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産業鏈

東莞規劃五年內培育出年産值超10億元環保企業

發佈時間:2020-08-21 09:59:30  |  來源:東莞時間網  |  作者:周桂清  |  責任編輯:

原標題:東莞出臺環保産業發展規劃:五年內培育出年産值超10億元環保企業

2025年末,東莞力爭實現環保産業産值203億元,培育出年産值超10億元的特大型環保骨幹企業集團,構建環保産業集聚區,擔當東莞市重大項目污染治理的重任。昨日(8月19日),記者從東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東莞市環保産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印發,為今後五年環保産業發展指明方向。

摸清東莞市環保産業家底

《規劃》是《東莞市環保産業發展規劃(2010-2025年)》的修訂版,摸清了東莞環保産業的家底,並結合污染防治目標,對環保重點發展領域進行了規劃。

“十二五”以來,東莞加快環保産業發展、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模式,從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生産模式轉向環境友好型的清潔生産,環保産業進入發展“加速期”。環保産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年産值成倍增長,産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環保服務企與環保裝備製造企業齊頭並進。在水、大氣、固廢處理處置等環保重點領域,形成了具有東莞特色的環保産業體系。

2018年底,東莞市環保類企業有509家,産值達到70.6億元,比2011年底增加了2倍;環保産業年産值在3000萬元以上企業23家,比2011年底增加了18家。資本技術密集程度高,利潤水準高的環境保護服務業所佔比重有所提升,産業內部結構合理性有所改善,系統化、多功能、全方位的環保服務隊伍逐漸形成。

鎮街環保産業各具特色。其中,南城、東城以環境諮詢和環保工程服務等環境保護服務業為主。松山湖充分發揮科技、資金、人才等優勢,大力開展環保技術研發,匯集各地先進水處理技術、優秀水處理人才、高端水處理企業和優質水處理資本,形成水處理上下游一體的完整産業鏈。麻涌、長安、虎門、沙田、常平、大朗、中堂等7個鎮建成了環保專業基地。

明確發展重點精準治污

東莞40多年高速發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欠下了環境舊賬,這些問題的解決對環保産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當前,東莞全力以赴打響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戰役,也為培育環保行業優勢産業提供了契機。

《規劃》設立“兩步走”發展目標,近期目標是“強化環保産業核心競爭力”,到2022年末,東莞市環保産業産值達到123億元,年産值超億元企業超過6家;中期目標是“環保産業成為東莞市社會經濟發展重要的支撐産業”,能夠支撐起東莞市重大項目污染治理的重任,到2025年末,力爭培育出年産值超10億元的特大型環保骨幹企業,東莞市環保産業産值達到203億元。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結合東莞市精準治污,東莞劃定了環保産業重點發展領域。在環境保護産品(裝備製造)方面,重點發展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土壤污染修復、環境監測與應急處理、環保材料、環境污染治理藥劑等7個領域的産品及設備。其中,重點發展精確度高、可靠性強的智慧化環境監測儀器設備,主要包括污染源線上連續自動監測技術設備、重金屬快速檢測分析設備、PM2.5等細顆粒物簡易式檢測裝置、室內空氣污染檢測裝置,攜帶型或車載式應急環境監測裝置,加強環境物聯網與大數據建設,實現環境監測數據模型化、精細化、準確化。

在環境保護服務方面,環境技術諮詢服務、環境監測、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保服務新興業態納入重點發展範疇。積極開展小城鎮、園區環境綜合治理託管試點與環境服務試點,鼓勵鎮街(園區)採取環境績效合同服務模式引入服務商,推行環境治理整體式設計、模組化建設、一體化運營。鼓勵化工、造紙等重點行業企業將環境治理業務剝離並交由第三方治理(或運營)。做好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運營)試點評估,總結推廣有效模式,破解制約污染治理工程治理及運營效率不高的難題。

(記者/周桂清)