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要聞

深圳都市圈上半年成績單:GDP增速正增長

發佈時間:2020-09-03 09:42:05  |  來源:南方都市報  |  作者:陳燕  |  責任編輯:

原標題:疫情之下,深圳都市圈上半年仍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經濟成績單: 深圳GDP增速保持正增長 汕尾GDP增5.1%成“黑馬”

上半年,雖受疫情影響,但深圳都市圈整體仍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經濟成績單。其中,中心城市深圳經濟總量保持了正增長。“黑馬”汕尾GDP同比增長5.1%,增速位居廣東全省第一。深圳都市圈固定資産投資總體形勢向好,深圳、東莞、惠州、汕尾均實現較快速度增長。外貿進出口整體受影響較大,不過對外資的吸引力仍然可觀。

經濟總量

深圳:GDP總量12634億保持正增長

上半年,深圳實現GDP總量12634.3億元,增速保持了正增長態勢,為0.1%。

深圳市統計局指出,上半年,面對疫情帶來的嚴峻考驗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深圳加快推進復工復産復商復市,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經濟運作回升態勢明顯。

上半年,深圳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比例為0.1:36:63.9,其中,第三産業同比增長1.7%。分行業看,深圳的金融業、房地産業,以及其他服務業産值總計6539.95億元,佔比超過GDP總量的一半,且均保持了正增長,其中金融業同比增長9.1%。

上半年,深圳工業生産加快恢復,深圳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2.2%,增速較一季度大幅回升47.2個百分點。

深圳能夠在受疫情影響,以及如此大經濟體量的情況下,穩住了經濟發展,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認為,這與其産業結構密不可分。深圳近年來經濟發展較快,其電子資訊産業、數字經濟産業等佔比較高,這是朝陽産業,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此外,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電子資訊産業和數字經濟産業的需求和發展。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七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合計4498.16億元,同比下降0.1%。其中佔比最高的新一代資訊技術增加值2153.9億元,同比增長0.6%。數字經濟增加值751.37億元,同比下降1.5%。

汕尾:GDP總量524億增速全省第一

汕尾無疑成為上半年經濟發展的黑馬,在疫情背景下仍然勢頭不減,實現GDP總量524.01億元,增長5.1%,增速高居廣東全省第一。

汕尾市統計局指出,汕尾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汕尾全市各級以“店小二”精神全方位服務企業復工復産,生産需求持續改善,主要經濟指標實現穩定增長。

上半年,汕尾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均實現正增長。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為76.19億元,同比增長4.9%;第二産業增加值為163.57億元,同比增長2.6%;第三産業增加值為284.25億元,同比增長7.1%。

汕尾工業生産保持穩定,現代産業較快增長。上半年,汕尾全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3.38億元,同比增長1.3%。從主要行業看,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發展迅猛,增長12.4%,拉動汕尾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9個百分點。

過去汕尾給人的印像是經濟相對落後,如今交出漂亮的經濟成績單,胡剛分析,這得益於交通基礎設施的帶動作用。胡剛表示,“汕尾未來發展的後勁非常足。”汕尾本身的區位和自然條件很優越,近年來廣汕高鐵等重要交通項目的規劃和建設,使汕尾的通道作用逐漸顯現出來,其靠海、港口優勢得以發揮,進而帶動港口物流發展和臨港産業集聚。

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3個月正增長

上半年,東莞GDP實現4361.28億元,同比下降1.7%。工業降幅大幅收窄,成為東莞經濟恢復的最重要支撐。東莞市統計局指出,東莞深入落實“助企撐企15條”“助企復工10條”“優化服務15條”“加快復蘇16條”等政策組合拳,工業生産加快恢復。上半年,東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5.5%,降幅比1-5月收窄3.6個百分點,比一季度收窄12.4個百分點。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增速比5月提高7.9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保持正增長,呈現加快恢復的良好態勢。

