至東莞長安、深圳22號線北延至東莞塘廈等跨市城市軌道項目納入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並啟動建設……

這些地鐵、城際跨城握手的“硬核”舉措,是交通運輸部對深圳試點“都市圈軌道交通和站城一體化發展”提出的目標任務。這一藍圖也將拉開深圳都市圈的交通大格局。

專家表示,深莞惠的産業、經濟融合發展程度在全國都市圈中都屬較高水準,但軌道交通對接是很大短板,至今仍未建成一條同時串聯深莞惠三地的城際軌道,不像廣州、佛山那樣10年前就已實現地鐵互通。

這種局面將逐步改變。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在《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中,把深惠城際、深大城際、莞惠城際小金口至惠州北段、穗莞深城際南延線等多條(段)城際鐵路列為近期建設項目,2022年前將啟動建設。

此次交通運輸部也提到推進建設深莞惠多條城際鐵路,並支援深圳多條地鐵延伸至東莞、惠州。專家認為,這將加速深圳都市圈形成以高鐵、城際、地鐵、高速公路等為代表的大交通網路,有助於快速互聯互通,並逐漸導向同城化。

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都市圈是經濟圈的升級版。深圳都市圈的建設有利於深圳與東莞、惠州補齊跨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短板。應當做好配套的政策體系支撐,逐漸打破行政邊界、構築跨區域的聯動協調機制。

産城融合▶▷半小時的經濟生活圈

在深莞惠,經濟生活圈日益緊密,企業跨城佈局的案例比比皆是,華為、比亞迪、TCL、OPPO、vivo、德賽集團都是這樣。隨著高速公路、高鐵、城際等逐漸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快速流動。

日前,總投資150億元的深圳正威國際集團項目簽約落戶惠州博羅智慧裝備産業園,將打造正威(惠州)新材料製造項目,全部建成投産後預計年産值500億元。而今年4月,來自深圳企業、總投資超200億元的星河(惠州)人工智慧産業園動工建設……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表示,深圳都市圈的市場非常活躍,企業也更有活力,産業跨市聯動密切,如華為總部在深圳,終端基地在東莞,很多供應商在惠州。“政府要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做好,其他的則交給市場和企業。”

隨著産業和城市加快融合發展,跨城工作生活和商務出行的人也越來越多。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此前透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至東莞、惠州的城際出行每天約為140萬人次,預測到2035年將增長至每天620萬人次,增長約5倍。

在此背景下,同城化的半小時經濟生活圈漸行漸近。連接深圳、東莞、惠州、河源等地的贛深高鐵計劃2021年建成後,可實現深莞惠半小時互通,將成為深圳都市圈內聯外通的“一號大動脈”。

如今,深圳都市圈也加快推進交通對接、産業聯動。搶抓“雙區驅動”機遇,惠州正在實施“豐”字交通主框架,深度對接廣深莞河汕。其中,第一“橫”對接廣州(知識城),形成輻射粵東北地區的沿江交通軸線;第二“橫”對接東莞(松山湖)、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形成輻射河源、汕尾的中部交通軸線;第三“橫”對接深圳(前海)、香港,形成輻射深汕特別合作區及粵東地區的東西交通軸線;一“豎”則將貫穿惠州城市南北,往北連接韶關、清遠,往南打通向海發展的大通道。

“路通則財通。”紮根珠三角20多年的企業家、香港惠州社團聯合總會副主席唐建興所在的公司在深莞惠同時有業務佈局。他表示,深莞惠是全球電子資訊産業高地,三地強化交通互聯互通,將有助於産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協同。

在專家看來,深圳都市圈發展基礎較好、潛力巨大,但建設世界級都市圈依然任重道遠,需要各城市既協同作戰又各司其職,努力實現“1+1+1+1+1>5”的效果。(南方日報記者/周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