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佈局大賽在珠海頒獎

發佈時間:2020-09-04 09:50:06  |  來源:南方網  |  作者:王佳欣 曾美玲  |  責任編輯:

原標題: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佈局大賽在珠海頒獎三地攜手強化智慧財産權支撐大灣區創新發展

南方網訊  9月2日,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價值專利培育佈局大賽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頒獎大會。38個技術領先、市場潛力大、專利價值培育工作開展較好的專利創新項目獲得大獎,大批團隊通過參賽提升了專利佈局意識與能力,同時提升了影響力、獲得了投資。

“賽事自啟幕以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共658個項目報名參加,較上一屆同比增長了50%。經過初賽、復賽、決賽的層層角逐,最終選拔出38支優秀隊伍獲得決賽大獎,獎金總額達256萬元。”據大賽執委會介紹,根據專利資産專業評估情況,大賽五十強項目專利組合資産最高評估價值達51億元。

“這是粵港澳智慧財産權合作的重要活動,是粵港澳三地攜手強化智慧財産權支撐創新發展作用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智慧財産權局)局長麥教猛表示,希望粵港澳三地進一步加強溝通合作。

助力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記者注意到,本屆大賽658個參賽項目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産業,與首屆大賽相比,在數量和品質上實現了雙提升。

“此次獲獎的‘基於ESLAM技術的智慧清潔機器人專用主控晶片’技術具有較大的性能優勢,相較于迭代産品,它的運算速度更快,功耗更低,整合度更高。”珠海市一微半導體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姜新橋告訴記者,對晶片行業來説,高價值專利培育及佈局能夠通過上游機器人核心晶片,帶動下游機器人整機産品的研製與銷售,共同培育機器人産業發展。自2014年成立至今,一微半導體圍繞晶片底層核心技術已經申請了700多項智慧財産權,在全球清潔機器人領域已經被國內外幾十家知名品牌客戶採用。

姜新橋表示,希望通過自主研發,加強在晶片行業的技術提升和專利佈局,借助灣區優勢為國家晶片行業發展做貢獻,解決卡脖子的關鍵問題。

談及專利佈局對於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斬獲本屆大賽成長組金獎的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也深有體會。“我們的産品銷往全球各地,只有專利佈局早一步成功‘出海’,才能保障公司核心技術和産品在全球暢通無阻。”TCL集團全球研發中心總經理陳乃軍告訴記者,專利佈局對於企業的産業化發展意義重大,單個點對點的專利申請往往很難對核心技術形成強有力的保護。當企業圍繞核心專利形成一系列的專利佈局,才能加速構建完整的産業鏈或技術鏈,提升産品在該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大灣區擁有很多優秀的科研力量,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平臺、活動,和企業、高校強強聯合,做一些前沿的技術、材料、應用方面的探討,把資源集中起來,形成非常有效的技術創新體系,做到真正的産學研一體化,支撐中國企業能夠走向全球。”陳乃軍表示。

促粵港澳三地智慧財産權合作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大賽中,共有4個來自港澳的團隊項目獲獎。其中,澳門大學的“基於自噬調控的抗腫瘤新藥開發”項目獲初創組優秀獎,填補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基於自噬抑制的腫瘤耐藥逆轉劑的空白,有助於進一步推廣自噬調控劑在腫瘤治療中的運用。

“在參賽之前,我們課題組做了大量的專業研究,但在專利申請、培育佈局等方面仍欠缺經驗。比賽過程中,主辦方多次邀請業內專家開展線上線下的專業課程函授,幫助我們積累了許多專利申請與保護方面的知識。”澳門大學課題組項目組長董雨告訴記者,以前團隊對於高價值專利培育與佈局的理念不強,一般圍繞某個技術僅申請一個專利;此次通過參賽培訓,拓寬了思路,學會從橫向和縱向進行專利申請,形成産業專利集群,這樣既有利於保護自身科研成果,也能更好地推動專利成果轉化,走向市場。

為了幫助更多的參賽項目走向市場,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生根,本屆大賽頒獎現場還舉行了獲獎項目投融資對接會,部分獲獎團隊進行了項目路演,與中金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粵科母基金管理公司、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香港啟迪中心、華金證券、華金保理、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20多家投融資機構代表進行了交流對接。其中,廣東工業大學“面向超精密製造裝備的長行程奈米定位平臺”項目與廣東守正股權投資基金達成合作,基金意向投資800萬元,佔股10%;中山大學“名優中藥猴耳環抗耐藥細菌的研究應用及專利佈局”項目獲得廣州白雲山花城藥業公司對接投資600萬元。

“專利價值評估難一直是‘知産’變資産的困境所在。為此,本次大賽特別為五十強參賽項目開展系統的專利資産評估,使得參賽者更清晰地認識到智慧財産權的價值與無形資産的力量,為參賽者今後進行智慧財産權同資本的對接,提供了方向及提示。”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項目主任業鳴宇表示,大賽使得三地的專利有一個專業的評估與統一的標準,可以促進三地智慧財産權合作交流。

此次大賽的百強項目中,14%的參賽主體為高校。如何加快科研成果走出校園,走向市場?“傳統的産學研培育和合作方式,主要是簡單的專利買賣與轉讓。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大賽,篩選出高價值的專利,以投融資的合作形式,吸引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本次大賽評審專家之一、連城資産評估有限公司廣東辦事處總經理謝博建説。

港澳高校在産學研方面的做法也值得內地高校參考借鑒。澳門大學有專門的智慧財産權轉化研究中心,為科研團隊提供服務。“我們科研工作者撰寫專利申請的能力較為薄弱,該中心會有專業人士去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內地和國際專利申請的書寫。”董雨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澳門大學研究服務及知識轉移辦公室會定期舉行培訓和課程論壇,邀請學術人員參加,學習專利轉化、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的知識。

“香港浸會大學知識轉移處致力於促進大學與産業協作,提供人際網路、資金及創業培訓等支援,推動産學研發展,促進大學專利轉化應用。”業鳴宇告訴記者,為促進大學的專利轉化應用,知識轉移處會將專利許可給相關的企業,並提供技術支援,以最快的速度將大學的無形資産商業化;同時也鼓勵校內創業培訓並給予資助,通過將大學的專利技術許可給相應的發明人,支援他們自己創立公司及繼續研發技術和開發産品。

“通過此次參賽的機會,我們有機會更多地了解到中國內地的專利培育環境和政府對創新創業項目的大力支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進行更多的內地專利佈局與技術實施。”談及粵港澳三地的智慧財産權交流合作,業鳴宇建議,可在香港增設專利代理師的官方考點,既方便中國香港和中國澳門的考生參加考試,也能推動更多人學習中國專利法,加深對內地專利制度的認識。

“本次大賽將引導帶動一批創新主體積極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佈局工作,將吸引高水準的創業團隊和高成長性專利項目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集聚創新資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提供支撐,有助於推動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接軌全球經濟的新支點。”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局智慧財産權廳廳長鄭曉敏表示。(南方日報記者/王佳欣 曾美玲 實習生/宗德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