東莞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上半年,規模以上內資企業增加值1112.42億元,內資企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7%,比去年同期提高1.4個百分點。6月當月,內資企業增加值增長12.1%,基本恢復至去年內資增長水準,對東莞全市工業形成強大的支撐力。內銷産值首次轉正,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內銷産值6418.46億元,同比增長0.9%。“倍增計劃”工作成效顯著。上半年,東莞全市329家規模以上倍增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32.7億元,同比增長6.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1.4個百分點。

惠州經濟運作穩步復蘇,河源發展相對緩慢

上半年惠州GDP實現1882.84億元,同比下降4.3%。惠州市統計局指出,總的來看,上半年惠州經濟逐步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經濟運作呈穩步復蘇態勢。同時也要看到,外貿形勢仍然嚴峻,消費恢復仍然較緩。

上半年河源GDP實現467.13億元,同比下降4.7%。整體來看,深圳都市圈中,河源發展相對緩慢。胡剛認為這主要是受到了區位條件的限制。河源是內陸城市,沒有沿海的優勢,同時距離深圳也比較遠,因此其發展趨勢與東莞、惠州、汕尾幾個城市是不同的。不過河源的勞動力、農副産品以及水資源,甚至土地資源都對深圳有很大的補充,長遠來看,深圳應該會有意識地去扶持河源發展。

固定資産投資

深圳東莞惠州汕尾實現較快速增長

深圳都市圈內部城市上半年在固定資産投資領域表現亮眼,深圳、東莞、惠州、汕尾四市均保持了較快速度增長,其中汕尾增速最快,達15.1%;惠州也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為10.4%;深圳增速7.8%;東莞增速6.4%。

上半年,深圳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逐月回升,第一産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3.3%,第二産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8%,第三産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8.7%。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7%。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4%。

汕尾上半年第一産業投資下降41.1%;第二産業投資增長5.5%;第三産業投資增長22%。

上半年,東莞“投資鬆綁30條”等政策措施激發了全市固定資産投資動力。全市製造業投資增長22.9%,總量和增速在全省21個地市中分別排名第3和第2。

上半年,惠州工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産開發投資分別增長17.7%、32.5%和0.9%。

河源是深圳都市圈中固定資産投資唯一負增長的城市,同比下降7.7%,降幅比一季度大幅收窄39.4個百分點。

不難看出,深圳都市圈整體具備相當的投資吸引力。“都市圈的發展關鍵看中心城市,深圳都市圈關鍵看深圳。”胡剛説,深圳近幾年發展迅速,既有政策支援,自身産業結構也完善,創新動力強,其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帶動周邊與之交流密切的城市共同發展。

對外經濟

深圳利用香港投資最多,達367848萬美元

進出口貿易方面,深圳都市圈中,除汕尾進出口總額保持1.5%的增長外,其餘城市均有所下降。

深圳上半年進出口總額接近上年同期,為13356.75億元,同比下降0.5%。其中,出口7150.37億元,同比下降5.9%。從出口國家和地區來看,出口香港地區和美國的貨物總額為負增長,而出口日本和歐盟28國的貨物總額分別增長了6.4%、1.2%。進口6206.38億元,同比增長6.5%,除美國外,從香港地區、日本以及歐盟28國進口貨物總額均呈上升趨勢,其中從香港地區進口貨物總額增幅達52.6%。

面對國外需求低迷不振的外貿形勢,東莞積極推動外貿創新發展,舉辦“2020品質東莞直播帶貨大賽”,開展“樂購東莞”活動,外貿形勢有所好轉。上半年,東莞全市進出口總額5633.4億元,同比下降11.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1個百分點。

惠州進出口總額在幾個城市中降幅最大。上半年,外貿進出口1011.8億元,下降26.8%,其中出口669.5億元,下降28%。河源上半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18億元,下降1.5%。汕尾外貿進出口形勢向好。上半年,汕尾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79.28億元,同比增長1.5%。

上半年,深圳都市圈對外資的吸引力不減。其中,深圳實際使用外資428250萬美元,同比增長5%。從外資來源看,實際使用資金主要來自香港地區,達367848萬美元,同比增長19.6%;來自台灣地區的資金有2148萬美元,增幅達238.8%;來自美國的資金為1114萬美元,增幅高達397.3%。(采寫:南都記者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